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中英语北师大版 Unit 5 Reading《Race to the Pole》教学设计

作者

曾华成

福建省德化第一中学 362500

一、教学目标

语言能力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与极地探险相关的词汇,如“pole” “expedition” “rival”等,以及描述探险行动、困难状况的短语和句型。在阅读时,能快速准确地获取文中两支探险队的关键信息,包括行程细节、应对困难的策略等,清晰概括文章内容,理解作者的叙事逻辑。

文化意识

通过了解极地探险这一特定文化现象,体会人类对未知世界探索的不懈追求,感受不同国家探险队背后的文化差异和团队精神。认识到极地探险在人类历史和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其所承载的勇敢、坚韧等精神价值的普适性。

思维品质

在分析两支探险队的竞争过程中,运用批判性思维,对比他们的准备工作、策略选择、应对困难的方式及最终结果,评价其优劣,形成自己独立的观点。在探讨探险精神时,发挥创新思维,思考这种精神在现代社会的新体现和新应用。

学习能力

在自主阅读课文时,学生学会运用略读了解文章全貌,精读掌握细节,自主解决阅读中的词汇和理解难题,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在合作学习中,积极与小组成员交流讨论,分享观点和资料,共同完成对探险故事的深入分析,培养团队协作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理解课文中关于极地探险竞赛的具体内容,包括两支探险队的准备、行程、遇到的困难及最终结果,掌握相关的词汇、短语与句型。

2.学会运用阅读技巧解读文章,完成阅读理解任务,如比较两支探险队的异同点。

难点

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探险者在极端环境下的心理变化和精神品质,挖掘故事背后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并能用英语准确表达自己的感悟。

三、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小组合作法、启发式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5 分钟)

【教师活动】

播放一段关于南极壮丽景色与恶劣环境的纪录片片段,展示冰天雪地的极地风光、呼啸的狂风、巨大的冰川裂缝等。播放结束后,提问学生:“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Antarctic? If you had a chance, would you like to go there? Why or why not?” 引导学生用英语描述对南极的印象,激发学生对极地探险的兴趣。

【学生活动】

学生被震撼的画面吸引,认真观看后积极回应教师提问,分享自己对南极的感受。

【设计意图】

利用视觉冲击力强的纪录片片段导入,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营造出与极地探险相关的情境氛围。通过引导学生描述和思考,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为后续课文学习做好铺垫。

(二)学生自主探究(10 分钟)

【教师活动】

指导学生快速浏览全文,运用略读技巧关注文章标题、图片说明以及每段的首句和尾句,初步了解文章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涉及哪些探险队以及他们的主要目标。圈出文中陌生的单词、短语,结合上下文、插图及词典猜测词义,像 “hasten”、“deplete”等,并划出文中描述两支探险队出发时间、路线、所遇困难及应对措施的具体语句。

【学生活动】

学生依照教师要求,先快速浏览获取文章概貌,了解到文章围绕英国和挪威两支探险队争夺到达南极极点展开。随后精读时,仔细标注生词,借助文中 “They hastened their pace to reach the pole before their rivals.” 的语境理解 “hasten”;认真划出相关语句,如 “Scott's expedition set out later than Amundsen's. They encountered strong winds and their supplies were quickly depleted. But they still tried to push forward.” 并记录重点。

【设计意图】

自主探究环节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运用略读和精读策略,独立获取文章的关键信息,解决词汇理解问题,深入剖析文本内容。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还能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为今后的自主学习奠定基础。

(三)合作学习(15 分钟)

【教师活动】

布置合作学习任务:各小组围绕课文深入探讨以下几个问题:“What were the main differences between Scott's and Amundsen's expeditions in terms of preparation, strategy, and result?”“What qualities did the explorers show during the race? And which quality do you think was the most crucial?”“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is race to the pole in our daily lives?”

【学生活动】

小组成员围坐在一起,热烈展开讨论。针对问题,结合课文细节与自身理解畅所欲言。

【设计意图】

合作学习环节为学生营造了一个交流互动的平台,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通过共同探讨问题,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深入分析两支探险队的情况,锻炼批判性思维,学会比较和总结。

(四)任务活动(10 分钟)

【教师活动】

布置任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创作一个关于 “我心中的探险英雄” 的故事脚本,故事可以是基于课文中的探险者,也可以是自己想象的新的探险人物。要求脚本包括探险背景、人物介绍、探险过程中遇到的至少两个重大困难及解决方法,以及故事的结局。

【学生活动】

学生分组投入创作,兴致勃勃地构思故事,发挥创意,塑造探险英雄形象。有的小组以 Scott 为原型,增加了新的困难如迷失方向,通过使用星星导航解决;有的小组创造了全新的探险团队,在沙漠探险中遭遇沙暴和水源断绝,依靠团队成员的智慧和团结克服困难。

【设计意图】

此任务活动将英语学习与创意写作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学生在创作故事脚本的过程中,需要深入理解探险主题,进一步巩固和运用所学的英语词汇和句型,提高书面表达能力。

(五)课堂展示(10 分钟)

【教师活动】

请各小组推选的代表依次上台,利用投影仪展示小组创作的故事脚本,同时讲解故事内容,包括探险背景、人物、困难及解决方法、结局等。要求其他小组学生认真倾听、观摩,做好记录,思考展示内容的合理性、创新性与完整性,有无可补充或质疑之处。

【学生活动】

小组代表上台,从容展示脚本,条理清晰地讲解故事,台下学生全神贯注,边听边记,积极举手互动,提出见解。

【设计意图】

课堂展示环节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和团队成果的平台,锻炼学生的公众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成果呈现能力。在展示过程中,学生能够巩固所学知识,从他人的展示中获取新的信息和启发,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六)课堂总结(5 分钟)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涵盖课文词汇、短语、句型,两支探险队的极地探险竞赛过程、结果、人物品质,小组讨论与任务活动收获等。着重强调探险精神的内涵和价值,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像探险者一样勇敢、坚定、团结,不断追求自己的目标。

【学生活动】

跟随教师引导,认真回顾知识、技能与情感收获,反思学习表现,明确努力方向,如部分学生意识到口语表达时词汇量不足,决心课后拓展积累。

【设计意图】

课堂总结有助于学生梳理知识体系,强化学习成效,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加深对重点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设计实施,学生在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课堂导入环节成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对极地探险的兴趣;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环节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任务活动和课堂展示环节提升了学生的创造力和语言运用能力。学生在表达对探险精神的理解时,语言表达还不够丰富和准确,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语言输入和输出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