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浅析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演唱能力的对策

作者

李思佳

厦门市新翔小学 361101

摘要:本研究通过深入分析小学音乐教学的现状,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对策,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系统、高效的演唱能力培养体系。经过一系列教学实践的验证,本研究发现,通过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学生的演唱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同时也增强了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这些成果不仅为小学音乐教学的改革提供了有益参考,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演唱能力;教学策略;音乐素养

0 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已成为当前教育发展的主流趋势。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其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小学阶段,音乐课程是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而演唱教学则是音乐课堂中的核心内容。演唱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更能够通过演唱活动,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1 当前小学音乐教学中演唱能力培养的现状分析

1.1 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

在当前的小学音乐教学中,演唱教学往往采用传统的“教师教唱、学生跟唱”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法虽然简单直接,但缺乏创新性和趣味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也限制了学生在演唱过程中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学生演唱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1.2 学生参与度不高,缺乏主动性

由于教学方法的单一和缺乏趣味性,许多小学生在音乐课堂上表现出较低的参与度。他们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指导和教学,缺乏主动学习和探索的精神[1]。这种被动的学习状态不仅影响了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限制了他们演唱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1.3 演唱技巧掌握不扎实,缺乏系统性训练

演唱技巧是演唱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在当前的小学音乐教学中,许多学生对演唱技巧的掌握并不扎实。这主要是由于缺乏系统性的训练和有效的指导所导致的。许多教师在演唱教学中往往只注重歌曲的演唱结果,而忽视了对演唱技巧的讲解和训练,导致学生在演唱过程中存在音准不准、节奏不稳、发声方法不正确等问题。

2 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演唱能力的对策

2.1 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演唱能力的关键在于创新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游戏化教学作为一种寓教于乐的方式,能够极大地提升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教师可以巧妙地将演唱技巧融入各种游戏化活动中,如“接龙唱歌”,让学生们轮流接唱歌曲,既锻炼了他们的音准和节奏感,又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同时,多媒体教学资源的运用也为音乐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例如,在学习一首充满动感的新歌曲时,教师可以先播放歌曲的音频或视频,让学生们沉浸在歌曲欢快的节奏和丰富的情感中。通过直观的视听感受,学生们能够更快速地把握歌曲的风格和特点[2]。随后,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展示歌曲的歌词和旋律线,引导学生们进行跟唱和模仿。在多媒体的辅助下,学生们不仅能够更准确地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还能够通过观察歌手的表演,学习到更多的舞台表现和情感表达方式。这种将游戏化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方法,不仅让音乐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生们能够更主动地投入到演唱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演唱能力和音乐素养。

2.2 提高学生参与度,培养主动学习能力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演唱能力需注重提高学生参与度,培养其主动学习能力。为此,教师可以采取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聆听新歌曲的音频或视频,鼓励他们在哼唱或跟唱的过程中,主动注意歌曲的节奏、旋律和情感。例如,在学习富有民族特色的歌曲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受歌曲中的独特韵律和情感表达,鼓励他们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诠释这首歌曲。这种教学方式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如“小组合唱挑战”。在小组内,学生们可以相互指导、共同练习,为了小组的荣誉而努力。这样的活动不仅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和掌握了演唱技巧,还提高了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在准备过程中,学生们会相互讨论歌曲的处理方式,分享自己的演唱心得,从而共同进步。这样的教学方式让音乐课堂更加生动有趣,也为学生们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3 加强系统性训练,提高演唱技巧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加强系统性训练是提高学生演唱技巧的重要途径。教师需注重基础训练,这是演唱的根基所在。发声方法、呼吸技巧、音准训练等基础内容,都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功。例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如何正确运用腹式呼吸,使声音更加稳健有力;通过音阶练习,帮助学生准确把握音高,唱出悦耳的旋律。同时,考虑到每个学生的音乐天赋和学习进度各不相同,教师应采用分层次教学的方法。对于音乐基础扎实、表现力强的学生,教师可以设定更高的目标,引导他们探索更复杂的演唱技巧,甚至尝试歌曲创作,进一步激发他们的音乐潜能。而对于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教师则需耐心地从基础抓起,注重培养他们的音乐兴趣和自信心。比如,通过简单的儿歌练习,让他们逐渐熟悉旋律和节奏,再逐步增加难度,让他们在不断的成功体验中建立起对演唱的热爱和信心。这样的系统性训练和分层次教学相结合,既保证了学生演唱技巧的全面提升,又尊重了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使音乐教学更加科学、有效。

3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演唱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参与度、加强系统性训练以及创设良好演唱环境等多方面的努力。通过本次研究的深入分析和实践探索,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对策和措施,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系统、高效的演唱能力培养体系。未来,将继续关注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演唱能力的培养问题,并不断探索和实践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 乐高平,王珊珍."言"为"乐"声—小学演唱学习中的教学引导策略[J].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 2024(5):47-49.

[2] 秦卉璇.试论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J].读与写:上旬, 2021(12):0065-0065.

作者简介:李思佳(1994.09),女,满族,辽宁本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