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张鸿
四川省雅安市汉源县第二中学 625300
引言
写作教学是初中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难点之一。当前初中生在写作中普遍存在内容空洞、情感匮乏、表达模式化等问题,反映出传统写作教学模式的局限性。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真实或模拟的情境,能够有效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情感记忆,为解决写作教学困境提供了新思路。本研究旨在系统探讨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分析其理论基础和实施路径,为教师提供可操作的教学指导。通过研究不同类型情境的创设方法和应用要点,帮助教师提升写作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写作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一、情境教学法的理论基础与写作教学价值
情境教学法的理论基础主要来源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情境认知理论。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与环境互动过程中主动建构的,而非被动接受的。在写作教学中,这意味着学生需要在有意义的情境中通过亲身体验来积累素材和建构表达。情境认知理论进一步强调,认知和学习是情境性的,脱离情境的知识往往是惰性的、难以应用的。这两个理论为写作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提供了坚实的学理依据。
二、写作教学中情境创设的主要类型
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创设多种类型的情境。生活再现型情境是通过还原或模拟日常生活场景来激活学生的经验记忆。这类情境可以是一个具体的场景(如市场一角)、一个特殊的事件(如班级辩论)或一段情感经历(如离别时刻)。生活再现型情境的优势在于能直接联通学生的生活积累,使写作内容真实有质感。例如,在指导 " 人物描写 " 写作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察校园中的特定人物(如门卫、食堂师傅),或重现家中长辈的典型生活场景,为学生提供鲜活的写作素材。
问题探究型情境是通过设置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或矛盾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这类情境通常以社会热点、道德困境或认知冲突等形式呈现,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和多角度思考。问题探究型情境特别适合议论文和思辨性写作训练。例如,围绕" 手机该不该带入校园" 的争议,教师可以组织辩论、采访调查等活动,让学生在充分探讨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论证。这种情境不仅能提供写作内容,还能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说理能力。
角色体验型情境是通过让学生扮演特定角色来获得换位思考和情感共鸣的机会。这类情境可以是职业模拟(如记者采访)、历史重现(如名人访谈)或文学体验(如作品角色扮演)。角色体验能够帮助学生突破自身视角局限,深化对人物和事件的理解。例如,在写作 " 给父母的一封信 " 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互换角色,从父母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的体验能使书信内容更加真切感人。
多媒体辅助型情境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的虚拟或增强情境。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可以突破时空限制,呈现丰富多样的写作情境。例如,用一段自然风光的视频配合 " 四季之美 " 的描写训练,用一组新闻图片引发 " 社会观察 " 的写作灵感。多媒体情境具有直观性强、信息量大的特点,能够有效拓展学生的感知范围,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情境教学法在写作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将情境教学法有效应用于初中语文写作教学,需要系统的实施策略。在写作前阶段,情境创设的重点是激发写作动机和积累素材。教师可采用 " 情境预热 " 策略,提前一段时间布置观察任务或体验活动,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积累感受。例如,在写作 " 校园一景 " 前,可以组织校园摄影活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发现校园之美。另一个重要策略是" 情境卷入 ",通过精心设计的情境导入,迅速将学生的注意力聚焦到写作主题上。这可以是一个生动的故事、一个意外的场景或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关键是要能触动学生的情感和思维。
在写作中阶段,情境运用的核心是维持写作热情和提供表达支持。
" 情境沉浸 " 策略要求教师在学生写作过程中保持情境的连续性,可以通过背景音乐、图片展示或角色维持等方式,帮助学生保持在场感。例如,在写作 " 童年趣事 " 时,播放轻柔的怀旧音乐,有助于唤起记忆深处的细节。" 情境支架 " 策略则是指教师根据学生写作过程中的实际需要,提供适时的情境提示和语言支持。这可以是关键词提示、问题引导或范例参考,目的是帮助学生克服表达障碍,丰富写作内容。
在写作后阶段,情境的延伸应用能够提升作品的交流价值和反思深度。" 情境展示 " 策略强调为学生创设真实的读者情境和作品发表机会。这可以通过班级朗读会、校刊发表或网络分享等方式实现,让学生感受到写作的真实交际意义。" 情境反思 " 策略引导学生在特定情境框架下审视和修改自己的作品。例如,让学生以编辑的身份审阅稿件,或以读者的角度评价文章,这种角色转换能帮助学生发现写作中的问题,提高修改的针对性。
此外,跨学科情境整合也是一个重要策略。教师可以结合历史、艺术、科学等学科内容,设计综合性情境写作任务。例如,在学习了历史事件后写作" 假如我是...",在科学实验后写作 " 探索发现",这种整合既能拓宽写作视野,又能促进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关键在于找到学科内容与写作训练的最佳结合点,使情境自然而不做作,丰富而不杂乱。
四、情境教学法实施的原则与注意事项
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需要遵循若干基本原则以确保教学效果。首要原则是目标导向性,即情境创设必须服务于明确的写作教学目标,与特定的写作能力培养点相对应。每个情境设计都应回答 " 这个情境能帮助学生解决什么写作问题 " 和 " 如何通过这个情境达成写作目标 " 这两个核心问题。第二个原则是学生主体性,情境的设计和实施应以学生的认知特点、生活经验和情感需求为出发点,确保情境对学生而言是可体验的、有意义的和能参与的。
第三个原则是思维启发性,好的写作情境应该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发深刻的情感体验和多元的认知角度,而不是停留在表面热闹。第四个原则是过程完整性,情境教学应贯穿写作全过程,包括素材积累、构思表达、修改完善等各个环节,形成连贯的教学序列。此外,还应注重情境的适切性原则,情境的复杂度、持续时间和情感强度都应符合初中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课堂教学的实际条件。
结论
情境教学法为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能够有效解决传统写作教学中素材匮乏、动机不足、表达模式化等问题。本研究系统探讨了情境教学法的理论基础、类型划分、实施策略和评价方法,构建了相对完整的应用框架,为写作教学改革提供更丰富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参考文献
[1] 周晓芳 . 基于情境教学法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路径 [J]. 中学课程辅导 , 2025, (21): 15-17.
[2] 李建平. 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语文写作课堂的应用[N]. 科学导报 , 2025-06-11 (B03).
[3] 吴平 . 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J]. 教育界 , 2025, (14): 38-40.
[4] 陈玉萍 . 基于情境教学法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 [J]. 课堂内外 ( 高中版 ), 2025, (19): 182-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