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地理跨学科教学策略

作者

周天舒

大庆市第六十九中学二部,黑龙江 大庆 163000

摘要:本文从跨学科教学的内涵出发,分析其在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方面的作用,并提出了包括与语文、历史、物理等学科融合的具体教学策略以及实施保障措施,旨在为初中地理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提升教学质量与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对综合性人才的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地理;核心素养;跨学科教学;教学策略

引言

教师在开展地理教学工作的时候,应当促进多学科交叉与融合,将地理课程内容与其他课程内容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丰富课程内容,突出集时代性、学科性与生活性于一体的课程内容体系特征,另一方面关注学生协调发展,使其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积累知识和学习经验,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

1初中地理跨学科教学的内涵与意义

1.1跨学科教学的内涵

跨学科教学是指以某一学科为中心,跨越学科界限,整合多学科知识与方法,以解决单一学科难以解决的复杂问题或丰富教学内容与形式的教学活动。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它并非简单地将其他学科知识堆砌,而是根据地理教学目标与内容,有机地融合语文、历史、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知识,构建一个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的知识体系。例如,在学习区域地理时,可结合语文中的文学作品描述该区域的风土人情,运用历史知识讲述该区域的发展变迁,借助数学方法统计区域的人口数据等,使学生从多个维度全面认识地理区域。

1.2培养综合思维素养

初中地理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跨学科教学为其提供了有力途径。通过整合不同学科知识,学生能够从多角度分析地理事物和现象。例如,在探究河流地貌的形成时,结合物理学科的流水力学原理和地质学科的岩石特性知识,学生能深入理解流水作用如何塑造不同的河谷、冲积平原等地貌形态,明白地理过程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从而提升综合分析和逻辑推理能力,形成综合思维素养。

1.3提升区域认知能力

区域认知是初中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跨学科教学可帮助学生更全面、深入地认识区域。如在研究某一地区的经济发展时,融合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学生不仅能了解该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等地理要素,还能分析其产业结构、人口分布与流动等社会经济因素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从而构建起完整的区域认知框架,准确把握区域特征、区域差异以及区域联系,更好地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路径。

2初中地理跨学科教学的具体策略

2.1与语文学科融合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蕴含丰富地理知识的文学作品。教师可引导学生对这些作品进行深入解读,挖掘其中的地理意象。例如,在学习古诗词时,像“春风不度玉门关”,可让学生分析玉门关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其气候特征,理解季风气候对我国不同地区的影响;又如“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通过探讨柑橘生长的地理环境要求,使学生明白纬度、气候、土壤等地理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制约,从而加深对地理环境差异性的认识,同时也提升了学生对文学作品内涵的理解。开展地理游记写作活动,让学生在旅行或了解某一地区地理风貌后,运用语文写作手法进行记录。在写作过程中,学生需要描述地理景观、地理位置、当地人文特色等内容,这有助于他们将地理知识与语言表达相结合。例如,学生在游览山地景区后,在游记中描述山地的地形地貌、植被垂直分布以及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与山地环境的关系,既锻炼了写作能力,又强化了对地理知识的记忆与理解,实现地理知识的内化与输出。

2.2与历史学科融合

历史的发展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事件背后的地理因素。例如,在学习世界历史时,探讨古希腊文明的兴起,可分析其所处的地中海沿岸地理位置,优越的航海条件促进了贸易与文化交流,多山的地形促使城邦政治的形成等;在学习中国历史时,分析古代王朝都城的选址,如西安,从地理角度看,地处关中平原,地势平坦、水源充足、易守难攻,且周边农业发达,为都城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通过这样的分析,学生能深刻认识到地理环境对人类历史进程的重要影响。反过来,地理环境的变迁也会对历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例如,在讲解黄河流域的历史时,介绍黄河的多次改道对沿岸地区农业生产、人口迁徙、城市兴衰等方面的影响。黄河改道导致洪水泛滥,淹没农田,使许多村庄和城市被废弃,人们被迫迁徙,从而改变了地区的人口分布和经济格局,引发了一系列社会变革。。

2.3与物理学科融合

地球运动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利用物理学科的力学、运动学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球运动原理。例如,在讲解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现象时,结合物理中的相对运动概念,让学生明白地球自转相对于太阳的运动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昼夜交替周期;在讲解地球公转产生四季变化时,引入物理的能量守恒定律,分析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导致不同地区获得太阳辐射能量的差异,从而形成四季,通过物理知识的辅助,将抽象的地球运动知识直观化,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许多地理现象都可以用物理原理来解释。如在学习大气环流时,运用物理的热胀冷缩原理和气压原理,解释空气的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机制;在学习地震和火山喷发时,结合物理中的力学知识,分析地壳内部应力的积累与释放过程,以及地震波的传播特性等,使学生从物理本质上理解地理现象的发生机制,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3总结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地理跨学科教学是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和教育改革趋势的重要教学模式。通过深入理解其内涵与意义,实施与语文学科、历史学科、物理学科等多学科融合的具体教学策略,并建立有效的实施保障措施,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包括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张媛媛,程琳.核心素养下初中地理跨学科主题教学策略分析[J].试题与研究,2024,(32):133-135.

[2]赵瑞敏.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地理跨学科教学的实践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4,(08):170-172.

[3]陈宓.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地理跨学科教学策略研究[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4,(06):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