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课中色彩与传统扎染工艺融合的教学策略探究
杨姝
南京市金陵小学, 江苏省,南京市,210046
摘要:结合实际情况来看,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小学美术课程教学活动所具有的开展价值愈发明显,而传统扎染工艺与美术课中色彩的融合则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对于扎染传统文化的认识,并为学生审美及创新能力的强化打下坚实的基础。基于此,本文针对小学美术课中色彩与传统扎染工艺融合的教学策略展开深入探索,望能够对相关工作的开展起到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小学美术;色彩;传统扎染工艺;教学策略
引言:随着社会现代化发展步伐的推进及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传统扎染工艺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在小学教育阶段,美术课程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在提升学生艺术素养及审美能力等多个方面均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价值,因此,传统文化在课程教学中的融入是十分必要的。传统扎染工艺本身属于我国传统手工艺文化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具有较为悠久的历史及深厚的文化内涵,通过将其与小学美术课中的色彩进行有机融合则可进一步推动学生动手及创造能力培养工作的有效落实,对此,小学美术课中,教师需加强传统扎染工艺融合教学策略探索力度,从而实现良好的小学美术课程教学目标。
一、融合原则
(一)体验与实践原则
小学美术课中色彩与传统扎染工艺的融合教学须以体验为实践原则为基础,加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体验感,使其在切身体验传统扎染工艺的过程中,加深自身对于传统扎染工艺技法及文化内涵的认识,从而为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以及后续学习目标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对此,为充分贯彻体验与实践原则,教师首先需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传统扎染工艺的实践体验中去,组织学生动手开展颜料选择、调配等活动,进而确保学生能够真正运用扎染工艺展开作品创造,并借此深化学生对于色彩原理与应用的认识层次;其次,教师还可通过以传统扎染工艺为主题为学生构建相关实践项目的方式,激发学生应用色彩知识与传统扎染工艺进行创作的积极性。如,组织学生自行设计扎染图案,并合理选择相关色彩充分凸显作品主题等等,最终促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真正认识色彩所具有的应用效果及应用特点[1]。
(二)融合与创新原则
融合与创新原则本身属于小学美术课中色彩与传统扎染工艺融合价值能否得到凸显的基础。教学实践中,这一原则重点在于通过传统扎染工艺色彩元素的有机融合,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其能够结合时代发展趋势针对传统扎染工艺技法进行创新,从而进一步赋予传统扎染工艺新的艺术魅力。结合实际情况来看,传统扎染工艺本身设计的色彩元素较为多元化,因而传统扎染工艺在美术课色彩教学中的融合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素材的丰富性。在此过程中,教师需充分发挥自身引导价值,促使学生能够针对美术课程与其他艺术、文化形式的融合展开深入探索,如扎染与绘画、版画的融合等等,进而真正创作出更具创新能力的作品[2]。
二、小学美术课中色彩与传统扎染工艺融合的教学策略
现阶段,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化,小学美术课程教学所具有的开展价值得以不断提升,对此,为有效培养学生的美术艺术素养,教师便需在明确传统扎染工艺融合教学原则的基础上,针对其在小学美术课中色彩方面的融合教学策略进行深入探索,从而有效丰富小学美术色彩教学素材,并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最终实现良好的小学美术课程教学目标。
(一)介绍文化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在小学美术课中色彩与传统扎染工艺融合教学方面,文化背景讲解工作的开展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对于传统扎染工艺的认识水平,从而有效激发其对于传统扎染工艺的学习兴趣,并端正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态度。对此,为充分凸显传统扎染工艺所具有的价值与魅力,教师便可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合理运用,为学生展示与之相关的音视频资料,借此带领学生直观观察扎染工艺、技巧的实践运用过程,进而确保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传统扎染工艺所具有的色彩层次及纹理效果,并加深学生对于扎染工艺独特魅力的印象[3]。在此之后,教师便可结合小学美术课中的色彩理论,针对传统扎染工艺中对于色彩的运用部分进行讲解。例如,教师可组织学生针对传统扎染工艺中色彩运用的冷暖、明暗以及变化等进行观察与分析,促使学生在观察传统扎染工艺中的运用技法的同时,切实感受不同色彩搭配所呈现出的情感与意义,进而达到强化学生色彩语言理解与运用能力的良好教学目标。此外,教师还需做好学生艺术视野的拓展工作,就传统扎染工艺与不同艺术形式之间存在的关系展开细致讲解,最终确保学生能够在针对不同形式扎工艺作品进行欣赏的过程中,明确美术课中色彩与传统扎染工艺之间存在的关系,进而为其后续传统扎染工艺色彩元素的有效运用打好基础。
(二)组织实践活动,丰富学生体验
实践活动本身是影响小学美术课中色彩与传统扎染工艺融合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借助实践活动的开展能够进一步拉近学生对于扎染工艺之间的距离,从而深化学生对于传统扎染工艺技巧的认识,并以此带给学生更多多元化的学习体验。为充分确保实践活动的实施效果,教师需在活动开展前做好传统扎染工艺材料的准备工作,并针对不同染料所具有的不同色彩效果进行明确,进而促使学生能够在实践活动中正确认识不同染料在色彩表现能力方面存在的不同。例如,实践活动中,靛蓝等天然染料的应用所得出的蓝色调较为深邃;茜草红所得出的红色调则十分鲜艳。以实践活动为基础,学生通过多种染料的组织探索则可获得更为丰富的色彩效果。活动开展前,教师还需做好相关示范工作,确保学生能够初步了解传统扎染工艺的实践步骤与运用技巧。示范阶段,教师需帮助学生正确掌握色彩深浅及过渡效果的控制方法,并结合相关扎染图案进行讲解,从而深化学生对于色彩、图案两者间关系的认识,最终确保学生能够借助色彩的合理搭配创造出更具和谐性的图案[4]。实践活动中,教师需充分发挥自身引导价值,促使学生能够针对色彩的实践运用与搭配进行深入探索,并在实际中创新色彩组合的搭配方式,最终为小学美术课中色彩教学目标的实现及学生色彩感知、应用能力的提升提供充分保障。
三、结语
综上所述,传统扎染工艺本身属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体系中的一大组成部分,其在色彩的运用方面相对较为独特,且具有良好的艺术魅力。对此,在小学美术课中的色彩教学方面,为充分满足学生学习需求,教师便需针对传统扎染工艺的融合教学进行深入探索,并通过文化背景介绍、组织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丰富扎染工艺与小学美术课中色彩教学的融合模式,从而在全面提升小学美术教学趣味性的基础上,有效拓展传统文化传承、弘扬渠道,最终在深化学生艺术体验的同时,为学生色彩运用能力以及审美、创新等综合能力的一同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商磊磊.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融入传统扎染工艺的策略探究 [J]. 中华活页文选(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 2023, (12): 142-144.
[2]陈琳.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融入传统扎染工艺的策略 [J]. 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 2023, (11): 73-75.
[3]彭鹏. 传统扎染工艺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J]. 爱尚美术, 2023, (05): 161-163.
[4]黄超. 传统扎染工艺与现代文创设计的融合创新 [J]. 天工, 2023, (12): 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