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浅谈小学美术手工课中劳动教育的渗透

作者

杨姝

南京市金陵小学, 江苏省,南京市,210046

摘要:当下新课改背景下,国家和社会提倡教育工作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小学美术手工课中,教师融入劳动教育思想,强化劳动教育的实施,不但要培养学生美术学习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而且还应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和劳动能力。对此,本文首先阐述了小学美术手工课中劳动教育渗透的重要性,之后探究了劳动教育渗透的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美术;手工课;劳动教育;劳动品质

前言: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一些课程的教学往往侧重于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联,没有注重劳动教育方面的融入。在以往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注重辅助学生掌握美术知识和学习方法,没有考虑到学生美术课学习中应形成良好的能力和美好的品德,然而这会影响学生综合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教师应积极渗透劳动教育到美术教育中,尤其是在手工课中,教师更应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良好劳动技能和劳动品德。

1小学美术手工课中劳动教育的渗透的重要性

1.1培养综合素养

在小学美术手工课中渗透劳动教育,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劳动活动可以促进学生形成动手意识,培养学生综合素养。这是由于学生日常生活中能够接触到各种类型的手工作品,不同的手工作品凝聚着创作者的创作灵感、思想,学生通过在手工课中动手操作创作手工作品可以感受到美术作品的魅力,也能体会到通过自主创作而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具有深刻意义。

1.2培养良好品格

在小学美术手工课中教师渗透劳动教育,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完成作品创作,让学生感受到通过劳动创作内心形成的良好体验感,包括荣誉感和成就感,可以使学生产生自主动手的兴趣和热情,对学生形成良好品德起到了重要作用。学生在手工课中对制作手工作品能够端正态度,保持耐心,掌握正确的方法和有效的技巧,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品格。

1.3促进能力发展

在小学美术课让教师融入劳动教育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可以增强学生信心,锻炼学生的思维,有利于美术教育的良好发展。教师鼓励学生将生活中的垃圾制作喜爱的手工作品,学生会发挥想象和创意,需要学生在遇到困难时坚持不放弃,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素质完成作品创作,学生在创作作品时也需要思考分析,从而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有利于学生能力的突破性发展[1]。

2小学美术手工课中劳动教育的渗透策略

2.1优化教学方式,丰富教学资源

传统教学理念会使教师采取的教学方式较为机械单一,学生会感到学习较为枯燥乏味。部分教师在美术教学中没有考虑到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特点等,也没有考虑到学生存在的个体化差异,采取了不适合的教学方式方法。为了强化在小学美术手工课中劳动教育的落实,教师应优化教学方式,避免不妥当的教学方式影响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应丰富手工课教学资源,灵活应用教学方式确定适合学生学习的方式方法,保证教学效率和质量,深入推进美术教育与劳动教育的结合,逐渐提高学生整体素养。

教师一般可以采取练习教学法,美术教学中绘画教学或者手工教学需要教师给予一定的引导和指导,让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美术知识,展现美术作品,强化学生对美术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教师采取这种方式可以为学生提供指导帮助,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成自身能力,学生通过动手练习形成良好的劳动意识和能力,学生在创作手工作品时可以感受到劳动的过程,有利于自身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和提高[2]。

此外,教师还可以对原有教学方式方法进行调整,比如可以采取尝试教学方式,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探索知识,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状态,辅助学生打好美术基础。在此前提下,教师培养学生自主分析问题、思考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通过自身劳动而有所收获。

2.2鉴赏手工作品,增强劳动意识

教师在小学美术手工课中为了促进劳动教育的渗透,那么应有机结合美术鉴赏与劳动教育,使学生在动手制作手工作品过程中形成劳动意识,也让学生在美术作品创作中逐渐形成劳动精神,从而实现全面和个性化发展。

首先,小学美术教师借助信息化技术、多媒体设备展开教学,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途径和渠道,提高学生学习便利性。在小学美术手工课教学以前教师可以搜集一些手工作品制作的步骤、流程、方法、技巧等,让学生准备所需要的工具材料等,让学生通过观看多媒体设备中的图片、视频等,想象如何动制作手工作品,使学生产生制作手工作品的灵感,调动学生动手的积极性[3]。

比如,在小学美术手工课中,教师安排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制作文具手工作品,鼓励学生沟通讨论制作文具手工作品的方法和步骤,并鼓励学生记录下整个过程。在完成手工作品以后,让学生分享制作作品的感受和经验,之后教师与学生共同鉴赏每一名学生的手工作品,对学生的手工作品进行点评分析,使学生加深印象,使学生对通过制作手工作品感受劳动过程而产生荣誉感和成就感。

2.3灵活借助拼贴画,培养劳动能力

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学生需要教师加强重视劳动教育,辅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师应让学生认识到劳动品德是我国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通过小学美术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品质。

为了渗透劳动教育到小学美术手工课中,教师可以灵活借助拼贴画,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劳动精神和劳动能力,这是由于拼贴画是一种特殊的美术艺术形式,拼贴画应用到多种多样的知识、材料和方法,教师鼓励学生利用拼贴画学习美术知识,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能力[4]。

另外,拼贴画所使用的材料往往是一些日常生活中和学习中的废弃物,如果充分利用这些废弃物做成精美的拼贴画作品,那么可以使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和有效利用废弃物的意识,让学生通过思考和动手操作,创作出美好的手工作品,促进学生形成劳动观念意识。

例如,在小学美术《走近大自然》的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走入大自然收集拼贴画所需要的材料。教师根据学生的美术基础以及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向学生布置适合的拼贴画作品主题,之后让学生自主收集所需要的材料,比如学生需要收集树叶、花朵或者饮料瓶等材料,使学生在收集材料过程中体会劳动的辛苦,让学生感受劳动的内涵和意义,激发学生动手意识和探究意识,培养学生劳动精神和能力,促进学生实现健康良好的发展,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结语:在小学美术手工课中,教师融入劳动教育应对传统教学方式方法进行调整和优化,重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和积极性,丰富手工课劳动教育资源,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和学习中善于发现美、创造美和感受美,培养学生美好的劳动品质,使学生体会劳动的内涵和意义,也使学生形成劳动观念意识和劳动精神品德,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和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钱丽丽.浅析小学美术手工课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J].读与写,2022(5):

35-36.

[2]张鸿雁.动手更动脑:小学美术创意手工课教学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2(23):163-166.

[3]周萱.浅谈小学美术剪纸课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J].课堂内外(高中版),2021 (35):77-78.

[4]洪雪婷.传统文化融合于小学美术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华夏教师,2019(30):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