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测试测量的微波组件失效模式与预防措施

作者

付竞雄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一研究所 山东省青岛市 266555

引言

微波组件是电子装备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导弹、雷达和电子对抗等装备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因其工作环境复杂、要求较高等特点,微波组件失效问题始终是限制系统可靠性和稳定性提高的关键因素。

一、微波组件失效模式

(一)电性能失效

微波组件电性能失效大多体现为信号衰减加重、频率漂移突出、增益降低明显或产生杂散信号等,该故障与部件内电路设计、器件选择、制造工艺精确程度紧密相关。电性能失效通常是因电路板设计不合理或电路连接故障,如连接点松动或虚焊会致信号传输不稳、增益大幅降低。元器件使用不当、老化也会造成电性能失效,电阻、电容和晶体管等随服役时间增长性能会偏离标准值,使系统性能与设计需求脱节。在微波组件领域,电气部件频率稳定性差,易受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干扰,导致频率偏移或信号畸变,影响稳定运行。

(二)机械性能失效

微波组件机械应力失效常表现为物理结构破坏或形变,如材料劳损、出现裂隙、组件松动。通常,微波组件工作环境苛刻,如高速缠动、激烈振动、温差大。这些因素在组件机械结构上有不同效应,高强度服役时,超负荷机械应力会使金属部件疲劳、裂开或破碎,甚至导致设备功能故障 [1]。为防止此类现象,设计时一般采用高强度、抗腐蚀材料,并优化结构设计以抵御外界不良影响。

(三)环境适应性失效

微波组件运行时,温度、湿度和气压等环境因素对其性能的影响不容忽视。环境适应性失效指微波组件因外部环境改变无法维持期望性能。温度对微波组件性能影响重要,过高或过低会影响元器件性能,如超出工作温度范围后性能指标下降且功能不可修复,还会使连接器等器件材料胀缩、产生热膨胀应力,造成焊接点或电路连接不畅。湿度也有重要作用,高湿度环境可能导致组件内短路或电路板积水,引发设备故障。

二、基于测试测量的微波组件失效模式的预防措施

(一)设计阶段

微波组件设计阶段防止失效,从优化设计、器件和材料选择、充分仿真与试验验证等方面着手,提高稳定性与可靠性。首先,设计时考虑工作环境变化,选用符合要求的元器件进行电路设计,优选环境适应性好的原材料优化结构设计。如适应高低温环境选宽温元器件,高湿环境选防潮防腐蚀材料并加强封装,采用锡焊、激光封焊等工艺。其次,设计阶段执行严格仿真分析与测试验证。用计算机辅助工具仿真后,进行板级测试,如电路参数、信号完整性测试,确保设计细节符合电性能要求;开展组件级测试,包括电性能综合测试和机械应力测试,模拟不同工况确保极端情况稳定运行。最后,设计阶段考虑电性能与机械性能匹配问题,如优化电路板布线、焊接方式、机械连接结构等,并通过测试验证效果,如焊接强度测试、振动测试等,避免设计不合理导致电性能降低或结构性缺陷。不同设计阶段采取结合测试测量的预防性设计措施,可减少后期故障概率。

(二)制造阶段

制造阶段预防措施主要保证组件制造流程及工艺实施满足设计要求,特别是元器件及原材料采购、加工精度和质量控制,且贯穿各类测试测量环节。一是严格把控元器件、原材料质量,采购符合设计要求的元器件及结构材料后开展筛选测试,如外观检测、参数测试等,确保性能优良可靠。二是控制生产工艺,准确的加工工艺和严格的质量检测对预防组件失效很重要。例如焊接时保证焊点牢靠,用 X 光检测等检查内部质量;装配时保证零部件精密配合,通过尺寸精度测试确认装配精度。制造各环节要严格质量检测,按装配图纸要求,每工序完成后组织互检,关键环节完成后交专职人员检验,配合 X 光照片、温循测试等手段。微波组件出厂前需通过电老化、温度冲击、随机振动、高低温试验等环境适应性测试,保证每批产品达设计要求;每批次挑选合格产品进行例行试验,含极限功率测试、机械强度极限测试等破坏性试验,确保产品符合要求。严格的制造控制、检测和试验可有效降低制造缺陷对微波组件性能的影响。

(三)使用维护阶段

微波组件使用和维修阶段防止失效关键是正确操作、定期维护以及结合测试测量进行状态确认。第一,操作员要按使用说明书规范使用,以免过载和过热造成微波组件损坏,可通过实时监测设备的功率、温度等参数,避免出现异常工况。第二,在使用中还应避免剧烈振动、冲击和其他外力作用,能够对组件机械性能起到保护作用。日常检修时需要定期对微波组件电气性能及机械结构进行检测 [3]。开展指标自测及验证,比如通过专用测试仪器测量功率输出、频率响应等关键电气指标,通过结构探伤测试检查机械连接的稳固性。第三,查看电路板有无老化迹象,通过绝缘电阻、导通测试等确认焊接点与连接点稳固,防止接触不良致电性能失效;定期清洗部件表面,保持良好散热及防尘性能,可用热成像测试监测散热效果。对环境适应性差的微波组件,在高温、高湿或低压特殊环境中需特殊处理,如增加温控设备或添加密封设计,同时通过环境参数和组件状态测试(如用湿度传感器测内部湿度、压力传感器测密封状态),避免环境因素致组件故障。合理使用与保养,再经各类测试测量确认,可延长微波组件寿命,有效避免故障。

结束语

总之,微波组件失效是复杂的多因素问题。深入剖析常见失效模式,在设计、制造及使用维护中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可提升其可靠性与使用寿命。实践中,设计人员要重视材料选择与结构优化,制造人员需严格把控工艺流程与质量检测,使用人员要定期检查并及时维护。各方努力可保证微波组件在复杂环境中稳定工作,为现代电子系统可靠性与性能提高提供坚实保证。今后,随着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发展,尤其是测试测量助力,微波组件可靠性及环境适应性将进一步提高,为更多领域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 唐统帅, 高倩, 王丽菊, 史磊, 刘德喜. 微波组件回流焊接热变形分析[J].遥测遥控 , 1-8.

[2] 柴宗荣. 典型热环境下微波组件连接工艺可靠性分析与提升设计[D].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2020.

[3] 曹耀龙 . 微波组件失效统计分析与质量控制 [J]. 半导体技术 , 2012, 37(07): 558-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