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体育教育:价值重构与实践路径的探索
陈剑楠
嘉峪关市第二幼儿园
幼儿园阶段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期,每天的跑跳玩耍看似普通,却在悄悄塑造他们的未来。这几年大家越来越重视体育教育,但走进幼儿园会发现,很多体育课还停留在 “排队做操” 的老路子上。有些老师怕孩子受伤不敢开展活动,家长也觉得 “体育就是锻炼身体”。到底怎么让体育课既有意义又有趣?我们得重新思考幼儿园体育教育的价值,找到更适合孩子的教学方法。
一、幼儿园体育教育的多维价值
(一)生理发展:给成长打基础
还记得中班刚来的乐乐,走路总是跌跌撞撞。那时候我就琢磨,得想点有意思的法子帮他锻炼。后来我们设计了 “小兔子跳荷叶” 的游戏,把软垫摆成一片片 “荷叶”,一开始乐乐连最简单的跳跃都费劲,经常从 “荷叶” 上掉下来,但小家伙特别要强,每天都追着我问:“老师,今天还玩跳荷叶吗?” 坚持了一个学期,乐乐不仅很少摔跤了,还能连续跳绳二十多个,小身板也结实了不少。其实幼儿期就是动作发展的黄金期,跑、跳、爬、投这些看似简单的动作,就像在给孩子的身体打地基,练好了以后走路、跑步都更稳当,身体也更健康。
(二)心理成长:在运动中收获自信
朵朵平时特别内向,说话声音小小的,和小朋友玩游戏都躲在后面。运动会报名,我鼓励她试试障碍跑,没想到她居然点头答应了。比赛那天,朵朵跑到一半突然被绳子绊倒,膝盖擦破了皮,当时我心都提到嗓子眼了,想着她肯定得哭着退场。结果她咬着嘴唇自己爬起来继续往前冲,等她冲过终点线,大家一下子把她围住,七嘴八舌地说 “朵朵你真棒”!从那以后,朵朵像变了个人,上课主动举手发言,玩游戏也愿意当 “小队长” 了。体育活动就像一个神奇的 “情绪释放站”,孩子们在摔倒又爬起来的过程中学会坚持,在完成挑战后收获满满的自信,每一次小小的突破,都是他们心理成长的养分。
(三)认知提升:在跑动中思考
有一回我们组织 “小小快递员” 的游戏,让幼儿按照地图提示,绕过障碍把 “包裹”送到指定地点。过程中他们要判断路线、计算距离,遇到障碍还得灵活调整策略。孩子们一边跑一边嘴里念叨着 “先向左转,再直走”。看着他们满头大汗却一脸得意的样子,我特别有感触。其实体育活动里藏着好多 “隐形课堂”,孩子们在摸爬滚打中,不知不觉就学会了观察环境、思考问题,这些能力比书本上的知识更宝贵。
(四)社会性发展:在游戏中学会相处
“老鹰捉小鸡”“拔河比赛” 这些经典的集体游戏,简直就是孩子们学习社交的天然课堂。记得带小班孩子玩 “老鹰捉小鸡” 时,场面那叫一个混乱。但慢慢地,他们开始懂得轮流当角色,会互相商量。体育活动就像一个缩小版的社会,孩子们在合作、竞争中学会分享、沟通,懂得遵守规则,也明白了团队的力量比一个人单打独斗强得多。
二、幼儿园体育教育面临的现实挑战
(一)观念偏差:体育课的 “尴尬地位”
和家长沟通时,经常能听到这样的话:“孩子上幼儿园不就是学认字、学数数吗?体育课随便上上就行了。” 这种观念导致体育课在幼儿园里特别 “尴尬”,经常被其他活动挤占,成了可有可无的 “边角料” 课程。更让人忧心的是,个别幼儿园为了吸引家长,打着 “特色教学” 的旗号,强迫小班孩子学跳绳,中班孩子练长跑,完全不顾孩子的身体发育规律。
(二)课程问题:枯燥的 “老三样”
现在不少幼儿园的体育课,还停留在 “排队、做操、解散” 的老模式。每天重复做广播体操,孩子们越做越没精神,有的偷偷玩手指,有的东张西望。有些老师怕麻烦,整节课就让孩子绕圈跑步,或者排着队轮流拍球,一个孩子玩,其他孩子只能干巴巴地等着,孩子们脸上一点兴奋劲儿都没有,这样的课堂,怎么能让孩子爱上运动呢?
(三)资源与安全:想开展活动却 “束手束脚”
场地小、器材少是大多数幼儿园的常态,。同时,安全问题是老师们头疼的。有一回,我想组织孩子们玩攀爬架,锻炼他们的胆量和协调能力,结果家长群里炸开了锅,最后只能无奈取消。其实像攀爬、追逐这些有挑战性的活动,对孩子的前庭觉发育和风险评估能力特别有帮助,但因为安全顾虑,很多有趣的活动都只能 “胎死腹中”,体育课变得越来越保守。
(四)家园协同不足:教育 “各唱各的调”
家长不理解体育的价值,幼儿园又没能及时沟通,导致家园教育严重脱节。有的家长觉得孩子在幼儿园运动量大,回家就不让孩子动了,天天窝在沙发上看电视、玩手机;有的老师想组织亲子运动活动,邀请家长来园一起参与,结果报名的寥寥无几。体育教育变成了幼儿园 “单打独斗”,效果大打折扣。
三、幼儿园体育教育的实践路径探索
(一)更新观念:重新认识体育课的价值
为了转变家长的观念,我们组织了 “家长体验日” 活动,邀请家长和孩子一起上体育课,组织“亲子障碍赛”,家长们和孩子手拉手,一会儿钻过 “山洞”,一会儿跳过 “小河”,累得气喘吁吁却笑得合不拢嘴。 我们还定期开展家长讲座,用乐乐、朵朵这些身边的真实案例,给家长们讲体育对孩子全面发展的重要性,慢慢地,越来越多家长开始重视孩子的体育锻炼了。
(二)创新课程:让体育课 “活” 起来
我们尝试把传统游戏和现代运动结合起来,开发了好多有趣的课程。比如把 “跳房子” 升级成 “数字跳房子”,在地上画好格子,每个格子里写上数字,孩子们边跳边认数字,还能练习加减法;把 “丢沙包”变成 “拯救小动物” 的故事游戏,孩子们要躲过 “大灰狼”。
(三)整合资源:解决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的难题
没有大操场,我们就想办法 “见缝插针”,把走廊、楼梯间都利用起来。在走廊设置了平衡区,铺上软垫,放上平衡木和梅花桩;楼梯间成了攀爬练习区,装上安全扶手和小梯子。没有专业器材,我们发动家长一起动手,用废旧纸箱做投掷箱,在箱子上画上门和窗户,做成 “小房子”;用塑料瓶装满沙子当保龄球,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
(四)家园社协同:形成教育合力
我们推出了 “家庭运动打卡计划”,鼓励家长每天抽出 15 分钟和孩子玩亲子游戏,并把照片或视频分享到班级群里。有的家长带孩子在小区里玩 “寻宝游戏”,藏一些小玩具让孩子找;有的和孩子一起跳亲子操,边跳边唱儿歌,氛围特别温馨。我们还和社区合作,组织孩子们去公园开展 “自然探索运动”。在草地上玩 “捉迷藏”,沿着小路比赛跑步,孩子们在大自然里尽情奔跑、嬉戏,既锻炼了身体,又亲近了自然。通过这些活动,家园社真正形成了教育合力,为孩子们的体育成长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幼儿园的体育课,不该是 “走过场” 的活动,而应该是孩子快乐成长的乐园。当我们重新认识体育教育的价值,打破传统教学的束缚,整合各方资源,就能让体育课变得有趣又有意义。看着孩子们在操场上奔跑、欢笑、挑战自我,我们相信,这些充满活力的童年时光,会成为他们一生的财富。未来,我们还会继续探索,让体育教育真正成为幼儿全面发展的助力器。
参考文献:
[1] 陈美松 . 体育游戏在幼儿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路径 [J]. 家长 ,2025,(09):13- 15.
[2] 蒋晨晓 . 幼儿体育课程生活化教学设计策略——以中班体育活动“ 小猪运西瓜” 为例 [J]. 读写算 ,2024,(31):116- 118.
[3] 谷长伟 , 谢慧松 . 我国幼儿园体育课程探究 [J]. 体育文化导刊 ,2024,(06):102-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