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弹性分层作业设计路径
彭好
南京市六合区程桥中心小学 211504
摘要:“双减”政策的出台主要是要求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同时保证学习效果。在这个背景下,小学语文弹性分层作业设计作为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为实现“减量提质”提供了有效的路径。它会根据学生能力差异,将作业分为基础、巩固和拓展三个层次。这种设计既能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又能避免“一刀切”的机械训练,实现减量提质的目标,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语文;分层作业
“双减”政策的实施之后,如何优化作业设计成为了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当中重要的课题。弹性分层作业设计以学生个体差异为基础,将作业分为不同难度层次,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的挑战中稳步提升。这种设计既能减轻机械重复的负担,又能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符合“双减”减负增效的理念。本文旨在探讨小学语文分层作业的实施路径,为教师提供可操作的实践策略。
一、弹性分层作业设计的原则
(一)差异性原则
差异性原则主要指的是,要及时了解到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特点和成长需求。在实际操作当中,教师需要从多个方面来进行作业设计,可以先通过日常测试了解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再用观察法看一看学生在学习能力上都有什么不同;最后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学生兴趣爱好。通过了解,教师可以把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通过这样分层次的设计作业,可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空间。
(二)渐进性原则
渐进性原则主要是指,在设计作业的时候应该遵循由易到难得渐进性原则。通过这样设计分层作业主要是确保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当中能够逐步提升能力。具体来说,作业的难易程度应该要分清楚,先从巩固基础知识开始,在慢慢过渡到综合运用和高阶思维上的训练。通过这样的设计,不仅可以符合学生的认知学习规律,还能避免因为太难而产生挫败感。
二、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弹性分层作业设计的实施路径
(一)对学生进行精准分层
例如,在学习小学语文六年级人教版里的《伯牙鼓琴》这篇课文时,教师在设计分层作业时,会先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和语文基础,把学生分成三组:A组是学习好的学生,他们能深入理解课文,挖掘文章深意,还有一定的文学欣赏能力;B组是中等生,他们能较好地理解课文,但在深入分析和创新思维上还需要加强;C组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他们可能对课文的基本理解有困难,需要更多的基础练习和单独指导。
对于《伯牙鼓琴》这篇课文,我们给A组学生布置了拓展性的作业,比如让他们写一篇关于“知音文化”在现代社会有什么意义的短文,鼓励他们结合自己的经历或社会现象来深入思考。
给B组学生,我们布置了分析性的作业,让他们分析伯牙和钟子期之间情感交流的特别之处,并且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理解和感受。
对于C组学生,我们主要让他们巩固基础知识,比如做字词解释、句子翻译等练习,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课文。同时,我们还会给所有层次的学生提供必要的辅导和帮助,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得到最大的提升。
这样精准的分层作业设计,既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也有效地提升了他们的语文能力。
(二)对作业内容设计分层
比如在学习小学六年级上册的《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内容时,作业可以分三个层次来布置。
首先,基础层是针对所有学生的,这个层次要求学生能够顺畅、有感情地精读课文,还能准确表述出文章主要讲了什么,比如五壮士是怎么接受任务、又怎么把敌人引上山、怎么走上绝路、怎么在山顶打敌人,还有最后怎么英勇跳崖的。这样学生就可以很清楚地知道故事是怎么进行发展的,这是每个学生都要掌握的基本内容。
而提升层的设计主要是给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的,让他们分析五壮士在文中的语言和动作,感受这些描写所表现出的五壮士的勇敢和爱国。可以让学生找些相关的句子,比如“班长马宝玉很果断地说:‘走!’然后带头往棋盘陀走”,让他们分析“果断”这个词表现了班长什么样的决心。通过这样分析,学生就能更深入地理解人物形象了。
拓展层则是鼓励能力更强的学生去想象和拓展。比如,假设自己是当时的战地记者,根据课文内容自己去撰写一篇报道,内容主要是描述五壮士的英勇事迹;或者让学生想想,在现在这个时代,我们该怎么传承五壮士的精神,写篇短文说说自己的看法。
这样的作业设计,既照顾到了基础不太好的学生的学习需要,也给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了提升和拓展的机会,符合双减政策下弹性分层作业设计的要求。
(三)设计多样化作业形式
以六年级下册“腊八粥”这一内容为例,我们设计了层次化的作业形式,还可以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层次化作业的设计适合不同学习水平的学会,既可以帮助他们巩固知识,又可以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间接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在设计基础层的作业时,主要是引导学生动手画一个“腊八粥的食材分类图”。让他们用彩笔将课文当中提到的糯米、红豆、红枣等等,按照谷物、干过、调味品这三大类来分类。通过这样的实践作业,学生不仅可以学到食材分类的知识,还能锻炼其观察和动手能力。
对于提升层作业的设计,让学生写一篇“我家腊八粥”的微日记。这是一项结合了写作和生活体验的任务。学生需要用几种感官来描述,比如看(“锅里的糯米粒亮晶晶的,在翻滚”)、闻(“厨房里弥漫着红枣的甜香和桂圆的香味”)、尝(“红豆沙在嘴里慢慢化开,带着桂花的香味”)等,把做腊八粥或者吃腊八粥的过程写得生动有趣。
拓展层的作业,“传统节令美食小调查”是一项跨学科的研究任务。学生需要通过问长辈、查资料等方式,深入了解腊八粥的历史(比如佛教的故事、朱元璋的传说)、不同地方的做法(北方是甜粥,南方是咸粥)、以及它代表的文化意义。
这样的分层作业设计,就是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设计的,每个层次都有基本的要求,也有可以发挥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语文弹性分层作业设计为减负增效提供了可行的路径。通过分层布置基础、提升、拓展层的任务,既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又能避免机械重复的低效训练。未来,还需要进一步去探索更加科学的分层标准,让作业真正成为因材施教的主要工具,助力“双减”落地生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宗克记.“双减”背景下的小学语文分层作业设计路径研究[J].吉林教育,2024,(36):70-72.
[2]吴善妹.“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单元整体分层作业的设计与实施[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4,(05):94-96.
[3]曹宏.“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分层作业设计策略探究[J].小学生作文辅导(中旬),2023,(06):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