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数学探究性作业分层设计的实践路径与优化策略

作者

孔祥标

广东省广宁县木格镇中心小学  526348

引言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提质增效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传统作业往往采用“一刀切”模式,忽视学生认知水平与学习能力的差异,导致学优生难以拓展思维,学困生因挫败感丧失学习兴趣。探究性作业强调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分层作业设计模式能够有效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提升学习效果 [1]。二者结合能有效实现因材施教,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发展。

一、传统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问题剖析

(一)作业形式固化单一

当下有很多数学教师分层设计作业,但在多种原因的影响下出现了作业层次简单、作业形式单一、作业批改不当等问题 [2]。多数小学数学作业仍以书面习题为主,题型局限于填空、计算、应用题等,缺乏实践操作与探究环节。例如,在“认识立体图形”教学后,作业仅要求学生在纸上识别图形,而非通过搭建积木、测量物体等活动直观感知,导致学生对抽象概念理解不深。

(二)忽视学生个体差异

统一的作业内容与难度标准,无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分数运算教学为例,学优生完成基础计算任务后缺乏挑战性,而学困生面对复杂的混合运算题则感到压力巨大,长期积累易产生厌学情绪。

(三)探究性与实践性不足

传统作业多为封闭性问题,答案与解题步骤固定,学生只需套用公式即可完成,难以培养独立思考与创新能力。例如,应用题设计常脱离生活实际,学生机械解题却无法将知识迁移到真实场景中。

二、探究性作业分层设计的价值与意义

(一)实现个性化学习

分层设计能够精准匹配学生的知识基础与能力水平。基础薄弱的学生通过完成基础层任务巩固核心知识,学优生则通过拓展层任务探索数学规律,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内进步。

(二)激发学习内驱力

探究性作业以趣味性、开放性任务为载体,结合分层设计的挑战性,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索欲。例如,低年级学生通过“设计校园平面图”的实践任务学习测量知识,在动手操作中感受数学的实用性,增强学习兴趣。

(三)培养数学核心素养

探究性作业强调问题解决与自主探究,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统计班级同学睡眠时间”的任务中,学生需经历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全过程,从而培养数据分析观念与逻辑推理能力。

三、探究性作业分层设计的实践路径

(一)科学分层学生群体

通过课堂表现、单元测试、作业完成质量等多维度评价,将学生划分为基础层(C 层)、提高层(B 层)、拓展层( ΔA 层)。分层过程注重动态调整,每学期根据学生进步情况重新评估,避免标签化。

(二)制定分层作业目标

基础层(C 层)以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为核心,目标为理解数学概念、熟练完成基础运算。提高层(B 层)侧重知识的综合运用与迁移,要求学生解决中等难度的实际问题,培养逻辑思维。拓展层(A 层)聚焦创新思维与高阶能力培养,通过开放性探究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数学规律。

(三)设计分层作业内容

基础层任务,结合生活场景设计趣味性实践作业。例如,学习小数乘法后,让学生计算家庭一周的购物支出,在实际应用中巩固运算方法。提高层任务,设置具有综合性与灵活性的问题。如在学习分数应用题后,要求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并比较不同解法的优劣。

拓展层任务,布置开放性探究课题。例如,“如何利用圆的知识设计校园花坛布局”,学生需综合运用周长、面积等知识,提出创新性解决方案。

(四)构建多元评价体系

采用“过程性评价 + 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基础层学生侧重鼓励进步,关注学习态度与参与度;提高层学生注重方法的多样性与准确性;拓展层学生强调思维的创新性与深度。同时引入学生自评、互评机制,促进自主反思与合作学习。

四、探究性作业分层设计的优化策略

(一)加强教师培训

教师是探究性作业分层设计的实施者,其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直接影响作业设计的质量和效果。应加强对数学教师的培训,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关于作业设计、分层教学、探究性学习等方面的专题培训和教研活动,邀请专家进行指导,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同时,鼓励教师之间相互交流和学习,分享作业设计的经验和心得,共同探索更有效的探究性作业分层设计方法。

(二)结合生活实际

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在探究性作业分层设计中,要紧密结合生活实际,设计具有生活气息的作业题目,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例如,在学习统计知识时,可以让学生调查班级同学的身高、体重情况,进行

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制作成统计图表,并根据统计结果提出合理的建议。这样的作业能够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利用信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将信息技术融入小学数学探究性作业分层设计中,能够丰富作业的形式和内容,提高作业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教师可以利用在线学习平台、数学学习软件等,为学生推送个性化的探究性作业。例如,通过一些数学游戏软件,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数学游戏任务,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知识、提升能力。同时,利用信息技术还可以实现作业的在线提交、批改和反馈,提高作业批改的效率和准确性,方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四)建立家校合作机制

家长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建立家校合作机制,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交流,让家长了解探究性作业分层设计的目的、意义和方法,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教师可以定期向家长反馈学生的作业情况,与家长共同探讨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作业,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鼓励家长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参与数学探究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结语

小学数学探究性作业分层设计通过差异化任务设置与精准教学,有效破解了传统作业的弊端,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学习路径。实践表明,科学的分层设计与优化策略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数学素养。未来,需持续探索作业设计的创新模式,进一步推动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李昊 , 钱莉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分层式设计模式构建与效果分析 [J]. 小学生 ( 上旬刊 ).2025(04):85-87.

[2] 吴建煌 . 分层作业,分出活力——基于生本教育理念的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 [J]. 华夏教师 .2024(14):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