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技术在职业院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王培炎
内蒙古机电技师学院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 014030
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教育发展的需要,各阶段教育均在积极建设信息化教育,以提升整体教育教学质量。它强调教学的有效性,注重培养实践技能和应用能力,以满足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在“互联网+”发展的影响下,本文针对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现状,提出了部分创新策略,以期为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提供新的思路,从而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背景下;职业教育模式;创新
引言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职业教育的演进日益显著,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们应深入剖析时代变迁、教学对象的实际需求,以及互联网技术所带来的革新影响,以此为基础,为职业教育的未来发展制定前瞻性的策略和建议。通过实践“互联网+”职业教育的理念,打破旧有的教学框架,推动职业教育向更具创新活力的方向转型,从而重塑教育模式并激发其内在潜力。
一、“互联网+”理念和技术
“互联网+”理念在教育领域的体现,催生了教学方式的变革,运用互联网技术和方式,使线上线下教育体系相得益彰、相得益彰。与传统的教学管理理念相比,“互联网+”的理念为职业院校的教学管理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解决了教育资源不匹配的问题,使得优质资源得以更加公平地分配。同时,加强了教育评价体系,以更加科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综合管理。此外,还强化了教师监督与服务,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在“互联网+”的推动下,线上教育新场景应运而生,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便捷、个性化的学习体验,线上线下的互补使得教育形式更加丰富多样,多措并举使得职业院校教学管理的有效性得到了全面提升。
二、意义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我国的职业教育正站在信息化改革的门槛上,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必然使命。在“互联网+”中,职业教育亟需与时俱进,打破陈旧的桎梏,以全新的姿态迎接未来的挑战。互联网技术渗透到每一个教学环节,消解了传统教育的边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者,而是成为学习的主体,他们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和发挥。信息化不仅优化了教学过程,更在无形中缩小了信息不对称的鸿沟,每个学生都能平等地获取知识和机会。展望未来,职业教育的现代化之路离不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助力[1]。只有将二者紧密结合,才能为教学资源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开辟更为广阔的天地。教育信息化的核心理念,就是要在职业教育的每一个环节都融入信息化的元素,让教学与科技相互融合,共同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明天。
三、职业院校教学管理常见难点或问题
1、缺乏线上教育途径,缺乏“互联网+”教学
“互联网+”为职业院校的教学管理带来了全新的解决方案。然而,在现实中,这一创新理念并未总能得到应有的重视。有些院校线上教育的路径模糊不清,或者虽然涉足网络教育的领域,但课程内容却显得苍白无力,难以持续引人入胜。这背后的原因,或许与职业院校的教育理念和资金投入息息相关。科技的硬件与软件、数字化资源的丰富、基础设施的稳固、维护的及时、制作的精良、人才的汇聚以及教学资源的优质,每一项都需要不菲的成本。因此,线上教育的建设并非轻而易举之事。
2、互联网环境下的自主学习能力方面有待提升
学生既未能娴熟掌握搜索与筛选的技巧,又对互联网技能的重要性一知半解。因此,所捕捞的信息往往品质参差,常常缺乏明确的目标,计划的不合理更使效率大打折扣。此外,他们的思维尚未能够批判地评估信息,因此容易被虚假或低劣的信息所迷惑,社交媒体和娱乐消遣使得学习的时间和精力严重分散,从而偏离了学习的正途。
3、传统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局限性
在科技迅猛发展和社会转型的浪潮中,昔日那种固守成规的教学方式已难以适应现代职业培训的迫切需求。过去,职业教育过于侧重于理论知识的灌输,却对实践技能的培养视而不见,导致教学内容与学生的专业成长需求渐行渐远。传统的教育模式只看重单一的教学目标,却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2]。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拥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天赋异禀和学习方式。然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却往往以一刀切的方式来应对,忽视了学生的多样性和独特性。这种刻板的教学方式无疑束缚了学生的手脚,使他们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因此,需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优势,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渠道和资源,并为他们提供在专业领域展示自己的机会。
四、互联网+技术在职业院校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1、以“互联网+”优化教学模式
在教育的广阔天地中,呼应着“互联网+”这一创新教育模式的崛起,巧妙地将教育与互联网紧密相连,为传统教育注入新的活力,让课内外、线上线下相互融合,共同谱写教育的新篇章。在这一模式下,致力于解决课堂时间有限、教育内容分散等诸多挑战,通过巧妙地利用课外时间,不仅能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还能引领他们拓宽视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便是其中的一大亮点。想象一下,一部分教学活动在虚拟世界中展开,另一部分则在现实课堂中进行。在线上,我们依托MOOC课堂教学和SPOC课堂教学等先进模式,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MOOC课堂教学汇聚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优质课程;而SPOC课堂教学则精心培育着适合特定学生群体的教学方式。翻转课堂则是另一种极具代表性的“互联网+”教学手段。从“课前—课堂—课后”三个维度出发,翻转课堂让学生在课前就能接触到数字化教学资源,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3]。在课堂上,教师们则可以将更多时间用于深入探讨和实践演练,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拓展思维边界。而在课后阶段,学生们则可以通过班级群或论坛与老师和同学们进行互动交流,及时解决学习中的困惑和难题。
2、注重课程设计的有效性以及适应性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职业教育在蓬勃发展中呈现出了新的趋势。在这一背景下,职业院校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趋向多元化,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然而,这种广泛性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确保教学的有效性,并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吸收到更具实效性的知识和技能,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们可以积极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例如,利用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发布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视频资料,鼓励学生在观看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方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还能帮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专业知识,为未来的实践打下坚实基础。从长远来看,这种注重教学实效性和学生适应性的课程设计正是实现产教融合的关键所在。只有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感受到知识的力量和技能的魅力,才能培养出既有理论素养又有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力量。
3、利用在线教育平台进行远程学习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职业院校愈发深刻地领悟到电子学习平台的非凡价值。传统的面对面学习模式,而电子学习平台的兴起,为职业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在职业院校的教育领域中,电子学习平台如同一位无所不在的导师,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桎梏,实现了学习的无缝衔接。学生们借助电脑或移动设备,便能轻松触及丰富多样的优质学习资源,可以根据自身的节奏和时间安排,灵活自主地展开学习,从而在学业上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此外,电子学习平台还为职业院校的学生们拓宽了知识的视野。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受限于教师的个人经验和教材的内容,而电子学习平台则汇聚了海量的教学资源和知识精华。学生们可以在这里尽情探索自己感兴趣的领域,选择符合自己兴趣和需求的课程,电子学习平台还倡导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理念。通过生动的案例分析、模拟实验等互动环节,学生们能够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实践操作,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也为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数字化时代中,各职业培训机构积极响应国家的战略导向,致力于培育出具备专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为此,职业院校应积极拥抱“互联网+”教育模式的革新,充分挖掘并整合校内外的教学资源,这无疑会激发教职人员和学生的教学热情,提升教学效率。通过这种方式,职业教育能够紧密贴合“互联网+”时代的脉搏,推动其迈向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这样的教育方式旨在塑造适应未来国家发展需求的,技术精湛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孙苹.教育信息化2.0视域下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与实现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19,40(8):18-23.
[2]刘引涛,苏兴龙,何奇彦,等.“互联网+职业教育”背景下双高建设院校发展路径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2023(4):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