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设计视角教师服饰的教育价值、现实问题及实践路径
唐进 夏俊辉
1.湖南师范大学附属滨江学校,长沙,410208 2.湖南农业大学体育学院,长沙,410128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探究服装设计视角下教师服饰的教育价值、现实问题,并提出实践路径。教育价值:服饰设计与教师职业形象的塑造;服饰色彩与课堂氛围的营造;服饰搭配与审美教育的开展。现实问题:服饰挑选欠规范,教学相悖少和谐;服饰搭配缺技巧,难融课堂氛围里;服饰文化认识不足,难以开展思政教育。实践路径:研服饰设计精髓,塑职业形象风采;服饰搭配映环境,课堂和谐育桃李;注重服饰的文化素养,传播服饰的审美价值。
关键词:服装设计;教师服饰;教育价值;现实问题;实践路径
引言
当前,国家虽然并未就教师统一着装问题做出明确规定,但对教师的着装礼仪提出了一些原则性的要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提出,教师应“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进一步明确提出,教师要“坚持言行雅正,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举止文明,作风正派,自重自爱”[1-2]。鉴于此,教师及教育管理者应当充分认识到服饰所承载的教育意义,并将其视为一项重要课题。
1服装设计视角下教师服饰的现实问题
1.1服饰挑选欠规范,教学相悖少和谐
在我国,教师面临着服饰选择上的困境,由于缺乏明确的规范指导和相关权威性文件的支持,他们的穿着风格大相径庭。部分教师的着装显得过于随意,而有些则过于正式,这种差异性使得教师难以树立统一且专业的形象。这种情况不仅可能会削弱学生的学习氛围,还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师的教学效果产生不利影响。通过查阅资料发现,教材中的服饰文化资源具有分散性与不均衡性,有的是提到一个服饰点,有的则是涉及到全篇文章,而教师的教学压力普遍较大,课堂节奏快,面对教材中零散的服饰文化知识,教师可能难以做到一套服饰设计适配当堂教学内容,如此就会造成服饰选择与教学内容的相互分离,同时又要考虑各个教授班级的教学进程问题。
1.2服饰搭配缺技巧,难融课堂氛围里
当前,我国教育体系中并未设立明确的规章制度来规定教师的着装需保持一致,同时,多数学校也未就此提出具体要求。即便有少数学校为教师定制了统一服装,其初衷也往往是为了在集体活动中展现教师队伍的整体风貌,而非日常教学的常规要求。教师着装风格的多样性,加之现行法律法规在教师服饰规范上的模糊性,无疑给学校管理层在维护校园形象与秩序方面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与不便。
首先,部分教师在选择服装时,往往只关注服装的款式和颜色,而忽视了服装与课堂氛围的匹配度与协调度。其次,不同的教师具有不同的审美观念,这就导致他们在服装选择上存在较大的差异。一些教师的着装过于随意或前卫,与课堂的传统氛围不相符,从而影响了课堂氛围的营造。
1.3服饰文化认识不足,难以开展思政教育
当前,部分教师在接受教育时,可能未接受过系统的服饰文化教育,导致对服饰文化的认知不足。在探讨汉服这一传统服饰时,当前许多教师往往仅停留在对其外在形态的描绘上,比如强调其宽大的袖袍与飘逸的裙摆,却未能深入挖掘并传授汉服背后所蕴含的深厚礼仪文化与悠久历史意义。此外,这部分教师可能对服饰文化这一同样承载着深厚历史与文化内涵的领域,展现出相对较少的兴趣与关注度。他们或许认为,服饰文化虽然丰富多彩,但与他们的核心教学任务——文学与语言的教学——相比,并不占据同等重要的地位。这就导致了学生无法从课堂氛围中感知到服饰文化的魅力和价值,进而影响课堂思政教育的开展与实施。
2服装设计视角下教师服饰的实践路径
2.1研服饰设计精髓,塑职业形象风采
教师首先要明确服饰设计学习的目的与重要性,即提升个人形象,增强课堂吸引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传递文化理念与审美素养。通过服饰设计方面的学习,教师可以更好地展示学科特点,营造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其次,教师需要了解服饰设计的基本原理(包括体型要素,发型要素,化妆要素,服装款式要素等),色彩搭配,面料选择等基础知识。明确自己的体型是标准型,梨型,还是倒三角型,苹果型,沙漏型以及矩型等。
此外,教师还需要明白服装的各种款式,在20世纪50年代,迪奥品牌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对服装美学的深刻理解,将字母H、A、X、S、O等概括为服装的廓形,每种款型的服装都有自己的特征及适合的人群。以H型和A型为例,H型这一廓形强调直线条的流畅与简洁,上下宽度基本保持一致,宛如英文字母“H”。它展现了中性的干练与优雅,适合各种身材的女性穿着,尤其是想要营造简约、利落形象的女性。而A型服装的设计特点是上身较窄,自腰部开始逐渐放宽,形成上小下大的轮廓,如同英文字母“A”。这种设计能够很好地修饰腰部线条,凸显下半身的丰满感,非常适合梨形身材或想要展现甜美,浪漫风格的女性。
2.2服饰搭配映环境,课堂和谐育桃李
首先,教师需要了解教学环境,通常包括教室、讲堂、办公室等。不同的环境对教师服饰的要求也有所不同。例如,在正式的讲堂或重要场合,教师可能需要穿着更为正式、庄重的服饰;而在日常教室授课时,则可以选择更为舒适、自然的着装,以促进与学生的亲近感和课堂交流效率。
其次,教师需要考虑课堂教学内容,通常涵盖了古今中外文学、语言、文化等多个方面。在选择服饰时,可以考虑与教学内容相呼应的元素。例如,在讲解古代文学作品时,可以选择具有古风元素的服饰,如汉服、唐装等,以此作为连接古今的桥梁,加深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和感受;在讲解现代文学作品时,则可以选择更为现代、简约的着装,如优雅连衣裙、简约衬衫与长裤、及针织衫与长裙,以贴近当代审美,促进学生对现代文学作品的情感共鸣和深入思考。
2.3注重服饰的文化素养,传播服饰的审美价值
教师作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角色,其服饰选择不仅关乎个人形象,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素养和审美价值。教师应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中的服饰元素,传统服饰文化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演变出形式多样的服饰类型,如汉服、唐装、旗袍等,通过深入挖掘民族文化中的核心精髓,不仅能够揭示传统服饰的独特韵味,促进这一文化瑰宝的传承与发展,还能巧妙地将现代设计思潮融入其中,赋予传统服饰以时代新貌。例如,对于汉服的创新设计,教师可以尝试更加柔和或对比鲜明的色彩搭配,如米色、浅棕色等温馨色调,以及运用对比色和相似色搭配来营造不同氛围,同时,可以引入现代几何图形,如回纹、菱形、波浪纹等,同时保留传统的动物纹(如龙、凤)和植物纹(如牡丹、莲花),通过重新排列组合,形成新的图案风格。
结语
教师的每一个言行举止,直接且深远地影响着学生的成长轨迹。教师服饰虽是日常生活中的点滴,但在学生注意力、师生关系、教学质量等却存在影响,面对这些影响,教师要尽量在服饰的点滴上做好榜样,给学生们营造一个好的成长环境。教师的服饰搭配要严谨、适度,以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目的,通过服饰彰显个人身份、气质特点,更好地提高教学的效果和教师自己的威信,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韦章聪.谈小学教师的服饰礼仪[J].西部素质教育,2017,3(01):275-276.DOI:10.16681/j.cnki.wcqe.201701208.
[2]索晶晶.幼儿教师服饰的教育价值及其实现路径[J].河北教育(综合版),2023,61(03):48-49.
[3]张家军,龙玉雕.传统教师的道德形象、形成路径及其启示[J].教育科学研究,2020,(03):7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