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阅读:培育核心素养与激发数学兴趣的双引擎
白紫倩
兰州市东郊学校 甘肃省兰州市 730030
摘要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阅读作为一项关键能力,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与数学兴趣的激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深入探讨小学数学阅读的重要性,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旨在推动小学数学阅读教学的发展,助力学生全面成长。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数学阅读;核心素养;数学兴趣
一、引言
数学是一门语言,而阅读是理解这门语言的基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阅读不仅仅是语文学习的专属,对于数学知识的获取、理解与应用同样不可或缺。通过有效的数学阅读,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数学概念、掌握解题思路,进而提升数学思维,培养核心素养。同时,生动有趣的数学阅读材料还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改变数学在学生心中枯燥乏味的刻板印象,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中。
二、小学数学阅读对培育核心素养与激发兴趣的重要性
(一)培育核心素养
1. 提升数学思维能力:数学阅读过程中,学生需要对数学文本中的信息进行分析、推理、归纳和总结。例如,在阅读数学应用题时,学生要理清题目中的数量关系,通过分析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运用逻辑思维找到解题方法。这种思维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逻辑推理能力,是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增强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数学语言具有精确性、简洁性和逻辑性的特点。学生通过阅读数学教材、课外读物等,能够接触到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达,在潜移默化中学会运用数学语言准确地描述概念、解释原理和表达解题过程。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交流能力,还能提升其书面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够清晰、有条理地展示自己的数学思维。
3.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数学阅读是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需要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尝试理解和解决问题。长期坚持数学阅读,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让学生学会主动探索数学知识,而不是单纯依赖教师的讲解。这种自主学习能力将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深远影响,是核心素养培育的关键目标之一。
(二)激发数学兴趣
1. 展现数学的趣味性:传统数学教学往往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而数学阅读材料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趣,涵盖了数学故事、数学游戏、数学史等多个方面。例如,通过阅读数学家的故事,学生可以了解到数学家们在探索数学奥秘过程中的有趣经历和坚韧精神,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有趣的数学游戏类阅读材料则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验数学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 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小学生正处于好奇心旺盛的阶段,对新鲜事物充满探索欲望。数学阅读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数学知识和新奇的数学现象,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例如,当学生读到关于“黄金分割”在生活中广泛应用的内容时,会对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产生浓厚兴趣,进而想要深入了解更多数学知识,主动去探索数学世界的奥秘。
三、小学数学阅读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对数学阅读重视不足
部分教师和家长过于注重数学成绩和解题技巧的训练,认为数学学习就是做练习题,忽视了数学阅读对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很少安排专门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数学阅读,也缺乏对学生数学阅读方法的指导。这导致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阅读能力难以得到有效提升。
(二)阅读材料单一
目前,小学数学阅读材料主要以教材为主,课外数学阅读资源相对匮乏。教材内容虽然系统全面,但形式较为单一,难以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市场上的数学课外读物质量参差不齐,部分读物内容难度过高或与教学内容脱节,不适合小学生阅读。此外,数字化阅读资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也不够充分,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优势。
(三)学生阅读方法不当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认知水平有限,在数学阅读过程中往往缺乏有效的阅读方法。很多学生在阅读数学文本时,只是简单地浏览文字,没有深入思考其中的数学含义,对于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复杂的数量关系难以理解。部分学生遇到阅读困难时,缺乏主动查阅资料或请教他人的意识,导致阅读效果不佳。
四、小学数学阅读教学策略
(一)提高对数学阅读的重视程度
1. 教师观念转变: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数学阅读在学生数学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将数学阅读纳入日常教学计划。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安排阅读时间,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获取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数学阅读教学水平,加强对数学阅读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实践。
2. 家校合作: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让家长了解数学阅读的重要性,鼓励家长在家中为孩子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陪伴孩子进行数学阅读。例如,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阅读数学绘本、做数学游戏等,增进亲子关系的同时,激发孩子的数学阅读兴趣。
(二)丰富数学阅读材料
1. 整合教材资源: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阅读素材,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你知道吗”“数学文化”等板块内容,拓展学生的数学知识面。同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对教材进行适当的改编和补充,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阅读活动,如数学故事编写、数学手抄报制作等,让学生在阅读与创作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2. 开发课外读物:学校和教师要积极为学生推荐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数学课外读物,如《数学帮帮忙》《好玩的数学》等系列丛书。这些读物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形式呈现数学知识,能够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主收集数学阅读材料,如数学科普文章、数学谜题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
1. 课前预习阅读:在预习环节,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读教材内容,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对于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鼓励学生做好标记,带着问题听课。同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预习问题,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2. 课堂精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数学文本进行精读,理解每一个数学概念、公式和定理的含义。例如,在讲解数学概念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逐字逐句分析概念的表述,找出其中的关键词和关键条件,通过举例、对比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概念。在阅读应用题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画出线段图或示意图,理清解题思路。
五、结论
小学数学阅读作为培育核心素养与激发数学兴趣的双引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通过提高对数学阅读的重视程度、丰富阅读材料、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等策略,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核心素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在数学学习的道路上快乐前行。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S].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
[2]曹培英. 跨越断层,走出误区:“数学课程标准”核心词的解读与实践研究[M].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7.
[3]刘加霞. 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