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余庆珠
阳江市阳东区生态环境监测事务中心,广东省阳江市,529500
摘要:面对实际需求,各相关部门要积极对资源进行整合,对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生态问题给予重视,从而确保发展活动与生态保护能够实现平衡,而生态环境监测技术则是能够有效实现这一目标的助力,具体可以结合不同污染问题做出定性测量,然后根据测量结果设置对应的环境保护方案。
关键词:环境监测;生态环境保护;作用
引言:在现实生活中,各种方式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比如汽车尾气的排放导致的大气污染,垃圾堆积导致的土壤污染,废物处理导致的水体污染等等。其中,有害垃圾的无序排放造成了最严重的环境污染。由于污染源的不同,污染的类型和情况也有所差别,给环境监测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难度和压力。有关部门应根据不同种类的污染,采用不同的监测方法,获取精准的监测数据,为环境管理和保护工作提供更加有效的基础。
一、生态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1.1进一步明确生态环境保护方向
生态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帮助进一步明确生态环境保护的方向和目标。
通过监测环境中的污染物浓度和质量指标,可以准确了解环境的现状和污染程度。这些数据可以帮助决策者确定环境改善的重点和方向,制定相应的环保政策和措施;生态环境监测还可以帮助发现新的环境问题和矛盾,并及时预警。例如,通过对大气、水体和土壤中各种污染物的监测,可以及时发现新出现的污染物、新的污染源等。这样就能够快速反应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环境问题的进一步扩大和恶化;生态环境监测还可以提供环境质量的长期数据和趋势分析,帮助评估环境改善政策的效果和成效。通过对多年甚至几十年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可以了解环境质量的变化趋势,判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是否取得了持续的进展。这样就能够及时调整和改进环保措施,确保生态环境的稳步改善。
1.2为生态环境保护开展提供科学数据支持
生态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中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数据支持。通过监测环境中的气候、空气质量、水质、土壤健康等指标,可以获取准确的数据,并利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分析和解读。生态环境监测的科学数据可以揭示生态系统的状况和变化趋势。通过监测土壤中的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的含量,可以判断土壤的污染程度,为土壤修复和农业生产提供参考;生态环境监测数据还可以评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通过监测不同区域的物种多样性、群落结构和生态功能,可以了解生物多样性的分布和变化情况。这些数据可以帮助制定保护种群和栖息地的措施,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育。
1.3提高环境质量评价的准确性
生态环境监测利用现代化的监测设备和先进的分析技术,能够对环境中的各种污染物进行快速、精确的检测。这些数据可以客观地反映环境质量的实际情况,避免了主观因素的干扰,提高了评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生态环境监测还能够提供多维度的数据支持,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环境质量进行评价。通过监测大气、水体、土壤等多个环境介质的质量指标,可以全面了解环境质量的整体状况,并对各个方面的问题进行综合评估。这样就能够更准确地判断环境问题的严重程度,为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和政策制定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二、生态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2.1 保护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生命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的表现,包括物种的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通过环境监测,可以监测物种的数量和分布以及捕捉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状况的变化。环境监测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不同地区和生态系统中的物种多样性情况。通过对物种数量和分布的监测,可以评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和稳定性,帮助相关学者制定科学周密的保护措施和恢复计划。同时,监测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状况的变化可以帮助相关学者及时采取行动,保护宝贵生物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平衡、维护食物链和保障人类的健康和福祉至关重要。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可能导致生态系统崩溃、物种灭绝和生态功能的丧失。通过环境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威胁,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促进生态系统的健康,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2.2 监测环境污染
环境监测可以帮助相关学者监测水质和水体污染、空气质量和大气污染以及土壤污染和土地利用变化。通过监测水质和水体污染,可以了解水资源的质量和可持续性。水是生命的基本需求,但受到工业废水、农业污染和城市排放等因素的威胁,环境监测可以帮助识别污染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净化水体,保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大气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影响。通过监测空气中的污染物含量,可以评估空气质量状况并制定相应的减排策略,有助于改善空气质量、减少空气污染对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土壤是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的基础,但也容易受到化学物质和有害物质的污染。通过监测土壤的污染程度,可以及早发现和处理土壤污染源,保护土壤质量和农作物的安全。通过及时监测和控制环境污染,可以维护生态系统的健康,保护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活环境。
三、生态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应用路径
3.1 强化环境监测技术,全面覆盖数据共享
生态环境保护一方面要对已经破坏的环境进行补救和修复,另一方面也要对没有破坏的环境进行预防保护,在这个过程中,环境监测是一项重要技术手段。将环境监测的各项信息反馈成数据,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能将大量数据汇总起来,形成数据库,是各项环保工作开展的有效指导。同时,在“互联网+”时代,环境监测还需要实现数据共享的全面覆盖。不同地区、不同对象的监测虽然存在一定差异性,但同类型的污染或有因果关系的环境问题,某个地区的监测数据也具有一定参考意义。因此,可以搭建全国性的环境监测数据共享平台,优化数据资源的共享,能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信息资源,实现数据的物尽其用,让他们避免做重复性的工作,降低资源的浪费,提高工作效率。
3.2 提升监测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素养
目前环境监测虽受关注并取得成果,但专业人才短缺,培训不足,导致工作人员技能不达标。提升技术水平需两方面努力:一是加强监测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确保他们能熟练操作监测设备,并通过参与讲座和会议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增强工作科学性。二是改进学校教育,优化环境监测人才培养体系,强化高校责任,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监测工作,提高整体素质,建立高效团队。这样,检测人员将掌握更多知识技能,及时发现隐患,为监测设备和技术的改进提供支持。
3.3 加强质量监管和控制
相关政府部门和监督机构也要加强质量监督检查,生态环境质量对我国积极的长远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在环境质量监测过程中,要加强环境监测工作的质量,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对环境监测工作进行质量监督检查和质量控制,确保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工作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做到数据真实、准确,可溯源。在质量监督检查中要制定检查表,对检查工作进行详细的记录,避免监督检查工作中出现遗漏缺失的地方,从而提高环境质量监测工作的准确性,提高环境监测工作的效率。
结束语:要想让环境监测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工作人员必须加强环境保护标准及其规定在环境监测工作中的应用,不断优化创新环境监测技术,加强管理,保证生态环境平衡的同时推动社会经济稳定、可持续发展。更重要的是要不断提高环境监测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全面贯彻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为环境保护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谢琳. 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与发展[J]. 清洗世界,2024,40(6):85-87.
[2] 张志国. 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及发展措施[J]. 清洗世界,2024,40(9):172-174.
[3] 潘再哲. 生态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探析[J]. 黑龙江环境通报,2024,37(2):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