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职普融通视域下幼儿保育专业“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探究

作者

郭晶晶

十堰高级职业学校 442000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深入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融通发展成为重要趋势。中职幼儿保育专业作为培养婴幼儿照护与早期教育人才的主要阵地,肩负着实现“幼有所育”的重要使命。然而,当前该专业仍一定程度存在教育与职业分离、理论脱离实践、能力与证书脱节等问题,难以适应托育行业高质量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在职普融通的视域下,“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通过系统整合岗位要求、课程体系、技能竞赛与证书标准,推动教育模式从“学科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为实现幼儿保育人才的精准培养提供了可行路径。

1 幼儿保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面临的主要问题

在当前职普融通的教育改革背景下,中职幼儿保育专业仍面临多方面挑战。首先,课程内容与岗位实际需求存在脱节,不少学校仍偏重理论传授,缺乏对行业新标准、新规范的及时融入,导致学生所学难以直接转化为职业能力。其次,教学组织方式较为传统,实践环节往往局限于模拟操作或短周期实习,缺乏真实工作场景中的综合训练,学生难以形成系统化的保育实践能力。再次,技能竞赛与职业资格认证未能有效嵌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大多作为附加项目存在,未能与课程教学及岗位实践形成深度联动。最后,评价机制仍偏重结果性考核,缺乏对过程性能力及职业素养的多维度评价,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这些问题制约了幼儿保育专业人才培育质量的提升,也影响了职普融通理念的实际落地效果。

2 岗课赛证融通模式的创新路径与实施策略

“岗课赛证”融通模式的核心是将岗位需求、课程教学、技能竞赛和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紧密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施该模式需将课程内容与行业标准和岗位要求对接,确保教学中涵盖实际工作中的技能需求。通过这种基于行业需求的课程设计,学生不仅能提升专业知识水平,还能更好地适应未来职场,快速胜任工作。

在教学方法的创新上,除了传统课堂讲授,应引入更多实践性教学手段,如情境模拟和项目化教学,让学生在真实工作环境中操作与决策,提升其实际工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通过模拟幼儿园环境进行互动学习,学生不仅培养沟通协调能力,还能积累管理和服务经验。技能竞赛作为评价环节,鼓励学生将知识与实践结合,激发学习兴趣,提升职场竞争力。定期组织技能竞赛能帮助学生发现不足,提升自身素质,为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是“岗课赛证”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是通过标准化的考试和认证,确保学生职业能力符合行业要求。在实施过程中,证书考试应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避免成为附加任务,而应作为学习成果的认证和验证手段。为确保其科学性和实用性,证书考试的标准应根据行业需求和职业发展趋势及时更新。各环节应相互支持,形成闭环式教育体系:岗位需求指导课程内容,课程教学为技能竞赛提供理论支持,技能竞赛为证书考试提供实践依据,证书考试认证学生的职业能力。

3 创新实践教学体系的成效与优化建议

“岗课赛证”融通模式在职业学校幼儿保育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中实施后,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特别是在学生职业能力、综合素质以及就业竞争力方面得到了显著提升。通过将岗位实践、课程教学、技能竞赛和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有机结合,学生的职业素养得到了全方位的培养,并且逐步形成了适应职业市场的能力框架。

一方面,教学内容的深度融合和行业需求的精准对接,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这一模式下,课程设置不再局限于基础的理论知识传授,而是紧密结合当前行业的技术标准和岗位要求,教师通过对行业变化和职业技能的深刻理解,为学生提供了及时更新的知识体系。通过项目化教学和情境模拟,学生不仅学习到课程中的理论知识,更能在仿真环境中实践这些知识,将理论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例如,模拟幼儿园环境中的互动学习,不仅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锻炼沟通与协调能力,还能提升其管理和服务的综合素养。通过这种沉浸式学习,学生的工作适应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能够在未来的岗位上迅速投入工作并发挥作用。

另一方面,技能竞赛作为一种重要的评价环节,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职业竞争意识。通过定期组织的技能竞赛,学生不仅可以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结合起来,还能在竞争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通过实战演练不断提升自我。技能竞赛在考察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也促使其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这为其日后进入职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这些竞赛的实践过程,使学生能够明确自己在职业技能和素养上的差距,为后续的学习和自我提升提供了方向。

证书考试作为“岗课赛证”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职业能力的认证平台,也增强了他们的市场竞争力。与课程教学紧密结合的证书考试,避免了将其作为单纯的附加任务,而是通过对学生职业能力的科学评估,确保其所学内容与实际工作需求一致。这一认证体系能够帮助学生明确自己在职业能力上的强项和短板,并根据行业标准不断调整和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证书的获得不仅是对学生能力的认可,也是进入更高层次职业领域的敲门砖,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率和岗位适应性。

结语:

通过对“岗课赛证”融通模式下实践教学体系的探讨,可以看出,这一创新模式在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将岗位实践、课程学习、技能竞赛和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有机结合,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市场适应力。然而,随着教育发展和行业需求的变化,仍需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与方法,加强各环节的衔接与融合,以培养更多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高素质职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丽丽 . 中职教育中“岗课赛证”融合模式的实践探索 [J].职业技术教育 , 2022, 43(6): 58-61.

[2] 张晓霞 . “岗课赛证”融通模式在中职幼儿保育专业中的应用 [J]. 教育教学论坛 , 2021, 41(9): 102-104.

[3] 李德敏. 面向职业能力培养的“岗课赛证”融通模式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 , 2023, 44(3): 75-78.

课题: 十堰市教育科学规划2024 年度课题课题编号 :2024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