缩略图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情感教育元素挖掘与运用

作者

林艺超

漳州古雷港经济开发区沙西中心学校 363217

摘要:本文聚焦于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情感教育元素,深入剖析其在学生情感培养、价值观塑造等方面的重要意义。通过对教材文本内容、主题设置以及语言表达等方面的分析,阐述如何挖掘其中蕴含的情感教育元素。同时探讨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运用这些元素,以提升学生的情感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材;情感教育元素;挖掘;运用

引言

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不仅承担着传授语言知识的任务,更在学生的情感教育和人格塑造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教材作为教学的核心载体,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教育资源。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往往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教材中情感教育元素的充分挖掘与运用。深入挖掘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情感教育元素并加以有效运用,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对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生的全面成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小学语文教材中情感教育元素的内涵与价值

(一)情感教育元素的丰富内涵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情感教育元素涵盖多个方面。爱国情感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教材中许多课文通过讲述英雄事迹、祖国的壮丽山河以及悠久历史文化等内容,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像《富饶的西沙群岛》,通过描绘西沙群岛的美丽风光和丰富物产,让学生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美,从而激发爱国之情。亲情友情也是常见的情感元素,如《金色的鱼钩》展现了红军战士之间深厚的战友情谊,《慈母情深》则刻画了伟大的母爱,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到亲情友情的珍贵。

(二)对学生情感发展的重要价值

挖掘和运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情感教育元素,对学生的情感发展具有重要价值。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通过接触教材中的正面情感内容,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如学习《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让学生体会到奉献的快乐,从而培养乐于助人的积极情感。能够促进学生情感的丰富性和深刻性。教材中的各种情感故事和情境,使学生有机会体验到不同类型的情感,拓宽情感认知,加深对情感的理解。如《卖火柴的小女孩》让学生感受到小女孩的悲惨遭遇,从而对同情、怜悯等情感有更深刻的体会。对学生情感的稳定性发展也有积极作用,持续的情感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形成稳定的情感模式,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时,保持乐观、坚强的情感状态。

(三)在语文教学中的独特地位

情感教育元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独特地位。它是语文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更要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通过情感教育元素的挖掘和运用,能够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情感教育能够提升语文教学的效果,当学生在情感上与教材内容产生共鸣时,他们会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会更加深入。在学习古诗时,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诗歌的意境和内涵。情感教育还能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和形式,通过开展与情感教育相关的活动,如角色扮演、情感讨论等,使语文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二、小学语文教材中情感教育元素的挖掘方法

(一)深入分析教材文本内容

深入分析教材文本是挖掘情感教育元素的基础。教师要仔细研读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理解课文的主题、情节和人物形象。对于叙事性课文,分析故事中人物的行为和情感变化,如在《司马光》中,通过司马光砸缸救人的行为,挖掘出勇敢、机智等品质所蕴含的情感价值,引导学生学习这种面对危险时冷静果断的情感态度。对于抒情性课文,把握作者所抒发的情感,如《桂林山水》,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桂林山水的赞美之情,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在分析文本时,还要关注细节描写,如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这些细节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信息,通过对这些细节的挖掘,能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中的情感。

(二)把握教材主题与单元编排意图

教材的主题设置和单元编排具有系统性和逻辑性,把握这一点有助于更好地挖掘情感教育元素。每个单元通常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如“我爱我家”“多彩的生活”“保护环境”等,教师要理解每个单元主题所蕴含的情感导向。在“我爱我家”单元中,通过《胖乎乎的小手》《我多想去看看》等课文,挖掘出对家人的关爱、对家庭的热爱以及对外面世界的向往等情感元素。教师还要了解单元编排的意图,各个单元之间的课文在情感教育上可能存在递进或互补关系,如前面单元侧重于培养学生对身边人的情感,后面单元可能拓展到对社会、对国家的情感培养。通过把握单元编排意图,教师能够系统地挖掘情感教育元素,为学生构建完整的情感教育体系。

三、小学语文教材中情感教育元素的运用策略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共鸣

创设情境是运用情感教育元素的有效策略。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如播放图片、视频、音频等,为学生营造与教材内容相符的情境。在学习《圆明园的毁灭》时,播放圆明园昔日辉煌和被毁灭后的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圆明园的壮丽和侵略者的暴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对历史的责任感。教师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亲身体验角色的情感。在学习《将相和》时,让学生分别扮演蔺相如和廉颇,通过演绎他们之间的故事,体会蔺相如的宽容大度和廉颇的知错能改,使学生在情感上受到触动。创设生活情境也是一种方式,将教材中的情感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如在学习《妈妈睡了》时,让学生回忆自己妈妈睡觉时的样子,感受妈妈的辛苦,从而激发学生对妈妈的爱。

(二)引导阅读感悟深化情感体验

阅读是学生接触教材情感教育元素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感悟深化情感体验。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的语气、语调、节奏等,传达出课文中的情感。在学习《瀑布》时,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感受瀑布的雄伟壮观,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情感问题,如在学习《狐假虎威》后,让学生思考狐狸和老虎的行为,讨论什么是真正的强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让学生在交流中进一步深化情感体验,每个学生对课文情感的理解可能不同,通过分享和讨论,能够拓宽学生的情感视野,加深对情感的理解。

四、总结

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教育元素,深入挖掘并有效运用这些元素对学生的情感发展和语文教学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情感教育元素的内涵与价值,掌握挖掘方法,如深入分析教材文本内容、把握教材主题与单元编排意图,运用创设情境激发情感共鸣、引导阅读感悟深化情感体验等策略,能够提升学生的情感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语文教师应重视教材中情感教育元素的挖掘与运用,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将情感教育融入到日常教学中,为学生的成长奠定坚实的情感基础。

参考文献:

[1]席姗姗.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教学研究[D].河南大学,2021.

[2]赵德敏.小学诗歌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21.

[3]刘彬彬.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7.

[4]严荣.小学语文教材中情感教育的策略研究[J].科普童话,2017,(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