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工程管理中安全风险评估与防控体系构建
黑文智
水电六局(丘北)新能源有限公司 663200
摘要: 随着电力工程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其安全风险问题日益凸显。本文深入探讨电力工程管理中的安全风险评估与防控体系构建,分析常见安全风险因素,阐述风险评估方法与流程,详细介绍防控体系的构建策略,包括组织架构、制度保障、技术支撑等方面,旨在提升电力工程建设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为行业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电力工程;安全风险评估;防控体系;风险因素
一、引言
电力工程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领域,其建设过程涉及众多复杂环节,如变电站建设、输电线路架设、设备安装调试等。在这些过程中,由于施工环境复杂、技术要求高、人员流动大等因素,存在着诸多安全风险,一旦发生事故,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还可能影响电力供应的稳定性,进而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构建科学有效的安全风险评估与防控体系对于电力工程管理至关重要。
二、电力工程常见安全风险因素
(一)人的因素
1.施工人员专业素养不足
电力工程施工需要具备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人员,但部分施工人员未经过系统培训,对施工工艺、操作规程了解不够深入,容易在施工中出现误操作,例如在电气设备接线时,因不清楚线路连接规范,导致线路短路引发火灾。
2.安全意识淡薄
一些施工人员及管理人员对安全风险的重视程度不够,存在侥幸心理,未严格遵守安全规章制度,如施工现场不佩戴安全帽、高空作业不系安全带等,为事故发生埋下隐患。
(二)设备因素
1.设备老化
电力工程中的一些机械设备、电气设备长期运行,缺乏及时维护与更新,零部件磨损严重,性能下降,容易出现故障。如老旧的变压器可能因绝缘老化,发生漏电、短路等问题,危及人员与设备安全。
2.设备质量不合格
部分电力设备在采购环节,由于质量把控不严,引入了一些质量不达标的产品,这些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稳定性差,故障率高,增加了安全风险。
(三)环境因素
1.自然环境恶劣
电力工程多为户外作业,面临风雨、雷电、高温、严寒等自然条件。强风可能吹倒脚手架,雷电易击中输电线路引发跳闸甚至设备损坏,高温会影响设备散热性能,严寒可能使设备、管道冻裂,这些都对工程安全构成威胁。
2.作业现场复杂
施工现场存在交叉作业、空间狭小等情况,不同工种之间协调不畅,容易发生物体打击、碰撞等事故。如在变电站建设中,土建施工与电气设备安装同时进行,若沟通不到位,可能出现建筑材料掉落砸坏电气设备的情况。
(四)管理因素
1.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一些电力工程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存在漏洞,未涵盖工程建设全过程,对一些新兴施工技术、工艺缺乏相应的安全管理规定,导致施工无章可循。
2.安全监督不力
在工程现场,安全管理人员配备不足,监督检查工作流于形式,不能及时发现并纠正违规行为,使得安全隐患长期存在,得不到有效整改。
三、电力工程安全风险评估方法与流程
(一)评估方法
1.定性评估方法
(1)安全检查表法
依据相关标准、规范及经验,编制涵盖电力工程各个环节、各类设备、不同作业环境的安全检查表。检查人员对照检查表,对工程现场进行逐一检查,标记符合与不符合项,以此判断安全风险状况。这种方法简单易行,适用于对工程整体进行初步筛查。
(2)专家评议法
邀请电力工程领域的专家,针对工程中的复杂工艺、关键技术、疑难问题等进行集体讨论与评议。专家凭借自身专业知识与丰富经验,对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识别与定性判断,确定风险等级,为后续防控措施制定提供依据。
2.定量评估方法
(1)故障树分析法
以电力系统故障为顶事件,逐步分析导致故障发生的各种基本事件及其逻辑关系,构建故障树模型。通过对基本事件发生概率的统计与计算,运用布尔代数等数学方法,求解顶事件的发生概率,从而量化安全风险程度,精准定位高风险环节。
(2)层次分析法
将电力工程安全风险系统分为目标层、准则层与指标层,通过两两比较各层次因素的相对重要性,构建判断矩阵,计算各因素权重。再结合各指标的实际情况打分,最终得出工程整体安全风险的综合量化值,以便分清主次风险,合理分配防控资源。
(二)评估流程
1.风险识别
组建由工程技术人员、安全专家、一线施工人员等组成的风险识别团队,深入施工现场,按照施工流程、设备设施、作业环境等方面进行全面排查,收集各类潜在风险信息,形成风险清单。
2.风险分析
对识别出的风险,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影响程度两个维度进行分析。运用上述评估方法,结合历史数据、工程特点等,确定每个风险的可能性等级(如高、中、低)与影响程度等级(如重大、较大、一般、轻微)。
3.风险评价
依据风险分析结果,采用风险矩阵等工具,对各风险进行综合评价,划分风险等级(如极高风险、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明确重点防控对象,为制定针对性防控策略提供基础。
四、电力工程安全风险防控体系构建
(一)建立健全安全风险防控组织架构
1.成立安全管理领导小组
由电力工程企业高层领导担任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全面负责工程安全管理的决策、规划与协调工作,统筹资源配置,确保安全防控工作顺利推进。
2.设立专职安全管理部门
配备专业安全管理人员,负责日常安全监督、检查、培训等工作,制定详细的安全工作计划,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及时向领导小组汇报工程安全动态,对违规行为进行纠正与处罚。
3.组建应急救援小组
挑选具有丰富经验、经过专业应急培训的人员组成应急救援小组,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设备与物资,定期组织演练,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响应,有效救援,降低事故损失。
(二)完善安全风险防控制度保障
1.安全责任制度
明确从企业高层到一线施工人员的各级人员安全职责,签订安全责任书,将安全责任落实到个人,实行安全责任追究制度,对因失职导致安全事故的人员严肃问责。
2.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制定系统的安全教育培训计划,针对不同岗位、不同层次人员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包括新员工入职培训、定期安全知识更新培训、特种作业人员专项培训等,提高人员安全素质。
3.安全检查与隐患排查制度
规定定期与不定期的安全检查频次、范围、内容,要求检查人员详细记录检查情况,对发现的隐患实行分级管理,明确整改责任人、整改期限与复查要求,确保隐患及时消除。
五、结论
电力工程管理中的安全风险评估与防控体系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面考虑人的因素、设备因素、环境因素与管理因素,综合运用定性与定量的风险评估方法,精准识别、分析与评价安全风险。通过建立完善的防控组织架构、制度保障与技术支撑体系,将安全管理贯穿于电力工程建设全过程,才能有效降低安全事故发生概率,保障电力工程顺利实施,为电力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在未来,随着电力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安全风险评估与防控体系也需持续优化升级,以适应新形势下电力工程建设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刘洪义. 电力工程安全风险管控的方法探析[J]. 科技风, 2023(23):165-167.
[2]于跃海, 朱朝阳, 张海滨等. 国家电网公司电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识别、评估及控制办法[J]. 电力安全技术, 2010, 12(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