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中幼儿实践动手能力培养方法分析
范东艳
河北省承德市鹰手营子矿区实验幼儿园,河北承德 067200
摘要:学前阶段是幼儿综合素质形成的关键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对于幼儿的认知发展、思维能力有着深远的影响。基于此,从三方面分析学前教育中幼儿实践动手能力培养方法,包括开展自主游戏探索、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结合科学实验活动共三方面内容,希望研究能够为学前教育中幼儿实践动手能力的有效提升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学前教育;幼儿;实践动手能力
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教育观念的转变,学前教育的关注重点逐渐从单一的知识传授转向幼儿能力的全面培养,幼儿实践动手能力便属于其中关键。幼儿动手能力不仅涉及物理层面的操作技巧,还包括认知能力、创新思维等方面,如何有效地培养幼儿实践动手能力,已经成为当前学前教育研究中的热点课题。
1.开展自主游戏探索
在学前教育阶段,幼儿的动手能力培养对于其认知发展和全面素质提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自主游戏是激发幼儿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能够促进其独立思考、问题解决能力发展,教师应针对性创设适宜的游戏环境,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兴趣点,精心选择游戏材料,保证其符合幼儿的感知发展规律,且具备较高的可操作性和互动性。例如,可以在教学区域内设置一个模拟的小超市,提供各种食材的模型、购物清单、相关道具,激发幼儿参与角色扮演的兴趣。其中,模型应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且材质安全、无害,教师还需确保游戏材料的多样灵活,避免设置过于单一或复杂的材料,以此帮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品的特性,并通过反复操作积累实践经验[1]。
自主游戏不应局限于物理操作的练习,还应注重思维能力的锻炼,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一些情境性的问题,鼓励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进行自主探究。如在小超市的游戏中,教师可以提出“如何将购物清单上的物品按照特定的规则分类”这样的任务,引导幼儿通过合作、观察、讨论来完成任务。在幼儿开始进行物品分类时,教师应尽量鼓励幼儿自主思考和动手操作,如幼儿面对一个装有多个物品的购物篮时,可能会先抓取一个瓶装饮料,按照液体类进行分类。这时,教师可以提出启发性问题:“这个瓶子是放在哪个区域呢?它是用于做什么的?是不是应该放到‘饮品’的地方呢?”通过提问,教师能够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分类规则,同时促使幼儿在实际操作中进行反思。而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应鼓励幼儿一起总结本次分类活动的经验,教师可以问:“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分类方法?你觉得哪些物品很容易分类,哪些物品比较难?”,这有助于幼儿将具体的实践经验转化为抽象的认知成果,并且能够巩固其在活动中的学习内容。
2.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在学前教育中,教师的指导作用不仅体现在课程内容传授上,还应体现在对幼儿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中。以手工课程为例,教师可通过提供恰当的指导,帮助幼儿在实践中找到成就感,激发其探索兴趣。具体来说,教师在设计手工活动时,应注重游戏与任务设定合理性,避免过度简化或过度复杂化,保证活动的挑战性适中,以此促使幼儿在动手操作中不断积累经验。同时,教师应通过精心策划活动步骤,并适时提供示范和操作技巧,帮助幼儿理解活动目标,掌握基本的操作方法。以剪纸活动为例,教师可通过示范剪纸的基本技巧,教会幼儿如何准确地使用剪刀,如何依照图案进行裁剪,同时也需注意让幼儿有充分的时间去操作,避免过于急功近利的干预。此外,教师应在活动中提供及时鼓励与积极反馈,并根据幼儿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同时避免过度干预,给幼儿留出充分的空间探索,这可以更好培养幼儿的实践动手能力[2]。
例如,在“春天”主题剪纸活动中,教师准备了不同颜色的纸张、剪刀和模板,引导幼儿通过剪纸来表现春天的景象,并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创作。教师可首先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思考春天的景象:“春天有哪些特点?我们可以用哪些形状来表现春天的事物?”,并示范如何正确地拿剪刀,如何沿着线条剪裁,并提醒幼儿注意安全。如幼儿在剪纸过程中出现剪刀握持不当、剪纸线条不整齐等错误操作,教师不应直接干预,而是可以通过问题的形式进行引导:“你觉得这张纸的边缘是不是很整齐?我们应该怎么调整才能使它看起来更好?”,必要时可协助幼儿调整剪刀的持握方式,或者提醒他们剪纸时的坐姿。随着活动的深入,教师应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和兴趣进行创作,活动可由此取得预期成效。
3.结合科学实验活动
科学实验活动为学前教育提供了一个独特的途径,可通过直接的动手实践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能力,以及动手操作技巧。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精心设计实验内容,让幼儿亲自参与到实验过程中,幼儿年龄特点也需要得到充分考虑。可考虑开展“水的浮沉”实验,该科学实验活动简单易行,能够直观地展示物理现象,适合幼儿在动手操作中探究事物的规律。在该实验中,教师应介绍实验的基本步骤,并注重用简明易懂的语言描述实验现象,以确保幼儿能够充分理解实验的目的和操作步骤。同时,应鼓励幼儿亲自动手选择实验材料,并在实验过程中适时提出问题,如“你认为这块石头会浮在水面上还是沉下去?”或“为什么这个橡皮球会浮在水面?”,培养其主动思考和动手的积极性,进一步深化实验的学习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科学实验活动应注重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在许多实验中,幼儿可以两人一组或小组合作进行,教师应鼓励互相协作,分享操作经验和实验结果。如在“水的浮沉”实验中,幼儿可以分组进行实验,每组成员负责不同的实验任务,如选择物品、记录观察结果等。通过合作,幼儿可更好提高动手能力,形成团队合作意识,其沟通能力也能够同时提升,辅以教师的适时指导,可激励儿童在小组讨论中共同探索问题答案,真正实现共同进步。
结论:随着教育理念的持续更新,幼儿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将更加注重个性化与多元化的教育方法。只有进一步整合现代科技与教育手段,创造更加多样化的学习环境,才能够为幼儿实践动手能力培养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与可能性。
参考文献:
[1]刘瑞英.在幼儿园实践活动中培养幼儿动手能力的方法探究[J].教师博览,2024,(27):79-81.
[2]王春华.在自主游戏中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的实践[J].求知导刊,2024,(07):134-136.
作者简介:范东艳(1978—),女,汉,河北承德人,本科,鹰手营子矿区实验幼儿园教师,主要研究方向: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