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浅析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中国话语权的构建

作者

马平云

济南大学250022

【摘  要】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所提出的具有中国智慧的中国方案。面对人类命运共同体被误解成中国进行输出的幌子以及中国称霸世界的口号,如何通过具体路径措施构建起中国的话语体系和话语权,在世界舞台上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正名、为中国方案正名具有紧迫性与必要性。

【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话语权;中国话语体系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被误解

(一)误解一: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进行输出的幌子

部分西方国家极力歪曲和抹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宣称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进行输出的幌子。基于意识形态的差异和固有的霸权逻辑,部分西方国家极力歪曲抹黑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他们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为中国向其他国家输出过剩产能提供了一个合理的借口,同时也使得中国对外输出自己的意识形态合理化。

(二)误解二: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称霸世界的口号

美国习惯用个体—问题思维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看作是要取代美国的世界霸权地位,因此将人类命运共同体误解为中国称霸世界的口号。

实际上,中国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绝不是为了称霸世界而是强调合作共赢。中国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开展对外援助,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与称霸世界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的中国话语体系

(一)以合作共赢代替竞争对抗的国际权力观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的国际权力观,摒弃了传统竞争对抗的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合作共赢。国家之间通过合作来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实现共同发展,在合作过程中也能提升自身的权力和地位,以达到共赢的目的。

(二)以对话结伴代替零和博弈的共同利益观

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的共同利益观却以对话结伴代替了零和博弈。在全球化时代,只有当所有国家携手合作,共同应对这些全球性问题,才能真正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和共同福祉。

(三)以长远利益代替当前利益的可持续发展观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的可持续发展观倡导以长远利益代替当前利益。首先,它注重代际公平。认识到当代人的发展不能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要为子孙后代留下足够的发展资源和良好的发展环境。再者,它倡导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生产生活方式向绿色、低碳转变,减少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生态系统的稳定。

(四)以多元主体参与代替仅靠传统主权国家的全球治理观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的全球治理观突出了治理的广泛性和包容性,强调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到全球治理中。非政府组织、跨国企业、国际组织及各类民间团体都能够参与搭配全球治理中。

三、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抓手构建中国话语权

(一)加强理论内核,讲述好本国故事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抓手构建中国话语权的第一步就是要加强理论内核,讲述好本国的故事,让其他国家能够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一个坚实的理论内核是讲述中国故事的基础和支撑。首先,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其次,要注重多学科交叉融合,融合哲学、社会学、经济学等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最后,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理论内核与讲述好中国故事是相辅相成的,两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共同推动中国形象和影响力的提升,让世界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中国。

(二)广泛团结力量,宣传好中国形象

在向世界其他各国讲述好中国故事,使其了解到一个真实的中国之后,接下来就是要广泛团结力量,与尽可能多的主权国家建立友好往来,同时与多元主体进行交往,并凭借他们进一步向外宣传好我国的形象。首先,国际组织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资源,与之团结协作,能借助其平台更好地传播中国理念和实践成果。其次,各国各类民间团体是社会的活跃力量,他们与民众联系紧密,能够以更接地气的方式宣传中国,让不同国家的普通民众感受到中国的亲和力和魅力。最后,科研机构和学术界的团结协作也是不容忽视的一项重要内容,他们的声音可以展示中国在科技、学术等方面的卓越成就,树立中国智慧、创新的形象。

(三)参与全球治理,展现好大国担当

凭借友好的多元主体的声音,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创新形象已经在大多数的国家中形成了,但是,这些只凭借听得来的中国的形象想要真正落地,得到其他国家的承认与认可,就需要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切实为世界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展现好大国的责任与担当。当今世界面临诸多全球性挑战,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现了大国应有的责任意识。通过广泛参与全球治理,中国以实际行动向世界表明,中国不仅关注自身发展,也心系人类共同命运。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积极表现和贡献,有力地展现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担当形象,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尊重和认可,也为构建更加公平、合理、有效的全球治理体系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四、结语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的中国话语权的构建既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也有其不可磨灭的现实意义,阐述好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的中国话语体系的丰富内涵,对正确解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有着巨大的作用。当今时代,和平与发展仍是世界的主题,在大环境平静的表面下,局部冲突和战争仍然不断,俄乌冲突、巴以冲突等对世界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产生重大的影响和挑战。全世界的人民都是反对战争而向往和平的,中国提出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旨在说明就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话语体系旨在向全世界表达最本真、最淳朴的中国期待,但各方声音嘈杂,必须不断增强话语权才能真正让全世界了解到中国的美好期望。

参考文献

[1]王春丽.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中国话语权的构建[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2(02):56-59.

[2]郭明飞,程玉璐.新时代中国话语体系构建的逻辑理路[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23,39(06):49-54+61.

[3] 郑丽丽,王天民.论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说理及其话语权提升[J].理论导刊,2024,(05):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