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新课标理念的小学体育合作学习模式构建与实践

作者

穆涛

南京市江宁区陶吴中心小学

摘要:本文基于新课标理念,对小学体育合作学习模式构建与实践的策略进行了探讨,从科学分组,奠定合作学习基础;明确目标,锚定合作学习方向;培养技能,确保合作学习效果三个方面,探讨了小学体育合作学习模式构建与实施的策略。通过策略的实施,小学体育能够有效实施合作学习模式,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学效果。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体育;合作学习

引言

《义务教育体育课程标准》在课程理念和课程总目标中都强调了学生合作学习的重要性,为小学体育教学指明了方向。合作学习模式打破了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个体学习为主的教学格局,有助于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契合了新课标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本文基于新课标理念,对小学体育合作学习模式的构建与实施进行探究,推动小学体育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以下是基于新课标理念的小学体育合作学习模式构建与实践的策略:

一、科学分组,奠定合作学习基础

要构建小学体育合作学习模式,首先要做好合作学习的组织规划,科学划分学生合作学习的小组,奠定合作学习的基础。在分组中,教师应全方位考虑学生的各方面要素,将学生合理划分为多个学习小组,确保每个合作学习小组都包含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以此搭建起学生相互学习的桥梁。以篮球的合作学习为例,教师在分组时,需要了解学生的篮球水平。对于有篮球基础或篮球水平较高的学生,应与篮球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进行组合。在小组练习的过程中,篮球基础好的学生能够发挥引领作用,向小组内其他学生讲解篮球动作与篮球技巧。同时,篮球基础好的学生还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演示,让篮球基础薄弱的学生直观地进行学习,进而把握各种篮球动作的关键要点。在基础好的学生带动下,基础弱的学生能够有更多的练习机会和针对性的指导,其篮球水平能够迅速提升,共同为完成小组的学习目标全力以赴。同时,小学体育教学涉及非常多的体育运动项目,每个运动项目的教学重点各不相同,学生的水平也会有较大的差异,因此教师需要灵活地进行分组。根据不同体育项目的特点以及教学的阶段性特点,教师应适时、合理地调整小组人员构成,为学生创造与更多学生合作学习的契机。例如,在体操运动的教学中,教师在前期阶段,要重点关注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基础动作规范程度等,根据学生这些方面的表现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合作学习小组。到了教学后期,学生对体操的各个基础动作有了一定程度的掌握,此时教师则可将重点转移到学生对体操动作的组合和表演能力的培养上,教师可根据学生对体操动作的熟练程度进行重新分组,将熟练掌握多种动作且动作较为自然的学生,与各方面稍显不足的学生组合在一起。如此能够确保全体学生都能够在合作学习中得到良好的发展,更好地达成体育合作学习的目标。

二、明确目标,锚定合作学习方向

要构建体育合作学习模式,明确的合作学习目标必不可少,科学合理的目标能够激发学生潜能,使合作学习的成效得到保障。在目标的设定上,教师在关注合作学习目标的同时,也要根据学生情况设计个体要达成的目标,学生个体的学习目标应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如此能够确保学生个体的发展及合作学习的效果。以50米短跑的练习为例,对于天赋较好或经过一定练习的学生,教师应为学生设计更高层次的提升目标,如进行专业的起跑反应练习,进一步缩短起跑反应,在冲刺中合理分配体力,运用摆臂和抬腿的配合进一步提高爆发等。对于速度较慢的学生,首要目标则是筑牢基础,因此在合作学习中学生需要掌握正确的起跑姿势,从双腿站位、膝盖弯曲、身体重心前倾等细节入手,通过反复练习形成肌肉记忆。同时,在跑步节奏的把控上,运用节拍器等工具,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呼吸与步伐配合的节奏,逐步缩短与其他学生的差距,增强自信心和参与感。在此基础上,教师为学生设定合作学习的目标,将小组内各个学生连接在一起,如小组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50米接力跑,以此通过目标使学生为了个人和团队紧密合作,在合作学习中实现个人与团队的双赢。

三、培养技能,确保合作学习效果

多数的体育活动都会涉及到团队配合,同时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也需要频繁的沟通、配合,因此教师要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进行培养,确保合作学习的效果。教师应传授给学生有效的沟通技巧,让学生掌握不同合作学习项目中的沟通方法,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能够用简洁、精准的语言传达意图。如在篮球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篮球比赛中运动员们在场上的沟通方式,球员如何通过简短的手势,指挥队友进行跑位、挡拆和传球,让学生深刻领会清晰表达在体育合作中的重要性。在教师讲解完成后,进入到示范环节,教师加入学生的合作学习中,组织学生进行小型体育运动比赛,带领学生进行站前的战术布置,同时引导学生学习沟通技巧,让学生在实际演练中练习各种方式的沟通,让学生在练习中学习良好的合作沟通技巧。除沟通外,教师还应该加强学生的合作学习练习,为学生设计团队性较强的体育合作练习,以此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例如,教师为学生设计“三人两足”“四人三足”一类的竞技游戏,在游戏开始前,教师为学生讲解规则,使学生认识到团队成员之间步伐一致、相互配合的要点。在学生了解规则后,学生进行赛前练习,在练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探索找到统一步伐的方法,如喊口号、统一节奏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到每个成员的行动都会对整个团队的前进产生直接影响。当小组比赛中出现摔倒或步伐混乱的情况时,教师可适时暂停比赛,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到问题所在,共同寻找解决办法,如调整口号节奏、成员之间加大搀扶力度等。以此通过多次练习,让学生在不断尝试和改进的过程中,体会到团队成员之间紧密配合、相互支持的重要性,以此增强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结束语

在新课标理念下,小学体育合作学习应认识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以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为导向,构建合作学习模式。在合作学习模式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应有计划、有目标地组织合作学习的开展,确保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在合作学习中获得发展,同时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体育教学效果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尹甜甜,邓士琳,陈珊杉.立德树人背景下合作学习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实施应用研究[J].田径,2024,(11):17-20.

[2]李欣伦.新课标引领下的小学体育教学创新策略与实践研究[J].田径,2024,(08):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