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评一体化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
乔含斐
常州市新北区西夏墅初级中学 江苏省常州市 213000
摘要:道德与法治是初中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课程的实践性、时代性以及综合性特征突出,教学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评一体化实现了教、学、评的有机统一,是提升教学效果以及学习效率的重要保障。基于此,本文分析了教学评一体化的优势,并以“我对谁负责 谁对我负责”为例,探究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评一体化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评一体化;核心素养;教学情境
引言:教学活动不仅仅是“教”与“学”同时还包括教学评价,教学评一体化是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强调的基本理念,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既要做好教学设计,也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同时还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及时向学生做出反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评一体化模式对于提升教学质量、落实新课标理念以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一、教学评一体化的优势
教学评一体化模式是一种高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旨在将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学习和评价紧密结合,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评价,同时结合教学评价来优化教学活动,进而提升教与学的效率和效果。教学评一体化模式强调教学、学习和评价之间的密切关系,有助于教育目标的达成,并促进学生的深层次理解和能力发展。在这种模式下,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还是学习的引导者和支持者。学生被鼓励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和合作学习。教学评一体化模式下的评价不仅仅是课程结束时的测评,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之中。借助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如作业、项目、讨论、口头报告等,能够给予学生及时地反馈,以便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展和需要改进的方面。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策略
(一)立足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立足点,也是教学活动的落脚点,更是教学评价的标准点,教学目标关乎着教学活动的实施效果。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导向,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明确教学目标,为教学找准方向,同时也为评价确定标准,这是构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关键。
“我对谁负责 谁对我负责”一框对应的课程标准是“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部分,涉及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我的角色我的责任”以及“责任你我他”两目内容,前者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角色与责任,如在家庭中为子女、在学校中为学生、在博物馆为参观者、在公交车上为乘客等,同时懂得不同的角色所需要承担的责任,明确角色与责任之间的关系。后者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形成责任意识,并促使其自觉履行应尽的责任,并懂得责任是相互的道理。结合新课标要求以及具体的教学内容,应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明确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并根据不同的角色自觉承担相应的责任,培养学生对国家制度与政策的认同;能够区分负责任与不负责任的行为,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培育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并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践行责任,使能够在生活中自觉履责。
(二)做好学情分析,实现以学定教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同时还要借助情境来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与发展过程,进一步加深理解。整个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评一体化模式下要将学生作为主体,教师则更多地扮演主导者的角色,由教师与学生共同构建教学情境。教师要了解学情,掌握学生的学习基础、兴趣爱好、认知规律等,并以此为依据进行教学设计,真正做到以学定教,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在“我对谁负责 谁对我负责”一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学情分析,了解学生对角色以及责任的认知情况,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角色与责任的认识,懂得角色与责任之间的关系,理解承担责任的表现和意义。对于八年级学生而言,其对角色与责任已经形成了初步的认识,并且形成了一定的责任意识,在生活中能够主动承担责任。但受生活经验以及认知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学生不仅履行责任的意志不够坚定,而且对如何履行责任也缺乏全面的认知,其履行责任的能力不强。因此教学中应将强化学生的责任感与责任心作为重点,引导学生主动、自觉承担责任
(三)依托教学目标,创设教学情境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内容应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而教学情境则是联系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的桥梁与纽带。教学评一体化模式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应创设更具生活气息的情境,借助更加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我对谁负责 谁对我负责”一框的教学中,应将学生日常生活场景引入课堂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思考“我们快乐成长的原因”,并在此过程中感悟责任担当的意义。让学生思考自身在生活与学习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应承担的责任,并借助视频、图片等方式帮助学生认识到很多人都在为我们的成长与生活承担着责任,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面对责任呢?情境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最终认识到承担责任的意义。在教学评一体化模式下,教师既要合理创设情境,同时也要及时作出评价,通过评价引导和启发学生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发展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同时提升学生的责任意识与道德修养。
(四)围绕教学目标,达成以评促教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教学与评价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教学评一体化模式下,评价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之中,同时评价方式更加多样,评价主体更加多元,更加注重过程性评价,同时学生也成了重要的评价主体。这样的评价更加客观、更加科学,能够更好地反映出教与学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能够更好地体现学生的发展与进步。
在“我对谁负责 谁对我负责”一框中,角色与责任的关系是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教学的难点,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实时掌握学生对二者关系的理解情况,以便及时调整和优化教学策略,保证教学的质量与效果。因此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角色与责任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学生的回答来判断学生对二者关系的理解情况。如果学生的回答不尽如人意,则说明学生对二者关系的理解不够深入、不够透彻,这便需要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式,甚至可以再次创设情境以及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并进行分析与总结,帮助学生加深对角色与责任关系的理解。通过这种方式既能保证教学目标的达成,也实现了以评促教,充分发挥了评价的作用,助力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
结束语:
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众多,而教师的评价则是最主要的外界影响因素之一。教学评一体化模式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评价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之中,能够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助力“教”与“学”的高效开展,是提升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及践行新课标要求的有效措施。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新课标要求为依据,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导向,积极探索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助力教学的高效开展,同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靓.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研究——以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行使民主权利》为例[J].试题与研究,2023,(14):149-151.
[2]张润娥,杨妮.教学评一体化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中的运用——以“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一框为例[J].甘肃教育,2023,(03):91-94.
[3]王渊.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理念下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策略[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1,(03):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