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强国战略背景下“ 课赛融合” 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徐淼
安徽职业技术大学 安徽合肥 230000
关键词:教育强国;非遗文化;课赛融合;广告设计;高职教育
1 研究背景
党的二十大报告擘画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明确将建设教育强国等一系列强国战略纳入其中。2025 年 1 月印发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 年)》进一步强调,要通过“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培养一批具备卓越教育理念与创新能力的教师队伍。教育家精神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倡导“知行合一”与“因材施教”,其核心理念与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方向高度契合。然而,当前高职广告设计课程仍存在课程内容陈旧、文化内涵薄弱、实践教学滞后等问题。因此,将教育家精神融入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更具实践性与文化深度的教学模式,已成为亟须解决的关键课题。
1.2 高职广告设计教学的困境与机遇
近年来,数字营销、新媒体广告等领域快速发展,但高职广告设计教育却仍以传统平面设计教学为主,课程内容和行业需求之间存在脱节。第一,教材更新周期较长,课程体系难以涵盖互动广告等新兴领域,导致学生在就业时技能匹配度低。第二,文化元素的缺失导致创意设计趋于同质化。高职广告设计课程对非遗文化等内容关注较少,学生的创作缺乏文化深度和辨识度,使得作品在市场竞争中难以形成独特优势。第三,教学模式单一,实践与产业脱节的问题较为突出。因此,如何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优化高职广告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推动“课程内容创新、强化文化融合、提升实践能力”,成为当前职业教育改革亟须解决的重要课题。
2 研究现状与评述
近年来,国内外高职院校在实践教学模式创新方面开展了广泛探索。国内高职院校主要形成了“工学交替”、“
”、“产教结合”及“教学做合一”等多种实践教学模式,强调校企协同与理论实践结合,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大多尚未实现规模化与系统化建设。国外则以德国“双元制”、瑞士“三元制”、澳大利亚TAFE、英国现代学徒制及日本“企业模式”等为代表,已形成成熟且多样的实践教学体系,突出岗位能力培养与产业需求对接。
国内外高职实践教学模式已形成多种类型并取得积极成效,但普遍侧重教学组织与校企协同,缺乏对具体课程内容的路径探索。以“广告设计”课程为例,现有研究与实践多停留于阶段性项目或展示层面,缺乏稳定、持续的教学机制。基于此,本研究立足“广告设计”专业核心课程定位,在继承已有实践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创新性引入“非遗文化”内容,探索“课赛融合”路径,力求实现职业技能培养与文化传承的双向融合,弥补现有研究在专业课程层面的空白。
3 理论与实践价值
本研究以“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大广赛)赛事项目为载体,系统探索非遗文化元素与高职广告设计课程的深度融合机制。通过解构大广赛命题逻辑与非遗文化符号的适配性,构建“文化解码-创意转化-竞赛输出”的理论模型,填补高职广告设计课程中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研究空白。研究不仅为非遗文化的视觉传播提供“赛事驱动型”分析框架,还将拓展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以赛育人”与“文化赋能”双轨并行的理论维度,为重构广告设计课程体系提供学理支撑。通过大广赛真实赛题与非遗文化元素的有机融合,创新“赛课融通、任务递进”的实践教学模式。学生在完成“非遗调研-元素提取-创意提案-竞赛实战”的完整链条中,同步提升文化理解力、设计表现力与竞赛实战力,实现“做中学、赛中创”的能力进阶。该模式为高职院校提供可落地的教学范式:一方面,通过赛事成果反向优化课程内容,形成“竞赛需求-课程模块-能力培养”的动态匹配机制;另一方面,以校企协同、非遗工坊等载体强化实践平台建设,为“课赛融合”提供可复制的实施路径。
4 教学模式改革路径设计
本研究以“非遗文化 + 课赛融合”为核心,构建了涵盖理论建构、现状分析、问题诊断、路径设计、实践检验五个阶段的系统化改革路径。首先,在理论建构阶段,明确教育强国背景下职业教育的育人目标,融合陶行知“教学做合一”与布鲁姆认知目标理论,形成课程改革的理论框架。其次,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式,对高职广告设计课程现状进行深入分析,系统梳理了教学内容、教学资源与学生反馈等情况,发现教学与实践、文化融合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
在问题诊断阶段,进一步提出课程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学内容碎片化、教学路径单一和资源支持不足四个关键问题,明确了课程目标设计与实施之间的具体差距。在路径设计阶段,提出了“非遗文化引入 + 竞赛任务驱动 + 项目化实施”的具体教学模型,建立起“文化认知—创意转化—视觉表达—竞赛输出”的完整教学链条。同时开发了以非遗文化为主题的模块化教学单元,将真实竞赛命题融入日常教学,构建起“双元指导体系”和“非遗资源库”,形成了从文化输入到创意输出的闭环机制。
最后,实践检验阶段在具有代表性的广告设计课程中进行了实施,运用过程监控、作品分析和多元评价体系,对教学效果进行持续反馈与优化,验证了改革路径的有效性与实操性。这一整合的改革路径,有效回应了高职广告设计课程的结构性问题,探索出文化资源与课程实践融合的新模式,为课程内容重构与教学方法创新提供了实践依据与理论支持。
5 结论
理论创新方面,本研究将布鲁姆的高阶认知目标理论与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相融合,提出符合高职教育实际的教学认知模型,为“非遗文化”与“课赛融合”教学模式的系统构建提供理论支撑,填补当前广告设计课程研究中理论建构不足的空白。实践创新方面,构建以非遗文化为内容核心、以广告类专业竞赛为实践平台的“课赛融合”教学模式,通过文化输入—项目驱动—竞赛转化的教学路径,强化学生的综合创意表达能力,开创高职广告课程文化育人与职业教育并重的新范式。评价体系创新,打破传统教学内容割裂的结构,探索以“文化传承 + 能力导向”为双核心的课程模块整合路径,实现非遗文化与课程内容、教学任务与竞赛实践之间的深度融合,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课程改革新模式。
参考文献
[1]黄娥,张岩,彭茂辉.职业教育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历史回溯、典型模式与经验启示 [J]. 职业技术教育 ,2025,46(08):12- 17.
[2] 陆宇正 , 刘旭东 . 中国特色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服务教育强国建设的实践逻辑与实现策略 [J]. 教育与职业 ,2025,(07):96- 103.
[3] 檀慧玲, 王玥. 论新时代我国教育政策研究的转型与创新发展[J/OL]. 西北师大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025,(03):90- 98
[4] 田诗语 , 朱琪 , 刘志伟 , 等 . 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 2024 届毕业生优秀作品选登 [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 ( 美术与设计版 ),2024,(05):9-10+211-212
[5] 王北一 , 李杜彧 , 颜钰婷 . 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育人目标与优化路径 [J]. 教育与职业 ,2025,(03):52-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