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大思政格局下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创新发展研究

作者

李文煜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省郑州市 454000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使命。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对新时代劳动教育作出顶层设计和全面部署,探索具有高职院校特色劳动教育模式,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劳动教育作为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职业道德的重要途径,其重要性愈发凸显。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高校将劳动教育视为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关键实践路径,旨在构建一种全面、融合的“大思政”育人体系,这不仅是对新时代下党对劳动教育战略部署的积极响应,更是为了深入贯彻立德树人的根本宗旨,从而不断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革新与发展。

一、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背景与意义

(一)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背景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的教育类型,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不断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新要求。劳动教育作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实践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加强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创新劳动教育模式,成为当前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

(二)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意义

1.提升学生劳动技能和职业素养

高职院校的劳动教育旨在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劳动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和职业素养。通过实践锻炼,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为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

劳动教育不仅关注学生的技能提升,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在劳动实践中,学生需要不断尝试新的方法、新的思路,通过团队协作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3.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劳动教育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通过参与劳动实践,学生能够增强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提升综合素质。同时,劳动教育还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为未来的人生道路奠定坚实的基础。除此之外,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在劳动实践中,学生能够深刻体会到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参与社会服务、志愿活动等劳动形式,学生还能培养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的良好品质。

二、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在劳动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与挑战。部分高职院校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劳动教育课程设置不够合理,教学内容单一、陈旧,缺乏实践性和创新性。这导致学生对劳动教育的兴趣不高,参与度低,难以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师资力量不足,教师缺乏专业的劳动教育知识和技能,难以有效地开展劳动教育。同时,部分教师对劳动教育的认识存在偏差,认为劳动教育只是简单的体力劳动,忽视了其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作用。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实践机会有限,学生缺乏参与劳动实践的机会和平台。这导致学生难以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无法真正体验劳动的价值和意义。

三、大思政格局下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创新发展路径

(一)深化劳动教育内涵,融入大思政理念

大思政格局下,高职院校应深化对劳动教育的认识,将劳动教育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融入大思政理念。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强化劳动教育的思想引领功能

高职院校应将劳动教育作为思想引领的重要抓手,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劳动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劳动实践中,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劳动的艰辛和乐趣,增强对劳动的尊重和热爱。同时,通过劳动实践,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了解国情、了解民生,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突出劳动教育的实践育人功能

高职院校应突出劳动教育的实践育人功能,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劳动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在劳动实践中,学生可以亲自动手、亲身体验,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同时,通过劳动实践,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优势,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提供方向。

(二)创新劳动教育模式,构建多元化劳动实践体系

高职院校应打破传统劳动教育模式,构建以“课程+实践+竞赛+创新”为主要内容的多元化劳动实践体系。

1.加强劳动教育课程建设

高职院校应加强劳动教育课程建设,将劳动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体系之中。通过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选修课等课程形式,让学生了解劳动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同时,加强劳动教育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掌握劳动技能。

2.拓展劳动教育实践平台

高职院校应拓展劳动教育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劳动实践机会。可以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或实践基地;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志愿服务、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可以开展创新创业活动,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之中。通过这些实践平台的建设,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了解行业、了解职业。

3.开展劳动技能竞赛活动

高职院校可以开展劳动技能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劳动兴趣和热情。通过举办各种劳动技能竞赛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和才能;通过竞赛的形式,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通过竞赛的评选和表彰,树立典型和榜样,激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劳动实践中来。

4.鼓励创新创业实践

高职院校应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可以开设创新创业课程或讲座;可以组织创新创业团队或项目;可以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资源和支持。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创新创业的重要性和意义;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三)优化劳动教育实施路径,提高劳动教育的科学性

为了切实改善当前大学生劳动教育的现状,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确保劳动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得到全面、深入、有效的实施。营造浓厚的劳动教育氛围,通过校园文化墙、宣传栏等载体,展示劳动教育的成果和风采,利用新媒体平台,定期发布劳动教育相关资讯和活动信息,增强学生对劳动教育的关注度和参与度;将劳动理论课程纳入人才培养体系,开设劳动理论必修课和选修课,确保学生掌握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结合专业课程特点,融入劳动教育的元素和案例,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了解劳动的价值和意义;结合专业特点开设劳动实践课程,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设置相应的劳动实践课程或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和劳动技能,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和校企合作机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平台。

高职院校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深度挖掘并充分展现劳动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核心价值和独特功能,积极探寻劳动教育的创新育人模式,坚定不移地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政策,致力于为社会培育并输送具备卓越技术技能、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以持续不断地为社会进步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动能。

参考文献

[1]王小芳.大学生的劳动观及其教育研究[D].中北大学,2019.

[2]祖月明.宁夏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感问题研究[D].北方民族大学,2018.

[1]吴奶金.高校劳动教育内涵与可行性路径分析[J].大理大学学报,2020,5(01).

[2]邓婷婷.“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南方论刊,2020(7):94-96.

[3]邓闵心.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分析[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2023(4):12-15.

[4]孙敏.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1(4):64-66.

[5]朱华炳,沈鹏,李小蕴.以实训基地为依托开展劳动教育的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22(5):3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