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解凝视”当代女性绘画自我意识觉醒浅析
陈园迪
西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 甘肃兰州 730030
引言
20 世纪中后期,女权主义运动逐渐备受关注,琳达·诺克林在 1971年发表的《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性艺术家》使女性主义艺术引起广泛关注,从此拉开了艺术史领域的女性主义艺术研究的序幕。谈到女性绘画首先我们要先了解什么是女性绘画?又或者什么样的绘画才能称之为女性绘画?对于这个概念的解释一方面可以根据性别来区分,只要是出自女艺术家的艺术作品就可以称之为女性绘画;另一方面可以从题材来区分,只要选择女性题材就可以称之为女性绘画。要是对女性绘画做一个准确的定义就不得不引用陶咏白老师的《走向自觉女性绘画》这篇文章,在文章的开头就对这一概念做出了解释:凡是出于女画家之手,以女画家的视觉描绘女性生活以及展示女性精神情感,并采用女性独特的表现形式的绘画,便可以称之为女性绘画。
1 当代女性主义艺术概念
当代女性主义艺术,是探索和诠释女性自我意识的一场无声革命。在探讨当代女性主义艺术概念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是女性主义。女性主义是一种社会、政治和文化的运动,旨在实现性别平等,消除对女性的压迫和剥削。它强调女性在各个领域中的平等权利和机会,并挑战传统的性别角色和刻板印象。在传统艺术领域中,女性常被描绘为被动的审美对象,而非创作主体。随着时间的推移,女性艺术家开始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表达自身的独特视角和思考。
2 女性主义绘画的发展和特点
从历史的角度看,女性艺术家长久以来在艺术界的声音相对较弱,但这种情况在 20 世纪下半叶开始发生显著变化。西方的女性主义运动激发了女性艺术家的创作热情,她们开始探索自我意识,用画笔表达对社会不平等和个人经历的看法。如玛丽·卡萨特,一位 19 世纪末至 20 世纪初的美国女艺术家,她的作品展示了对母亲与孩子间亲密关系的深入观察,这种细腻的感情表达在当时的艺术界是非常罕见的。随着时间的推进,女性主义绘画也逐渐发展出多种风格和表现方式。例如,苏珊娜·莱西等女性艺术家,她们不再满足于仅仅描绘传统的女性形象,而是通过更加现代和抽象的形式来表达女性的力量和独立性,这种转变标志着女性艺术家开始掌握更多的主动权,用自己的语言去解读和批判社会现象。
2.1 性别意识的转变
在人类的整个历史发展中,男性的地位一直居于女性之上,女性长期处于所胃 " 第二性 " 的地位 , 在古代有绘画才华的女性画家 , 她们的才华主要是为君王帝主服务的。翟永明在《无法流通的天赋》一文中说道:“在中国漫长的艺术发展安中,女性基本是缺席的。缺席的原因:生活在父权制度下的女性,成为艺术中凝视和欲望的对象。女性从未真正书写和参与历史的机会 , 女性在艺术中的位置是一部被消费和被观赏的古代艺术史,在强大的父权艺术语境中,女性想要脱颖而出一表达自我是不可能的,偶有佼佼者,也不被艺术史记载,更不可能流通”。讨论了男性与女性长期以来的性别意识差异,导致了女性艺术家在历史上的匮乏。
2.2 题材内容的多样性
在题材内容上,女性主义绘画也呈现出多样性。从早期的家庭和日常生活场景,到对女性身体和性别角色的探讨,再到反映女性在职场和社会中所面临的挑战,女性画家们不断扩展她们的视野和创作的深度。喻红的《1996 年 30 岁》便是一个典型例子,通过展示一位年轻母亲与她的孩子之间的互动,表达了当代女性在家庭与社会角色中的复杂性与挑战。
2.3 绘画视角的转变
女性主义自我意识绘画的出现不是偶然,而是社会在进步的必然趋势,女性对长期处于“第二性”在男权思想压制下的反抗,对女性来说是一种自觉的现象,更是一种情感的宣泄与释放,宣示着女性独立意识和自觉意识的崛起。女性画家的绘画视角也发生了转变,她们不再把男性当作艺术的中心,而是以女性自身体验以及独特的视角对这个世界作出反馈,女性不再屈服和迎合男性的视角,这是女性自我意识绘画在绘画视角上的转变。
3 女性主义绘画“自我意识”在当代绘画作品中的表达
在新的时代,女性在社会中被需要的程度日益增长,她们除了扮演着各种不同的角色以外,她们也更加注重自己内心的感受与体验,她们承受着社会之压力、生活之压力、家庭之压力、生育之压力、职场与工作之压力,她们时刻成为“被看”的对象。社会大众媒体应将单一的审美观念进行转变,从多个角度去欣赏女性不同的、独特的、个性美,去肯定她们存在的意义与价值,而女性自身也应看到自己的闪光点,摒弃单一审美场域下形成的审美观念。
3.1 消解凝视
“凝视 (gaze)”理论最早在二十世纪提出,作为电影艺术研究的理论,后被用于大范围的艺术领域。“凝视”原理指一种看与被看的权利关系,而长久以来艺术领域的观看习惯就是男性凝视女性。正如英国学者约翰 · 伯杰写于1972 年的 《观看的方式》一书提到,人们观看方式中“理想”的观赏者通常是男性,而女性的形象则是用来讨好男性的。女性艺术家开始用“凝视”原理作为反抗男性中心审美的切入点,质疑女性社会角色的刻板印象,剥夺观看者“凝视”的愉悦性,实现“男性凝视”的消解,这正是卡罗琳·沃克的画作想要表达的观点。
3.2 “被看见的女性”——卡罗琳·沃克
卡罗琳·沃克以“被看见的女性”为主题展出了她的作品,这一展览聚焦于女性在社会中的可见性与身份认同,通过绘画作为媒介,向观者展示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4 结论
在当前社会,特别是对女性艺术家而言,这个时代不仅提供了展现自身才华的平台,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通过艺术创作参与到人类文化的建构中,以独到的视角和深切的感受表达女性的生命体验和审美追求。探讨并展示女性绘画如何在遵循艺术创作的一般规律的同时,展现出独特的女性风格,以及这种独特性如何促进了社会文化的进步和丰富了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并进一步强调,女性艺术家在追求高层次的人生境界和审美理想过程中,如何保持并散发出持久的艺术魅力和品格魅力,从而在现代艺术领域占据不可或缺的地位。
参考文献:
[1] 陶咏白 . 走向自觉的女性绘画 [J]. 美术观察 ,1997,(03):45-47.
[2] 高毅清 . 女性绘画的自述性特征 [J]. 美术研究 ,1999,(02):84-87.
[3] 曾佳 . 女性绘画的历史变迁——从失落的历史到创造的历史 [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 ( 美术与设计版 ),2004,(04):134-135+123.
[4] 仲崇辉. 从女性题材到女性绘画[D]. 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
[5] 王菲 . 独自造境—中国当代油画艺术中女性自我意识体现 [D]. 华中师范大学 ,2014.
[6] 王婷婷 . 自我意识的觉醒—绘画中女性形象的差异及产生的原因[D]. 上海师范大学 ,2007.
[7] 段湘华 . 浅论中国女油画家作品中的女性特征 [D]. 湖南师范大学 ,2007.
作者简介:陈园迪(1999.10-),女,福建三明人,西北民族大学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油画创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