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能力的提升策略

作者

陈思

西安市曲江第一小学 710061

摘要: 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改革与发展,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有效应用思辨性阅读措施,进而培养学生的思辨性思维,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教师要借助思维导图等方法来组织学生学习,做好教学环节的设计工作,借助问题来驱动学生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提升策略;

一、创设情境,激活思辨

(一)创设真实情境

2022年新课标对“情境”非常重视,并且多次提到了创设情境的重要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依据课文特点创设出真实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在直观、具象的情境中展开思辨性阅读学习活动,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置身于具体的学习情境之中,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如教学三年级上册《一块奶酪》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出这样真实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情境:假如你是故事中普通蚂蚁中的一员,你想吃掉面包渣吗?蚂蚁队长把面包渣分给了最小的蚂蚁,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说说你对蚂蚁队长的评价?假如你是蚂蚁队长,你会怎么做?这种真实学习情境的创设可以让学生立足于第一视角思考与解决问题,引起学生的切身体验感受,在辩证思考的过程中强化了学生的学习体验,让学生真正经历了猜想、验证、假设、推理及论证等学习过程,促进了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提升了学生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能力。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活动中,教师注重对学生真实情境的创设可以让学生真正融入课堂阅读,沉浸到思辨阅读的情境之中,让学生获得对文本的深刻解读,发表出自己的观点看法,提升学生的阅读品质。

(二)创设实践情境

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当学生对文章的大致内容了解之后,还需要进一步开展思辨活动来实现培养学生课程素养的目标。教师要重视“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整体规划性,依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创设出实践情境,以让学生能够产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之感,促进学生们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能力的提升。

如教学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一课以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关于其他季节的资料,让学生在思辨性阅读活动中感受到不同季节的特点,并让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个季节,理由是什么,并能够把自己的观点看法完整地表述出来,这种具有实践性的思辨阅读情境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思辨阅读走向深处。学习三年级下册《纸的发明》一课以后,教师先带领学生感知纸的发明的历程及由来,明白纸的发明之前的每一次技术革新都是在原有生产生活方面的一大进步,然后再通过学习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明白许多发明的灵感都来源于生活,我们要善于观察生活,用小发明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活动中,教师实践性情境的创设可以让学生的思辨性阅读显得更有价值,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搭建支架,助推思辨

(一)搭建形象化支架

学习支架的类型有许多,形象化支架就是指一些直观可感的学习支架。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依据课文特点为学生搭建图片、视频,思维导图等形象化的思维支架,可以助推学生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提升学生的思辨阅读品质。

如教学五年级下册《田忌赛马》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借助课后练习二中的对阵图标为学生搭建思辨阅读表达支架:孙膑为什么要让田忌这样安排马的出场顺序?如果下次比赛时,齐威王也采用了这种方法,田忌又该如何应对,要想在比赛中取得胜利,田忌一方需要做些什么?借助形象直观的示意图支架,学生们不仅明白了田忌赛马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养成以质疑、理性的思维形式看待事物的习惯,有效提升学生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能力。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活动中,形象化的支架可以有效降低学生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难度,助推学生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搭建探究性支架

探究性支架就是指能够在学生探究活动中可以为学生的阅读思考提供方向的支架。在思辨性阅读活动中,教师通过探究性支架的搭建,让学生围绕教师提出的探究话题层层深入,逐步获得对课文的深刻解读,这也是提升学生们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

三、有理有据,理性思辨

(一)引导学生有证据地表达观点

事实胜于雄辩,证据高于一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活动需要从文本中寻找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寻找真实可信的证据,用证据来表达自己的看法观点,可以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与理性精神,提升学生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品质。

如教学二年级下册《我是一只小虫子》一课时,课文主要从小虫子的视角描写了小虫子生活中的喜与乐。课文开头提出“当一只小虫子好不好?我们的小伙伴都说:‘当一只小虫子,一点也不好。’”那么“当一只小虫子到底好不好呢”?教学时教师可以以此为话题引领学生进行思辨阅读,鼓励学生以文本为基础,边读边画出课文中表达对当一只小虫子好不好的观点的句子。在课文第二自然段的阅读中,学生们圈画出了“被苍耳刺痛、被水淹的昏头昏脑、被小鸟吃掉”等表达当一只小虫子不好的观点;在课文第四自然段中“用露珠洗脸”“免费的特快列车”等表示当一只小虫子很好的观点。学习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不光要注重引导学生从文本中寻找能够支持自己证据的观点,还要引导学生发表自己对当一只小虫子好不好的看法观点,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提升学生们的思辨性阅读表达品质。在小学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活动中,教师从信息提取表达自己的观点等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思辨阅读,可以使学生形成有证据梳理表达自己观点的习惯意识,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表达观点

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活动中,引导学生前后一致、有依据、有条理地表达可以提升学生们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品质。作为教师,要善于诱导学生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以培养学生们思维的缜密性与逻辑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从聚焦核心问题、创设真实情境、搭建学习支架和引导学生有理有据表达方面进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理性思辨的意识,获得与众不同的阅读和学习体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郑丹.基点?抓点?落点——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思”与“路”[J].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2024,(04):48-50.

[2]姚俊霞.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教学策略[J].中小学班主任,2024,(08):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