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全过程造价管理理念下的施工阶段工程造价动态控制研究
景娜娜
第五工程代建管理办公室 河南郑州 450007
摘要: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建筑行业也快速崛起,根据需求的变化,我们对建筑质量和成本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设单位作为重要的建设主体,需要持续优化全过程造价成本控制体系,积极采纳先进的管理思想与方法,在项目各个阶段进行审核把关,重点关注施工阶段造价管理,尽可能按照前期施工图预算进行施工,严把施工过程中的变化,减少不必要的造价调整,确保项目的经济效益达到最佳状态。
关键词:全过程造价管理理念;施工阶段;工程造价;动态控制;
引言
在实际的工程建设项目中,常常会出现“三超”问题,即概算超出估算、预算超出概算、最终结算超出预算。这些问题主要源于建设单位对项目成本的全面管理不够严格。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涵盖了从决策阶段、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招投标、合同签订、施工执行到竣工验收的全过程。但是项目通常在前期的设计阶段是可以控制在投资目标之内,到施工阶段,项目就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发生签证变更,导致项目经费难以控制。
1.施工阶段工程造价动态控制重要性
在项目推进阶段,由于建筑工程施工周期较长,投资额较大,因此在整个建设过程中,必须严格实施成本动态监管,以防失控现象。施工期间,发生合同条款表述不周密、现场与设计图纸不符、清单缺漏、使用需求调整、其他不可预见等情况,这些问题均会对建筑成本管理产生负面影响,使成本管理陷入失控。因此,在全过程造价管理框架下,对施工阶段成本进行实时监控,对建筑工程项目至关重要。对项目成本动态监管中的问题进行有效处理,将有助于确保施工阶段造价管理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2.全过程造价管理理念下的施工阶段工程造价动态控制存在的问题
2.1合同管理问题
在建设项目的施工过程中,工程造价的管控影响因素很多,合同的管理即是其中之一。合同的管理工作涵盖了从合同的订立、履行到修改等各个步骤,任何在施工过程中遇到的情况,都需要按照合同条款执行,而在具体执行过程中,经常会遭遇合同条款模糊、修改频繁、责任义务不具体等困境,这些问题都会引发工程造价的不确定性和成本的上涨。
2.2沟通协作问题
在实施建筑工程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协调众多职能部门,包括但不限于设计、施工、物料采购以及财务管理等。这些部门间的紧密合作与交流是项目成功的关键。但若沟通渠道不畅,将引发信息传递障碍、数据失真等一系列问题,从而对施工阶段的成本管理产生负面影响。具体来说,若设计团队与施工团队间的沟通出现障碍,可能导致设计意图未能准确传达至施工人员,进而引发施工过程中的误解与工期延误。同样,若采购团队与施工团队间的沟通不畅,可能引发物料供应延误或物料规格不符,这不仅会拖慢施工进度,还会增加项目成本。
2.3缺乏专业的工程造价动态控制团队
对工程项目成本实施实时调控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这一环节在成本管理中占据着核心地位,其管理过程本身也充满了复杂性。它所涉及的难题不容小觑,确保了工程项目的顺畅推进。在实际的工程项目实践中,建设单位未能有效引入和利用专业的成本动态管理人员,没有做好自身对施工过程工程造价的管理,并且缺乏对施工单位造价团队的监管,导致多数项目施工单位造价管理人员不够专业、造价管理混乱等情况,这导致了诸多不良后果,例如工程进度受阻、施工成本不可控等问题。
2.4变更管理问题
施工期间往往涉及工程量的调整、设计做法调整、施工工艺调整、材料设备品牌档次调整等各种因素带来的变动,每一种变动都对工程造价的管控带来挑战。我们实际在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往往对变动的原因、变动的合理性、手续的合规性审核不够严格,对施工单位施工监管不够,造成不必要的变更,并且对变更引起的造价情况审核不及时,从而导致施工过程中工程造价发生较大变化,给项目的成本控制带来更大困难。
3.全过程造价管理理念下的施工阶段工程造价动态控制优化措施
3.1加强合同管理
在工程合同的管理工作中,项目甲方必须对合同各项条款进行细致审查,详尽阐述项目的施工周期、合同价格和质量标准等关键细节。首先,标准化合同修改的步骤,定期收集整理前期项目合同问题,邀请专家、律师审核把关,逐步弥补完善合同条款,特别是对那些可能导致成本增加的关键施工环节,甲方需严格审核其合理性,以遏制投标单位的不平衡报价现象,降低工程变更的频率,有效预防因不平衡报价引发的工程成本激增风险。此外,合同中还需明确违约责任和赔偿条款,以规避合同可能带来的风险,为工程成本的合理控制打下坚实的基础。最后,还要强化合同执行的监管力度,协调合同制定部门和合同使用部门对合同条款进行沟通交流,确保合同严格按照约定落地执行。
3.2提升沟通和协调
提升各相关部门间的交流与协作是极为关键的,这样才能确保资讯的互通有无和精确性,进而防止误会和沟通障碍的产生。为实现此目的,我们不妨实施多种策略,比如打造高效的协作体系、定期举办项目讨论会等。首先,建设单位推动构建一套完备的协作体系能够保障部门间的信息传递顺畅无阻。该体系应涵盖清晰的职责界定、详尽的作业指南以及实时的信息反馈。这样,各部门就能掌握全局的工作动态和需求,及时调整自身的任务和进度,以配合整体的发展。接着,建设单位定期组织举办的项目讨论会,在讨论会上,各部门汇报自己的工作进度,也可以集思广益,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交流经验和最优方法,并规划未来的工作方向。这不仅有助于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和理解,还能提升工作效率和品质。
3.3强化工程造价团队管理
建设单位应当组建一个专业团队,该团队由资深造价专家组成,该团队人员要全过程参与项目造价管理,深入了解单位建设需求,明确投资控制目标,熟悉合同条款,掌握制度流程,同步跟进施工现场进度及投资情况,使建设单位清楚掌握项目造价。此外,该专业团队要严格监管施工单位,督促施工单位建立专业的成本核算团队,引进先进施工管理技术。比如,让施工单位借助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对成本进行全面管理。通过建立三维模型,工程能够得到实时且专业的技术支持。一旦施工过程中出现与计划不符的情况,相关内容可迅速调整和核实,从而对成本执行有效的规范控制。最后,建设单位要对施工单位的各项造价资料进行审核,对各方提出的变更签证进行把关,减少不必要的变化,并准确核算有关变动的实际造价金额,真实反映施工造价变动情况,为做好施工过程造价控制奠定基础。
4.结语
建设单位在项目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课题。通过合同管理、沟通协调、造价团队管理等多方面的实践和探索,建设单位可以有效提高工程造价控制的效果,实现项目的顺利实施和经济效益最大化。这些实践经验和成功案例对于建设单位在今后的工程项目中具有借鉴和启示作用,有助于推动建设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郑洋.施工阶段工程造价动态控制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0(02)
[2]白冰冰.基于全过程造价管理的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的动态控制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8,38(06):270-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