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融合下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路径
李煌
惠安县延寿实验小学 362142
摘要: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让传统教学方式逐步向智能化、互动化转型,特别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融合带来了新的教学工具,也改变了课堂的组织形式和学习方式。信息技术的应用让教师能高效传递知识、引导学生思考,并结合数字化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学生也可以使用网络平台等工具,根据自身的学习进度进行自主学习和个性化练习。本文主要研究了在信息技术融合下,应该如何构建一个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路径。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路径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升了教学手段的多样性,也为课堂互动和学生学习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当前,传统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因此,要重视研究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如何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
一、利用微课之力做好课前导入工作
微课的最大特点在于其时间短小、内容精炼,适合在教学初期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注意力相对较短,长篇大论的讲解无法快速集中学生的注意,但是微课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提供简洁明了的内容,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完成对基础知识的初步了解[1]。通过微课的设计,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对“认识钟表”这一主题的核心概念有初步认识,还能以一种轻松和互动的方式进行引导。在传统课堂中,学生只能依赖课堂上的一次性讲解进行学习,而微课可以让学生在课前进行自主预习,学生可以在课前观看视频或互动内容来了解钟表的基本构造和读数方法。微课的设计带有一定的趣味性,例如通过模拟钟表的动态变化,或通过实际应用的场景展示钟表的时间变化,学生就可以在观看微课的过程中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并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对知识的兴趣和探索精神。这种方式对于“认识钟表”这一知识点的学习具有特别的意义,因为钟表的生活化特点使其成为学生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的一个很好的载体。具体到“认识钟表”这一教学内容,微课的应用主要可以帮助学生在课前进行导入,例如利用一段包含钟表动画的微课程,展示钟表的组成部分如表盘、时针、分针和秒针,介绍它们的名称、位置和功能。在微课的引导下,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钟表各部分的动态表现,还能对它们之间的关系产生直观的感知。在实际应用中,教师也可以利用将微课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来进一步提升课堂的整体效果,比如在正式进入“认识钟表”的课程讲解之前,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观看一段微课视频,了解钟表的构造和基本功能。观看完微课后,学生对钟表的理解会更为清晰,课堂上教师再进行深入讲解时,学生的理解将更加顺畅。微课的时间短小、内容集中的特点能弥补传统课堂中由于时间有限而无法详尽讲解所有细节的不足,使学生在课前已经对钟表有了初步的认识,从而在正式课堂中能尽快进入学习状态[2]。
二、利用情境教学突破知识难点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很多概念和运算对于小学生来说是陌生和无法理解的,特别是乘法口诀这种知识,虽然其形式简洁,但学生无法在短时间内记忆和掌握。在此背景下,利用情境教学的引导,就能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场景中理解乘法的内涵,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符号与具体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情境教学将知识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可以让数学不再是孤立的符号,而是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工具。结合情境教学,学生就能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体验到数学的实用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同时,利用情境教学时也可以更好地鼓励学生在情境中自主学习,让自己参与情境的体验,积极思考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可以设计巧妙的情境来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掌握数学知识。例如在学习“乘法口诀”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以便发现乘法口诀的规律,进而帮助学生自主掌握并灵活运用乘法口诀。这种基于情境的学习方式,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们在情境的推动下自然地接受知识,并在实际应用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情境,帮助学生轻松地掌握乘法口诀。首先,可以利用生动的课堂情境来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例如创设一个“市场购物”的情境,在这个情境中,学生要根据商品的单价和数量计算总价。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如果一支铅笔的价格是3元,买5支铅笔需要多少钱?”这个情境中的关键是利用乘法来解决问题,而学生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就能自然地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通过这样的情境,学生才可以理解乘法运算的实际应用,也能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乘法口诀。
三、利用网络资源,加强知识巩固
网络资源的开放性特点非常明显,这意味着它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学生在传统课堂上是按照教师设计的教学进度来学习,而网络资源打破了这一局限性,它提供了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所以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理解水平选择合适的资源进行巩固[4]。尤其对于“小学数学”这类基础性较强的学科,网络资源能在课后为学生提供大量的练习,帮助学生在多次重复和应用中逐步深化对知识点的理解。对于“方向与位置”这一知识点的学习,学生就可以利用多次实践和模拟,让学生在直观的情境中理解和掌握该知识点,还能将其与实际生活中的方向感知和位置判断相结合,进而提升其实际应用能力。此外,通过网络平台,学生才能参与到更多互动环节中,通过答题、测试、游戏等多种方式参与学习来及时获得反馈,发现自己的不足并进行针对性练习。在“方向与位置”这一知识点的学习中,结合网络资源就能设计模拟地图、方向引导等互动内容,帮助学生在虚拟情境中进行练习,并让学生快速理解方向、位置的概念,培养空间思维能力。同时,网络平台也能使用智能化技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以此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和资源推荐。在学习“方向与位置”这一知识点,教师就可以结合网络资源设计一系列练习和互动活动,帮助学生巩固并应用所学内容,期间,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使用网络平台学习相关的视频课程或动画,帮助学生理解方向与位置的基础概念,比如可以结合一段动画视频来展示不同方向之间的关系(如东、南、西、北)及它们在地图上的位置。通过这种可视化的方式,让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不同方向和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加深对方向与位置概念的理解[5]。
结语:综上所述,信息技术的使用让小学数学课堂有了无限的可能性,它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局限,为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法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课堂的互动性、个性化程度都得到提升。借助网络资源、微课等工具,学生在更丰富的学习情境中掌握数学知识,教师也能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精准指导。小学数学重视对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思维能力的提升,并为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蔡玉霞.巧用信息技术助力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J].中国新通信,2025,27(04):152-154.
[2]赵美廷,贾国顺.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高效课堂构建[J].天津教育,2024,(29):62-64.
[3]秦翠雪.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探析[J].中小学电教,2024,(10):70-72.
[4]路丽丽.深度融入信息技术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4,(28):82-85.
[5]韩晓梅.基于信息技术背景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J].新智慧,2024,(26):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