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生活化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彭莲花 范围

云阳县南溪镇水市小学

前言

生活化情境可在数学知识学习中给予学生全新的学习体验,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保证教学效率的目的。为了在小学阶段让学生能有效应用数学知识,教师应在不同教学环境中均以生活化为前提,为学生打造利于学习的活动,才能有效培育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让学生的各项能力得到同步发展。

1 创设真实生活情境,导入数学知识

小学阶段的学生通常很难有良好的自控能力,导致在课后到课前这一段时间,学生的兴奋度较高,无法集中注意力[1]。因此,教师可通过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来导入数学知识,快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收拢学生的思绪,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例如,在教授“小数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可在教室中利用多媒体构建超市场景,让学生观察琳琅满目的商品,然后组织学生扮演顾客与收银员,让学生在购买商品的过程中辨别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并计算商品的价格,从而让学生自然过渡到认识人民币与小数关系的理解。如,当学生想要购买一支标价为一元五角的铅笔时,发现自己有五元钱,此时学生就要通过实际操作回忆元、角之间的换算关系,并学会小数计算的方法,确认应找金额。进而通过搭建真实的生活场景,能让枯燥难懂的数学知识变得有趣,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会大幅度提高。

2 结合生活实例,讲解数学概念与原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能过于重视让学生做对数学题,而是要关注学生是否能应用数学知识,否则一味地传递数学知识就会导致学生只会死记硬背,无法理解数学的本质[2]。此时一旦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困难,就会出现无法使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失去了教育本身的意义。所以,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学会将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在现实生活中。当学生可顺利使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时,就会产生应用数学的自信,从而更加专注[3]。但想要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应有效引导学生,确保教学活动中所构建的情境是基于生活实际的,才能让学生萌生应用意识。例如,在“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知识的学习中,很多学生对“平均”这个概念会产生模糊,教师就可结合班级中的考试成绩进行讲解,让学生思考怎样才能知道一组学生的数学成绩一般水平,以此引导学生通过计算总分再除以人数得到平均分,从而引出平均数的概念。进而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实现让学生自己举例生活中的平均数可以在哪些方面应用,包括一个班级学生的平均体重、平均身高;家庭中的月平均用电量、用水量等。该方式可让学生深刻理解平均数在生活中有着实际意义和作用,既能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也能让学生产生在课堂以外应用数学的想法。

3 融入生活场景,开展数学问题解决教学

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上,教师可以发现学生的思维有时十分跳跃,因此在课堂上会延伸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跳跃思维,以学生延伸出的问题构建生活情境,就可在学生的浓厚兴趣下,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同时,通过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也会不自觉地在遇到类似的问题中进行发散思考,此时学生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思路,从而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4]。例如,在四年级的“四则运算”应用中,在讲解完基本规则后有学生提出问题:四则运算在现实生活中真的可以用上吗?在捕捉到这个跳跃思维延伸出的问题后,教师就可为学生搭建与生活相关的情境。如,小明的妈妈准备在周末购物并给了小明 100 元的采购任务,货架上有面包、牛奶、果汁、火腿肠等各种商品,已知牛奶每箱45 元,面包每个8 元,果汁每瓶6 元,火腿肠一包12 元。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小明想要买一箱牛奶、两个面包、三瓶果汁,此时小明的100 元钱够用吗?还会剩钱吗?这样的问题可有效引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计算中即可得出 100 元到底够不够用的结论。而当学生计算过后又会提出新的问题:如果剩下的钱再买其他商品,最多可以买几样?可通过教师的鼓励,让学生继续思考,使其使用学习过的数学方式进行计算,不断尝试使用不同的组合列出多个算式进行比对。在这样的运算过程中,既能帮助学生掌握四则运算的基本用法,也能在不断演化的问题情境下,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利用生活元素,优化数学课堂练习

作业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有效方式,也是帮助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中不足的好帮手。因此,教师在教学过后可以通过布置生活化作业的方式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既能保证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也能实现巩固学生所学[5]。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时,教师可让学生在生活场景中寻找与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相关的物品,包括小区的伸缩门、梯子的侧面、大坝的横截面等,并让学生将自己寻找到的物品画下来,在旁边标注出该图形是平行四边形还是梯形,再写上自己判断的依据。既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也可加深学生对这两种图形特征的理解,并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有着紧密联系。

总结:

生活化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使用,可做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学科知识兴趣的目的,也能做到让学生有应用数学的意识,实现学以致用的目标。因此,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应有效构建学生能接纳的生活化情境,才能在实践中不断优化,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许志凡.浅谈基于生活化情境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5,(03):158-160.

[2]郑玲松.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策略[J].亚太教育,2024,(14):61-63.

[3]马玲.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施要点[J].华夏教师,2024,(17):105-107.

[4]卢虹.生活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教育观察,2024,13(17):95-97+106.

[5]张小兰.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生活化情境[J].西部素质教育,2017,3(2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