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创新拓展高校党校思政育人新格局
赵培瑞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410004
【摘要】党校作为我国党政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意义。新时代,高校党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也在不断革新,党校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教育培训新模式,把握好党校育人的关键环节,将立德树人贯穿于党校教育培养全过程,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时间和空间,更好的提升党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高校党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党校作为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前沿阵地,肩负着为党和国家输送高素质干部的重要使命。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的事业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当前,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不断变化,高校党校要围绕学校中心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把提高学员的政治思想素质放在首位,把思想政治工作更好的融入党校教育之中,才能更好把握“党校思政育人”模式的鲜明特色和引领作用。
一、思想政治教育是党校教育提质增效的内在要求
加强党校学员思想政治教育是党校推进自身建设的重要方式,也是党校深化自我革命的有效载体。每个高校的课程安排可能有所不同,所需要解决学生的迫切问题可能不一样,但是,学员思想政治教育提质增效的以下内在要求,也是在时代要探索并希望解决的共性难题。
1.在思想上重视学思用结合,防范认识偏差。学思用结合是推进学员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党校教育中要防范不想学不爱用的偏颇之见,也是确保教育提质增效的前提条件。每期的党校总体来说在开班之时都有序推进,但是从更细更高的要求来看,都难免存在某些挑战。例如:“有的学员对理论学习不重视,理论知识掌握浅尝辄止、不求甚解;有的集中学习感兴趣的就学、不感兴趣的就不学;把自学变不学,不能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在党性学习和思政学习方面还需要下更大气力,这一现象是高校党校教育不应忽视的认识问题,同时,有的学员也反映,党校的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学习教育实践活动中对学员的吸引力有待提升等。
2.在内容上兼顾全深实贯通,减少路径误差。高校党校学员不仅要重视学习、主动学习,还要善于学习、深入学习。党校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提质增效,需要以丰富的内容、科学的路径为保障和支撑。有的党校教育过程中存在某些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有的理论学习兴趣不浓,学不进去,学习走形式装样子;有的学习不系统不深入,一知半解,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教育要以反对形式主义、消极应付学习作为突出要求,不以理论辅导代替自学、研讨和党性实践教育。党校教育不能止于空洞、流于形式,而要往深里走、往实里去、往实践里靠。有的党校简单机械执行教育安排,有的分不清党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日常教育的不同和边界,有的管理者对学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心中无数、手中无策”,党校思政育人的政治性和严肃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3.在实践中强化知信行统一,避免效果落差。党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入脑入心,教育的效果最终通过实践变革来体现,要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终归落实到立德树人的基本任务上来。坚持配齐建强党校专兼职教师队伍,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强、自律严、人格正、思维新、视野广、情怀深的党校教师队伍。坚持问题意识,把握青年学生特点和需求,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充分利用数字化手段,把党校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将党性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融入党校课堂教育、融入日常生活,让党校思想政治教育反映时代价值、体现实践力量,让学生感到思想政治教育可亲可信、鲜活有趣。
然而,在党校教育教学的推进中,往往容易出现预期与结果之间的落差,如“对教学中基本学习任务完成效果不好”,或是“有的学用脱节,学归学做归做,不善于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师生服务的实际本领”。要避免“学归学、说归说、做归做”的误区,必须明确“衡量实际成效的根本标尺就是思想进步、解决问题、推动事业发展”。“不能让学生认为思政政治教育是一阵风、雨过地皮湿,我们要确保党性教育要保持常态化、形成长效机制”,不但要精心组织、扎实推动,而且要善始善终、务求实效,真正形成教育制度性举措、促成恒久性效果,这也是推动党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新局面的必然要求。
二、优化提升党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模式
拓展高校党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是对高校党校教育具体实践所面临挑战的科学应对,也为各级党校实践中可能存在的共性难题的有效解决提供一些重要参考。这一模式的突出优势和样板效应在于:
1.形成制度,释放全面参与的合力。在对高校党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教育工作的客观需要,推动高校党校将微型党课、教育警示片、社会实践活动、党员志愿服务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形成了模式基本固定、要求更为明确、特色愈发显著、过程相对完整的教育模式。通过确保参与主体的全面性、学习内容的深入性、教育路径的发散性,保障了教育的系统开展,释放出在集体中共同提升党性修养、思政素养的合力。
2.拓展载体,呈现乐于参与的活力。如在微课授课形式上,可以发动学生干部、理论水平相对较高的学生带头讲、学习优异或者表现突出的典型学员示范讲、广大学员普遍讲,小组短会、心得交流、思政研讨会、红色故事宣讲、意识形态案例分析会等方式,更能以小切口讲好大主题、以小故事阐释大道理,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课不再是一人通讲的独角戏,而是各位学员思想百花齐放的群英会,在有限的时段内展现更多彩的内容。如在“观影铸魂”环节,用理论教育片来坚定信念、深化认知,用红色教育片激励初心、夯实理想,用警示教育片触动灵魂、与英雄人物产生思想共鸣。用制作党校思想政治教育片来启发思考、激发学习积极性,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观看与讨论的结合等,真正帮助学员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加强党校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做到课内课外、线上线下互联互通,不断增强吸引力和时代感。在思想政治教育路径选取上,做到了前期老师指导-中期全体学员参与-后期党校评估等全覆盖,采用了日常的线下教育方式与针对在外实习或在课题组研究任务重的学员线上课堂形式、送课上门方式等做法,改观了教育可能形式单一、内容枯燥、方法有限、过程随意等刻板印象。力求党校思想政治教育做到善于调动主体性、积极性、创造性,有助于校准认识“偏差”、方法“误差”、态度“温差”,更好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趣味性、灵活度、收获感。
3.注重实践,彰显深度参与的伟力。实际上,高校党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都是为了进一步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深悟透、入脑入心,使学员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并转化为青年一代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服务师生的强大力量,而且是为了学以致用、思以促行,蕴含着教育与实践两手抓的寓意,锻炼具有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努力在各个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求是,2016.(09).
[2]张赓.中国共产党高校党建工作百年历程与经验启示[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7(6):20-28.
项目基金:1.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阶段研究成果,“新时代高校党校思想政治教育成效评价与改革研究 ”(编号:ND232911)
2.2024年度湖南省思想政治工作调研重点课题“新时代加强高校大学生意识形态工作的路径研究”
赵培瑞
1983年10年,男,湖南长沙,政工师,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