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弘扬骆驼式精神的路径探索
陈治良
长江艺术工程职业学院 护理系 湖北荆州 434000
摘 要:本文旨在探讨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弘扬骆驼式精神的路径。骆驼式精神是指一种坚韧不拔、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这种精神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骆驼式精神的内涵进行分析,结合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可行的路径,为后期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思政教育;任弼时;骆驼式精神;职业教育路径探索;现代职业人
1引言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成长与发展,对于国家的繁荣与进步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弘扬骆驼式精神是一项重要的任务。骆驼式精神是指一种坚韧不拔、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这种精神对于大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当前的大学生思政教育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教育内容过于陈旧、教育方式单一等,需要我们积极探索弘扬骆驼式精神的路径。
2骆驼式精神的内涵
负重前行的骆驼展现出两种精神:其一是始终坚信沙漠的另一边是绿洲;其二是踏实前行,脚踏实地地朝着希望的绿洲坚韧不拔地前进。这种精神具有明确的前进方向,并体现出了忠诚如一、坚韧不拔、不计得失等特质。这种精神被称为“骆驼式精神”,任弼时同志在长期革命工作中,特别是延安时期,以不辞辛劳、不计得失、以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决心,持续投身于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中,展现出了令人钦佩的奉献精神和卓越贡献。这种崇高的品质,后来被人们赞誉为“骆驼精神”。实质上,“骆驼精神”所体现的是对党和人民事业的深沉责任感,它要求我们以默默无闻、扎实务实的工作态度,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将集体利益置于个人得失之上,体现出大公无私的精神风貌。这种精神与延安精神一脉相承,共同构成了我们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
3弘扬骆驼式精神的路径
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弘扬现代骆驼式精神的路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融入学分考评,实现培养常态化
致力于创新教育内容,以培养学生的“骆驼式”现代职业人精神为核心。强调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品质,以及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冷静和耐心的能力。为了使学生深入理解“骆驼式”精神的内涵和意义,借鉴了卢梭的观点:“植物的成长得益于栽培,人的成长则依赖于教育。”对于现代职业人而言,优秀的职业精神是其核心特质。在正向价值观的引导下,劳动者展现出更为积极的职业态度,对实现自我价值的渴望更为强烈,对追求职业梦想的专注度也更高。
“骆驼式现代职业人”是现代职业人培养的全新探索与尝试,借鉴了任弼时同志的“骆驼精神”,即忠诚、坚韧和无私。结合新时代对现代职业人的培养目标,构建了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意在培养具备执着、学习、担当、协作、创业和开拓创新精神的新时代复合型现代职业人才。这种新模式将为服务地方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和智力保障。
3.2多措并举,铸就 “骆驼精神” 新人
为了使学生更全面、深入地理解和体验骆驼式精神,应该尽可能地丰富和拓展教育方式。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教学实践操作和社会责任感等重要素质的培养。因此,需要通过多元化的教育方式来弥补这一缺陷。
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应积极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团队训练等活动。让大学生亲身感受骆驼式精神的力量。这些活动可以包括志愿服务、科技创新、社会调查等,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坚韧不拔、团结友爱的品质。通过这些活动,大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 和使命感。
高校应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骆驼式精神氛围。通过举办主题讲座、文艺演出、宣传展览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大学生耳濡目染地接受骆驼式精神的熏陶。同时,高校还可以开展心理辅导、职业规划等活动,帮助大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规划人生。这些不同的教育形式将有助于学生从多个角度和纬度去认识和理解骆驼式精神,从而形成更加完整和深入的学习体验。通过这些多元化的教育方式,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理论知识,还能够培养出团队合作、社会责任感等重要的素质,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这种综合性教育方式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有很大帮助。它既能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又能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同时,还能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帮助他们实现自我价值和人生目标。
3.3 强师赋能,培育 “骆驼式” 职业人才
在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进程中,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必须高度重视并全力加强。一支德才兼备、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才能够有效地塑造学生的“骆驼式”精神,这种精神涵盖了坚韧不屈、任劳任怨以及无私奉献的品质。这样的精神对于大学生的思政教育至关重要,它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出优秀的品德和责任感,为社会培养更多杰出人才。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首先,务必强化顶层设计与规划引领,清晰界定“骆驼式现代职业人”培育的总体目标与具体落实措施。为此,需制定详尽的工作方案与考评细则,通过制度化管理推动工作进展,并以绩效考核保障质量。确保工作有序进行,同时提升工作效率与质量。
应树立榜样典型,表彰先进事迹,将“骆驼式职业人”培养融入各项活动之中,发挥示范作用,以人格引领人格。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让他们看到自己的榜样,从而更加努力地追求自己的目标。成立素质拓展训练中心也是必要的。在这个中心中,我们将“骆驼式现代职业人”培养渗透到训练项目中,以素质训练实现职业品质内化。这样的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和适应能力。
给予每个项目一定学分,纳入学业测评系统,与评优评先、入党考察挂钩,切实将“骆驼式现代职业人”常态化,贯穿在教育育人全过程。这样做可以让学生更加重视思政教育的学习,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
4总结
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弘扬骆驼式精神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精神代表着坚忍不拔、负重前行的品质,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在骆驼式精神的内涵方面,强调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坚韧不拔的毅力。正如骆驼在沙漠中能够长时间忍受饥饿和干渴一样,大学生也应该在面对逆境时展现出同样的耐力和毅力。这种精神还代表着忠诚和尽责,大学生应该具备对国家、社会和他人的忠诚,并承担起自己应尽的责任。
在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实际情况下,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弘扬骆驼式精神:
1.高校应强化思政教育课程设置,保证大学生全面了解国家历史、文化和政治制度。为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课程内容要丰富多样,让学生接触多元思想、文化和政治观念。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与革命历史,能让大学生深刻领会骆驼式精神的内涵,进而自觉传承。骆驼式精神,即坚韧不拔、负重前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大学生学习这种精神,能更清晰地认识自身责任与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出力。
2.高校应积极开展形式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像志愿服务、科技创新、社会调查等,让大学生亲身感受骆驼式精神的力量,在实践中学会坚韧不拔、团结友爱,更好地了解社会与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校园文化建设也不容忽视。高校可通过举办主题讲座、文艺演出、宣传展览等活动,营造浓厚的骆驼式精神氛围,让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熏陶。此外,开展心理辅导、职业规划等活动,也能助力大学生适应社会、规划人生。
开展社会实践与校园文化建设,有助于大学生培养优秀品质,增强社会责任感。如此,才能培养出综合素质全面的大学生,为社会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体系里,弘扬骆驼式精神绝对是重中之重。骆驼式精神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和力量,只要我们沉下心来,深入挖掘其内涵,就一定能找到将它巧妙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实用方法。这不仅能实实在在地帮助大学生在成长路上少走弯路,实现更好的发展,还能为思政教育领域的改革创新提供极具价值的思路。
高校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无可替代的引导者角色。学校要全方位地为学生提供教育支持,从课程设置到实践活动,从师资配备到文化氛围营造,每一个环节都不能落下。不过,光靠高校努力可不够,大学生自身也要积极主动起来,将骆驼式精神融入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努力让自己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用实际行动为国家发展添砖加瓦。
高校堪称培养新时代人才的摇篮,在思政教育方面,必须把培养学生的精神品质和道德素养放在突出位置。通过弘扬骆驼式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他们真正理解什么是吃苦耐劳,怎样才算忠诚担当,为什么要奉献社会。除此之外,高校还得下功夫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让骆驼式精神像春风化雨般,在不知不觉中浸润学生的心灵。
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承载着无数的期望。他们理应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全面的综合素质。弘扬骆驼式精神,对大学生来说,是提升自身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的重要途径。大学生要以此为动力,激励自己勇做新时代的奋斗者,并且引领身边的青年共同进步。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大学生更要充分发挥骆驼式精神的强大力量,勇敢地挑起社会责任的重担,积极投身到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伟大事业中,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参考文献
[1]熊海君.“骆驼精神”的认识演进、主要内涵及重要启示[J].交通运输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2,32(01):44-48.
[2]陈传伟.“骆驼精神”的形成与贡献[N].岳阳日报,2020-06-05(4).
[3]刘牧.任弼时的骆驼精神及其时代意义[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1):72-74+78.DOI:10.16284/j.cnki.cn37-1401/c.2004.01.017.
[4]粟荔.“工匠精神”与“骆驼式现代职业人”培养探究[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3(06):45-47.DOI:10.13947/j.cnki.yyzyxb.2018.06.011.
[5]孙振. 新时代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机制创新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23.DOI:10.26945/d.cnki.gbjku.2022.000359.
[6]杨婧雯,刘付吟川.“骆驼式现代职业人”育人特色融入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路径[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38(02):40-44.DOI:10.13947/j.cnki.yyzyxb.2023.02.014.
作者简介:陈治良,性别:男,出生年月:1994年10月,籍贯:湖南张家界,职称:助教,研究方向:思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