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议题式教学的实施策略研究

作者

张泗泉

肥城市王庄镇初级中学 山东省泰安市 271600

摘要:在新课标颁布的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意识到创新课堂教学手段对学生学科素养发展的重要性,所以教师需要结合先进的议题式教学法展开课堂创新研究,对学生的学习思维、探究能力以及综合素养展开有效培育,构建高质量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本文先对议题式教学法的应用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积极意义进行简单阐述,然后再结合学生发展需要制定几点有效的教学策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借助多样化的议题教学引领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将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议题式教学;实施策略

引言:

议题式教学是一种结合教学内容拟定课程议题,并引导学生围绕议题展开自主学习、讨论与探究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学习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并增强课堂教学时效性。

一、议题式教学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性

(一)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

初中正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关键时期,开展高质量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将学生培养成为拥有正确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的优秀人才。结合议题式教学理念展开课堂教学时,原本枯燥的理论知识可以以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在学生眼前,有效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并让学生主动进行知识探究,感受到道德与法治学习的重要性,推动学生自身道德素质水平的提升。

(二)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

在现代社会背景下,法治已经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之一,所以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也是教育领域内的重要目标。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上采用议题式教学法,可以结合社会热点为学生构建多样化的议题任务,引导学生对这些议题内容进行深入讨论和探究,并在此过程中增加学生对法律、道德知识的了解,并促进学生法治观念的形成。

(三)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议题式教学法的应用与社会现实事件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教师在课堂教学应用过程中可以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展开议题讨论,引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讨论过程的同时,还能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总结案例的核心内容和解决办法,增加学生对初中道德与法治知识理解程度的同时,更能让学生形成主动关注社会焦点事件的良好习惯,不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1]。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议题时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一)结合生活实际拟定议题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应用议题式教学时,为了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现实生活实际展开议题拟定工作,找准学生兴趣点和困惑点,确保议题话题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学习热情,让课堂教学更加高效。

例如,在五四制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维护公平正义”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真正对“公平正义”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有着正确的认识,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设定议题:同学们,我们班有30位同学,而我手中有35颗糖果,先在我将6颗糖果给课代表,其余同学平分剩下的29颗,大家认为我这种行为公平吗?请大家谈一谈自己对公平的看法和观点,并说出自己会怎么分配这35颗糖果。这样,学生就会结合这一议题展开研究讨论,并对课本上的内容进行仔细研究,结合自身生活经验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让学生从身边的小事中真正意识到公平正义的概念和重要性,了解到公平正义对维护社会安定、维护人权起到怎样的作用[2]。

(二)做好议题高效导入工作

结合议题式教学法展开教学时,教师就需要对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进行重点培育,强化学生的思维逻辑,以此来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就需要做好议题导入工作,提升议题导入教学的有效性,引领学生快速进入到议题讨论和课程学习当中,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为后续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七年级下册“在集体中成长”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设计议题:同学们,你们经历过哪些令你难忘的集体生活呢?并向大家说一说这一段集体生活对未来成长和发展带来的影响。这一议题与学生现实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向大家介绍自己的集体生活,并向大家总结自己从中明白的道理,学会如何处理集体关系等等。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被充分调动起来,对本节课的“在集体中成长”的教学内容产生较强的兴趣,带领学生对集体生活的意义和重要性进行学习和探究[3]。

(三)加强议题评价教学

在议题式教学法的应用过程中,为了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必须重视课堂教学评价,试试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估工作,促进课堂教学优化改进。所以,在议题式教学实践中,教师就可以对学生的活动探究、小组合作、学习表现等方面进行教学评价,并结合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做好议题教学活动的优化改进,借助教学评价不断完善学生自我认知能力的同时,还能让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探究活动有着深层了解和感悟,促进学生道德与法治学习效果的提升[4]。

(四)创设实践性议题教学

教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还应当重视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结合现代发达的互联网技术为学生创设多样化的实践性议题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探究过程中加深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并促进学生实践素养的发展,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完善。

例如,在九年级上册“坚持改革开放”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设计议题:作为新时代青少年的我们应当如何理解并支持改革开放?让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主动借助互联网查询改革开放的相关知识,并对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所获得成果进行收集并整理。这样,学生就能在改革开放相关资料的收集与整理的过程中深刻意识到改革开放对促进我国经济水平提升、促进社会观念开放的积极作用,并且还能让学生就改革开放这一议题展开辩论,不断完善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深化学生对当今社会发展现状的认知。

三、结束语

综上,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议题式教学法,教师可以从高效引入议题话题、创设生活性议题、创设实践性议题、做好议题教学评价等方面展开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同时,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道德与法治综合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胡琼.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议题式”教学模式探微[J].学周刊,2024,(23):143-145.

[2]殷芳华.议题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运用[J].中学课程辅导,2024,(15):3-5.

[3]葛保华.议题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河南教育(教师教育),2024,(03):67-68.

[4]陈滨.初中道德与法治议题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以统编九年级上册“正视发展挑战”一课为例[J].创新人才教育,2024,(01):4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