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道路排水系统的设计与优化

作者

李子毅 张铠岩

河北工程大学 河北邯郸 056038

摘要:本文围绕道路排水系统展开,深入分析其设计与优化的要点。通过对排水系统规划、排水设施设计、管材选用以及与周边环境协调四个主要方面的探讨,结合实际案例与相关数据,阐述了如何构建高效、可靠的道路排水系统,以应对不同的气候条件和地形特点,同时强调了优化设计在提升排水性能、减少内涝风险和延长系统使用寿命方面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道路排水系统;设计;优化;交通安全

一、引言

道路作为城市交通和基础设施的关键组成部分,其排水系统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直接关系到道路的使用性能和寿命,以及城市的防洪排涝能力。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极端气候的频繁出现,对道路排水系统的设计与优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学合理的设计能够有效避免道路积水,保障交通安全和顺畅,同时减少对周边环境的负面影响。

二、道路排水系统设计的重要性

(一)保障交通安全

在日常的交通环境中,道路积水是引发交通事故的重要隐患之一。当路面有积水时,水会在车辆轮胎与路面之间形成一层水膜,这层水膜极大地降低了路面的摩擦力。摩擦力的降低直接导致车辆的制动距离显著增加,正常干燥路面上车辆的制动距离可能在数米到数十米,但在积水路面,制动距离可能会翻倍。这种情况对于车辆的操控性产生了严重影响,尤其是在高速行驶或紧急制动时。车辆容易出现打滑现象,驾驶员难以控制车辆的行驶方向,甚至可能导致车辆失控。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在雨天,因道路积水造成的交通事故发生率比晴天高出约30%。这一数据清晰地表明了道路积水对交通安全的严重威胁。

良好的道路排水系统在这种情况下就显得至关重要。它能够迅速地将路面积水排走,使路面保持相对干燥的状态。排水系统通过合理设置雨水口、排水管道等设施,将雨水引导至合适的排放地点。当降雨发生时,雨水能够及时地从路面流走,避免在路面形成积水,从而维持路面的摩擦力在正常水平,保障车辆的制动性能和操控性能,有效减少因积水引发的交通事故,为行车安全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保护道路结构

道路结构的稳定性对于道路的正常使用和寿命有着关键作用,而水是影响道路结构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长期积水对道路基层和路基有着严重的侵蚀作用。当积水渗入道路基层和路基后,路基土会逐渐软化。路基土的软化会使其承载能力大幅下降,原本能够承受车辆荷载的路基,在强度降低后,无法有效地将荷载传递和分散。排水系统在保护道路结构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它通过拦截、引导和排放雨水,防止雨水长时间滞留在道路结构内部。

(三)城市防洪排涝的关键环节

在极端天气,特别是暴雨情况下,城市面临着巨大的防洪排涝压力,而道路排水系统是城市排水网络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城市的道路纵横交错,如同毛细血管一般遍布整个城市,道路排水系统也就成为了雨水排放的重要通道。如果道路排水不畅,雨水无法及时排出,就会在道路上积聚,进而导致城市内涝。内涝不仅会淹没道路,使交通瘫痪,还会蔓延至周边的建筑物、商业区、居民区等区域,影响城市的正常运转。高效的道路排水系统能够在暴雨期间迅速发挥作用,将大量的雨水快速排放到合适的受纳水体,如河流、湖泊、海洋等。通过合理的排水管道布局、管径设计以及排水设施的优化,可以确保雨水在短时间内有序地离开城市道路系统。这样可以有效地减轻城市的防洪压力,避免城市内涝的发生,保障城市在极端天气下的正常运行,维护城市居民的生活秩序和城市的经济发展。

三、道路排水系统的设计与优化要点

(一)排水系统规划

1. 流量计算

准确计算道路雨水径流量是排水系统规划的基础。通常采用暴雨强度公式结合汇水面积来计算。例如,根据不同城市的暴雨强度公式,如北京的暴雨强度公式(其中为暴雨强度,为重现期,为降雨历时),考虑道路的汇水面积、地形坡度等因素,计算出设计流量。一般重现期可根据道路等级和重要性选取,城市主干道重现期可取3 - 5年,重要区域可达10年。

2. 排水体制选择

合理选择排水体制,即分流制或合流制。新建城区一般优先采用雨污分流制,可有效避免污水对雨水管道的污染,提高污水处理效率。但在老城区改造中,由于地下管线复杂等原因,可能需要综合考虑采用截流式合流制,并逐步向分流制过渡。

(二)排水设施设计

1. 雨水口设计

雨水口的间距和形式要根据道路类型和降雨量确定。一般在城市道路中,雨水口间距在 20 - 50 米。对于低洼易积水地段,应适当加密。雨水口形式包括平篦式和立篦式,平篦式适用于路面较窄或汇水量较小的路段,立篦式排水能力较强,常用于车流量大、汇水量大的主干道。实践证明,合理设置雨水口可收集约 90%的路面雨水。

2. 检查井设计

检查井用于管道的连接、检查和维护。其间距不宜过大,一般直线管道上检查井间距不超过 50 米。在管径变化、管道交汇等位置也应设置检查井。检查井的尺寸要满足人员进入检查和维修的需求,内径一般不小于 700 毫米。同时,要做好检查井的防坠、防盗等安全设计。

3. 排水管道设计

排水管道的管径要根据计算流量确定,同时要考虑一定的余量。一般采用圆形管道,其水力计算可根据曼宁公式(其中为流速,为粗糙系数,为水力半径,为水力坡度)。在设计中,要保证管道内水流速度在自清流速(一般为 0.6 - 0.75 米/秒)以上,防止泥沙淤积。管道的埋深要考虑道路荷载、冻土深度等因素,一般管顶覆土厚度不小于 0.7 米。

(三)管材选用

1. 管材类型

常用的排水管材有钢筋混凝土管、塑料管(如 HDPE 管、PVC - U 管)等。钢筋混凝土管强度高、耐久性好,适用于承受较大外压的深埋管道,但其重量大、运输和安装不便。塑料管具有重量轻、耐腐蚀、内壁光滑等优点,在中小管径排水管道中应用广泛。例如,HDPE 管的粗糙系数\(n\)约为 0.009 - 0.011,比钢筋混凝土管的\(n\)值(约 0.013 - 0.014)小,相同水力条件下可采用较小管径。

2. 管材质量控制

在管材选用时,要严格控制管材质量。对管材的外观、尺寸、强度等指标进行检验。例如,对于钢筋混凝土管,要检查管身有无裂缝、蜂窝麻面等缺陷,管径偏差应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对于塑料管,要检查其环刚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不合格管材严禁使用。据统计,因管材质量问题导致的排水系统故障约占总故障的 15%。

四、道路排水系统设计与优化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一)地下空间利用冲突

随着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排水管道与其他地下管线(如电缆、燃气管道等)的冲突日益增多。在设计时要加强与各管线单位的沟通协调,采用综合管廊等方式统筹安排地下空间。对于已建成区域,可利用非开挖技术进行排水管道改造。

五、结论

道路排水系统的设计与优化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工程,需要综合考虑排水系统规划、排水设施设计、管材选用以及与周边环境的协调。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和优化,可以提高道路排水能力,保障交通安全和道路使用寿命,同时减轻城市内涝风险,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在实践中,要不断克服面临的挑战,提高道路排水系统的质量和性能。

参考文献

[1]孔令伟,郭爱国,赵颖文等.膨胀土地区公路排水构造物的设计与施工[J].岩土工程学报,2004,26(06):801 - 804.

[2]姚祖康.公路排水设计手册[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

李子毅 身份证号:130182200309143516;

张铠岩 本文通讯作者 身份证号:130104200405083016 邮箱:267059050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