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家园共育中有效实施幼儿德育
胡惠芳
浙江省慈溪市浒山街道实验幼儿园金山园区幼儿园 315300
摘要:家庭和幼儿园是幼儿日常学习与生活的重要场所,其合作的效果直接影响幼儿道德素养提升的速度,决定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水平。因此,在开展德育活动、培养幼儿优秀品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和家长通力合作,从多个方面入手,为幼儿营造统一的德育环境,使他们自觉将课堂上所学的德育内容,作为规范自己不当行为的重要工具,最终成为德才兼备的建设者。本文立足于家园共育下幼儿园德育教育的开展对策,从多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以期能给幼儿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家园共育;幼儿;德育教育;
一、家园共育下幼儿园德育渗透的意义
(一)促进幼儿形成健全的人格
健全人格是指幼儿人格的正常和谐发展,包括稳定的情绪、强烈的责任感、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等。它可以使幼儿正确面对学习与生活中的挑战,不断寻找突破自我、完成理想学习目标的有效路径;可以提高幼儿的心理适应能力,使他们正确应对畏难、焦虑等情绪,形成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可以有效发展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使他们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而德育教育活动的开展,则为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提供了不竭动力。家校共育模式是对传统德育模式的有效革新,可以为幼儿创建更好的德育环境,使他们在长时间的参与中形成健全的人格。
(二)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作为一种新颖的、交融式的教学模式,家园共育可以为幼儿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帮助与服务,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身心的健康发展。在家园共育模式下,幼儿可以将自己在幼儿园所学到的内容,逐渐应用到家庭生活中,从而形成牢固的知识和技能基础,为他们日后的长远发展提供必要支持;幼儿可以将自己在家庭中习得的语言与行为合理地应用到幼儿园的生活中,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总之,家园共育理念的科学融入,可以促使幼儿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正确的信仰、找到合理应对不良情绪的方法;可以有效培养幼儿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念,从而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新时代背景下,幼儿园教师要与时俱进,将家园共育理念渗透到具体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以此取得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效果,为幼儿身心的健康提供不竭动力。
二、家园共育下幼儿园德育渗透的对策
(一)注重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内容之一。在日常授课中,幼儿教师应通过多样化的手段,积极挖掘家庭教育资源,让家长逐渐参与到培养幼儿爱国情怀的过程中,以此形成有效的家园共育合力,共同作用于幼儿爱国情怀的增强。
例如,展示祖国的美好山河,强化幼儿的爱国情怀。对于身为军人的幼儿家长,教师可以在与他们进行深入沟通探讨后,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同时精心准备课件、国旗等,让身为军人的家长向幼儿介绍与之有关的知识,并借助多样化的活动,如请幼儿在地球仪上迅速找出祖国的位置;谈谈自己所了解的民族与家乡习俗,必要时,教师可以补充相关知识,拓展幼儿的视野;借助地图引导幼儿了解万里长城、珠穆朗玛峰等,使他们深刻感受到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博大精深,领会到祖国山河的壮美。这样一来,幼儿就在家园共育模式下,强化了民族自豪感,这对于他们日后的学习和成长是非常有帮助的。
(二)注重劳动教育
第一,不断丰富幼儿园的劳动课程。在家园共育下,教师应结合幼儿的具体情况,借助多样化的手段,丰富劳动课程的内容,拓展劳动教育的方法,以此提高劳动教育的效果,促进幼儿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掌握较多的劳动技能。首先,精心设计有趣的劳动游戏,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获得更多的劳动经验。例如,幼儿教师可以借助多种方式,精心布置种植角,栽种一些植物,如蔬菜、盆栽等,并将照顾这些植物的任务交给幼儿,让他们在亲身参与中感受到劳动的乐趣,获得实际动手能力的增强。如请幼儿为植物浇水、除草等。
第二,积极开展劳动主题教育活动。劳动课程具有一定的实践性,仅仅通过课堂上的讲解,幼儿很难形成深刻的学习体会。所以,在家校合作模式下,教师需要有计划地开展劳动主题教育活动,通过与家长的深入合作,为幼儿提供更具包容的教育环境,使他们在自觉参与中获得身心的健康成长;设计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充分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切实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社会参与意识,为他们更好地完成劳动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首先,教师应充分利用现有的物质资源,如引导幼儿完成擦桌子、摆凳子等劳动任务,让他们在自觉参与中实现劳动技能水平的提升。其次,精心设计劳动活动。
(三)注重习惯教育
第一,作息习惯。良好的作息是确保幼儿身体正常发育的关键,也是让幼儿保持充沛精力的根本。因此,培养幼儿的良好作息习惯,有着重要且长远的意义。在家园共育模式下,教师需要通过与家长的密切合作,借助多样化手段,促进幼儿形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注重绘本教学。如组织幼儿阅读《天黑就睡觉》这一绘本。其间,教师可以运用问题启发幼儿思考,如“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请幼儿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鼓励性语言,请幼儿结合自己的理解与已有的经验尝试制作一个健康的作息表,并且能够严格执行。一段时间以后,教师可以请幼儿谈谈自己执行作息表的感悟,以便他们在分享的过程中,对良好作息形成深刻的认识,为他们在日后学习与养成科学作息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二,节约习惯。近些年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父母总是想把最好的给予孩子。受此影响,部分幼儿养成了浪费的习惯,这不利于他们日后的成长。在家园共育背景下,教师应与家长紧密合作,开展与勤俭节约有关的教育活动,使幼儿在长时间的熏陶下,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例如,当发现幼儿在进餐过程中存在铺张浪费的现象时,教师应予以纠正。
三、结语
德育是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组成内容之一,在新时代背景下,幼儿教师要提高对德育工作的重视程度,注重革新教学观念,拓展德育教育方法,促进幼儿思想品德的发展;要与家长保持良好的交流,形成德育合力,共同推进德育教育的进程,为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霍跃辉.浅谈幼儿德育的家园共育[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9).172-172.
[2]李萍.浅谈家园共育提高幼儿德育实效[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2,(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