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问题导向学习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邱琳华

建湖县九龙口镇中心学校 224762

摘要:问题导向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核心的教学方法,旨在通过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来促进他们的学习和知识建构。本文探讨了问题导向学习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并以“酸碱反应”主题为例进行案例分析,展示了如何通过问题导向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研究表明,问题导向学习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合作能力,促进综合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问题导向学习;初中化学;酸碱反应;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引言

初中化学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帮助学生理解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问题导学法的基本原则就是“为学生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自主探索、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吸收知识”,问题的产生是由于一些认知障碍阻碍了目标的实现,它指的是一种未被解决的意外情况,提升他们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

1问题导向学习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问题解决是指在问题情境中重新组合已有的概念和原则,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方法。从认知角度来看,基于问题的学习比问题导学法的提法更容易让人理解。由于教师提问水平和提出的问题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因此要十分重视问题导学法中的问题导向,这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学科教学专业水平和对学科具备更深入的了解,以及丰富的知识储备。

1.1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问题

初中化学教学中,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问题是实施问题导向学习的关键。通过选择学生熟悉的、与他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可以有效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参与度。例如,在酸碱反应的教学中,可以以“酸雨的成因及其对环境的影响”作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探究酸碱反应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这样的选题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化学知识的实际意义,还可以增强他们对环境保护等社会问题的关注。

1.2设计多样化的问题情境

设计多样化的问题情境是问题导向学习教学成功因素,问题情境可以是开放性问题,也可以是具有明确目标的闭合性问题。开放性问题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索和创新,而闭合性问题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

1.3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

在问题导向学习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是关键步骤。教师应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操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积极沟通、交换意见,解决探究中的各种问题。

2问题导向学习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案例分析——以“酸碱反应”为例

2.1问题提出

在“酸碱反应”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以“酸雨的成因及其对环境的影响”作为引入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展示酸雨对建筑物和植物的破坏作用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酸雨的形成原因,以及如何通过化学反应来解释这一现象。通过将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入课堂,学生可以认识到化学知识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重要性。这一问题的提出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还帮助他们建立起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为后续的探究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接下来的实验与探究中,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提出一些延伸性的问题,例如“酸雨对不同类型建筑材料的影响是否相同”或“如何有效减少酸雨的形成”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展开更多的探究。这些问题的提出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不断扩展视野,培养他们从多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学生实验与探究

在实验与探究环节,学生被分成若干小组,分别探究酸碱反应的不同方面。例如,一组学生可以研究酸与碱的中和反应,并设计实验来验证中和反应的过程;另一组学生可以探究不同酸碱溶液对酸碱指示剂的影响。教师在此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制定实验方案、准备实验材料,并在实验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和支持。通过亲自动手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化学反应的过程,从而加深对酸碱反应的理解。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还可以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并在相互交流中提高自己的科学探究能力。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还应强调安全操作的重要性,确保每个学生都了解实验过程中需要遵守的安全规范。实验结束后,教师可以要求各小组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并将结果以图表的形式展示出来,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结果,还能提升他们的数据处理和信息表达能力。此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反思实验中的不足之处,例如实验误差的来源,以及如何在下一次实验中改进,以不断提升他们的科学实验技能和分析能力。

2.3结果汇报与讨论

实验结束后,各小组将他们的实验结果进行汇报,并与全班同学分享,在汇报过程中,学生需要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表达能力。初中化学实验的问题引导教学中,研究小组成员在完成实验探究之后,教师还应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平台、空间,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将实验合作探究的成果展示出来.学习小组在展示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做好相关的评价工作。教师应从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下解放出来,不仅仅要关注学生的实验探究结果,还应关注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的具体表现,使得教学评价更加全面、更加客观。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为什么酸碱中和反应在生活中如此重要?”或“有哪些因素会影响酸碱反应的速度?”等问题。通过深入的讨论,学生不仅能更加全面地理解酸碱反应的概念,还能提升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思考实验中遇到的挑战及其解决方法,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课堂内外应用这些技能。

结束语

问题导向学习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在实施问题导向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问题的设计和学生探究过程的引导,通过科学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化学知识。问题导向学习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赖耀基.问题引导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2,(23):125-127.

[2]尹依娜.融入脚手架策略的初中化学PBL教学设计与应用[D].苏州大学,2022.DOI:10.27351/d.cnki.gszhu.2022.002003.

1993年9月,女,江苏盐城,大学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