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核心素养整合实践
黄春娟
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南苑中学 226200
引言
在21 世纪的教育背景下,核心素养的培养已成为全球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时,所应具备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质。在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其教学实践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将核心素养有效整合到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成为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核心素养整合的现状分析
( 一) 教学现状概述
在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已经开始尝试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融入到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例如,通过设计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精神。教师也尝试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但是,这种尝试在不同地区和学校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一些地区的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较为充足,能够更好地实施核心素养的培养;而一些地区则由于资源有限,教学改革的推进较为缓慢。
(二)存在的问题
尽管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但仍存在一些问题。第一,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脱节,导致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影响了核心素养的培养效果。第二,教学方法单一,过分依赖传统的讲授法,缺乏对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培养。第三,评价机制不够完善,过分强调知识记忆和考试成绩,忽视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评价。最后,家校社合作不够紧密,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作机制,影响了核心素养培养的连贯性和系统性。
(三)问题成因分析
首先,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是导致教学现状差异的主要原因。一些地区和学校由于资金和师资的限制,难以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有效的教学方法。其次,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理念有待提升。一些教师对核心素养的理解不够深入,缺乏将核心素养融入教学的意识和能力。另外,教育评价体系的滞后也是导致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当前的评价体系更多地侧重于知识的掌握,而忽视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评价。最后,家校社合作机制的不完善也是影响核心素养培养的一个重要因素。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作,使得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之间存在脱节,影响了核心素养培养的效果。
二、核心素养整合的有效策略
(-) 教学内容的整合
第一,教学内容应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增强学习的实践性和针对性,例如,教师可以引入社会热点问题、历史事件、法律案例等,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第二,教学内容应涵盖跨学科的知识,如历史、地理、文化等,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促进知识的综合运用。第三,教学内容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社会责任感,通过讲述英雄人物的故事、分析社会现象等,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方法的创新
教师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学,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分析能力。另外,还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模拟法庭等互动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模拟的社会环境中体验和学习,增强实践体验和情感体验。
( 三) 评价机制的完善
当前的评价机制往往过分强调知识记忆和考试成绩,忽视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评价。所以,需要建立一个全面、多元、发展性的评价体系。首先,评价内容应涵盖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发展、情感态度等多个方面,全面反映学生的核心素养。其次,评价方式应多样化,除了传统的笔试外,还可以采用口试、作品展示、实践活动等多种方式,全面考察学生的核心素养。另外,评价过程应注重过程性和发展性,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鼓励学生不断进步和发展。
(三)家校社合作的加强
家庭、学校和社会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三者之间的紧密合作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至关重要。首先,学校应加强与家庭的沟通和合作,定期举办家长会、家访等活动,及时的解学生的成长情况 , 共同制定教育计划,其次,学校应加强与社会的合作,利用社会资源,如博物馆、图书馆、社区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另外,学校还可以与社会组织合作,开展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案例分析:核心素养整合的实践探索
在探索核心素养整合的实践中,某市的一所初中学校通过创新教学模式,成功地将核心素养融入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该校采用了多媒体技术、在线互动平台和虚拟现实(VR) 技术,以增强学生的体验感和参与度。学校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通过视频、动画和图像等多媒体资料,将抽象的道德与法治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法律知识和社会规范。例如,在讲解宪法的重要性时,教师播放了一段关于宪法制定过程的纪录片,通过生动的影像资料,学生对宪法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学校引入了在线互动平台,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该平台允许学生在课后通过讨论区发表自己的观点,参与在线辩论,教师和其他学生可以即时给予反馈。这种互动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讨论的积极性。据该校统计,使用在线互动平台后,学生参与讨论的比例提高了30% , 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也提高了 20% 。另外,学校还采用了虚拟现实(VR) 技术,为学生创造了模拟的社会环境。通过 VR 设备,学生可以“亲身”体验不同的社会角色,如法官、律师、警察等,进行模拟法庭审判、法律咨询等活动。这种沉浸式的学习体验,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 还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据学校反馈,参与 VR 体验的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期末考试中,平均成绩提高了 15% 。
在评价机制方面,学校建立了一个全面、多元的评价体系。除了传统的笔试成绩外,学生的在线互动表现、VR 体验反馈和小组合作项目也被纳入评价范围。这种评价方式更加注重学生的核心素养,而不仅仅是知识记忆。学校数据显示,实施新评价体系后,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得分平均提高了 10% 。四、结论
本文通过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核心素养整合的实践探索,得出结论:整合核心素养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通过教学内容的整合、教学方法的创新、评价机制的完善以及家校社合作的加强,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践证明,创新的教学技术和方法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进而提升教学效果。未来,应继续探索和完善核心素养整合的策略 , 以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秀梅,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增强学生责任担当的策略 [J]. 中学政史地 ( 教学指导 ),2024,(09):43-46.
[2] 孟庆红,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渗透德育路径探析 [J]. 中学课程资源,2024,20(09):36-38.
[3] 潘俊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 [J].现代教学,2024.(17):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