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析
温旭东
百色学院 广西百色 533000
摘要: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优秀品格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它能催人奋进,浸润人心。而当下西方价值观、历史虚无主义等负面思潮向大学生群体渗透和传播。因此,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滋养学生心灵,启迪学生智慧意义重大。文章拟从课堂、学生、环境、制度几个方面探索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以期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加深学生对伟大建党精神的认识。
关键词:伟大建党精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各高校都意识到了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意义,但在具体融入的过程中参差不齐,问题也是存在的。如何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将是我们讨论的重点。
一、抓好课堂这个主渠道
伟大建党精神内涵丰富,展现了我们百年来的辉煌历史和精神风貌。对于大学身而言,他们在中小学阶段对党史有一定的了解,但还是很浅显的认知。对理科生艺术体育生而言,恐怕了解的更少。所以,加强大学生对伟大建党精神的认识和党史的认识,最主要的就是抓课堂这个主渠道。这里的课堂不仅仅指的是思政课堂,还包括专业课堂和实践课堂。
高校在要在思政课堂的教学中发挥好对学生伟大建党精神理论的阐释和意识形态的引导。比如“德法”课要向学生讲好伟大建党精神的价值意蕴,特别是在道德教育这里重点阐释伟大建党精神爱党爱民、不怕牺牲等内容。“纲要”课要从近代中国的国情国史出发,向学生讲好中国人民为什么做出了四个选择,让学生深刻了解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过程以及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行的历史必然性。“概论”课则需要重点阐释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如何做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便于学生深刻理解中国为什么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原理”课将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与伟大建党精神融合,让学生领悟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除了思政课的堂,专业课堂和实践课堂的教育也很重要。专业课堂上,老师们也要积极将伟大建党精神和学生所学专业结合起来,抓住一些可以契合的点,实现课程思政育人。比如一些专业雕塑、绘画、音乐、舞蹈、产品设计等专业,学生完全可以在了解百年党史和伟大建党精神的基础上去进行一些高质量的艺术创作,在这个创作的过程中,相信他们一定加深了对伟大建党精神的认识和感悟。对于思政和专业这种理论多一点的课堂,总有学生缺乏兴趣。那就要发挥实践课堂的优势,通过一些实践如阅读经典、参观博物馆革命纪念馆、表演红色短剧、唱红歌、红色经典朗诵、观红色影视剧等,展现伟大建党精神的力量,激发学生爱党爱国。
二、激发学生内生动力
学生的内生动力是无穷的,怎样发挥出来他们的探索求知欲,除了学生自己的努力外,还需要教师的循循善诱和因材施教,积极引导学生发现自身兴趣和潜能,从而激发自身内在动力。
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伟大建党精神,在这一精神的形成过程中充满了无数让人敬佩感动的事迹和故事,它们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构建起了强大的建党精神力量。这些事迹故事完全可以更好地运用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上,比如深入讲解一些人物事迹,像红军长征途中湘江战役陈树湘的故事、方志敏的故事、赵一曼的故事、江姐的故事等等太多了。相比理论的讲授,这种故事讲解更能吸引学生,更有利于学生通过故事去了解当时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有关内容形成的历史背景和过程,从而将故事所蕴含的内涵内化于心。教师在讲授伟大建党精神的内容或故事时,要把握好伟大建党精神在不同时代的内涵,即它所呈现的阶段性特征,讲好它在每一个时代的具体体现。学校也可以积极邀请社会中的先进党员模范到校给学生上形势与政策课或做讲座,用他们自身的榜样先进事迹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增强内在引力。作为学生党员,更应该发挥自身模范作用,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党的理论宣传贯彻上,都应树立标准,发挥榜样作用,通过自身的言谈举止,引导和鼓励身边更多的同学和朋友积极践行伟大建党精神,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理论学习也很重要,学生可以通过团队研讨讨论,积极阅读一些文献提升理论的深度,最好能出相关成果。学生们平时应该积极参加一些志愿服务活动,增强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在服务中树立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使命担当,提升自身内在定力,感受群众的力量和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三、营造传承伟大建党精神的环境
伟大建党精神的传承和弘扬除了教育者、学生的努力外,也需要全社会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和环境。尽管不能迅速产生显著的效果,但会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
高校要积极投入一定资金,结合本校历史和地方特色资源,在校内建设一些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校园物质文化的载体。比如建设校史馆、博物馆。在教学楼走廊、学生宿舍楼、食堂等地方展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有关领袖人物、党员先进的事迹。操场、广场、各学院楼、教室也要充分利用空间,展示一些雕塑、画作、名言警句等。学校广播站等载体也要在平时
的播报内容上积极融入伟大建党精神的内容。学校的各种公共电子屏幕也应该积极投放党的百年辉煌历史和伟大建党精神的内容。举全校之力,营造深厚的红色校园文化氛围,使学生在无意中感受体悟伟大建党精神。高校在党的建设方面要注意融合伟大建党精神,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伟大建党精神系列党课,助推新时代人才的培养。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那就要适应时代要求,抓住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发展的趋势,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网络文化建设,运用网络便捷快速等特点,打造一些丰富的短视频等,吸引学生用碎片化的时间去关注甚至是参与到视频、各种活动的参与。但网络上内容庞杂,社交媒体和自媒体的发展使每个人都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这就需要学校宣传部门把控好宣传方向,保证大学生在思想深度和政治高度上的不断提升。
此外,高校还需要健全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体系,比如评价方法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多维化、评价主体的多样化。在今天这样一个社会思潮多样化、学生思想多元化的背景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更需要科学的态度、创新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和践行伟大建党精神。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2]徐德斌.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三重逻辑[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20).
[3]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7-02.
[4]高忠芳.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和路径[J].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8(06).
作者简介:温旭东(1988-),男,陕西富平人,百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