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树成荫》的人物形象与演唱技巧分析
徐传智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
一、人物形象分析
在学习和演唱歌剧咏叹调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了解咏叹调的有关背景知识,以便于我们在演唱时更好的代入剧中角色,了解角色的性格特点,体会角色的内心变化,以达到更好的演唱效果。
歌剧《塞尔斯》创作于巴洛克时期,这个时期始于17 世纪的意大利,紧随文艺复兴时期后,受到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文化发展的重大影响。巴洛克时期兴起的正歌剧正是影响亨德尔创作的主要音乐体裁。
歌剧《塞尔斯》的背景故事发生在公元前 5 世纪,主要讲述了身为波斯国王的塞尔斯,在发动对希腊的残酷战争期间,背弃自己的王后,爱上自己兄弟的恋人,并千方百计拆散他们。最后阴谋暴露,有情人得以终成眷属。整个故事揭示了战争的血腥和人性的丑陋。歌剧的开头是塞尔斯对一棵高大的梧桐树的赞美,他对它十分赞赏,于是用黄金装饰了它,并为它写了一首颂歌,这首歌便是《绿树成荫》。有趣的是歌剧中的“塞尔斯”是一个残暴君主的负面形象,亨德尔却赋予他一段明亮且光辉的重要唱段。
《绿树成荫》这首咏叹调,出现于歌剧《塞尔斯》中第一幕第一场,塞尔斯在他的王宫后花园里,看着暴风雨洗礼后枝叶清亮、高大葱郁的树木,不由得心醉神迷,对着这大自然馈赠的美景发出由衷的赞美。这里作者通过歌剧人物对美好自然风景的喜爱表达了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而对大自然那迷人景色的赞美之情,也正好是巴洛克时期人文主义的体现。
二、演唱技巧分析
咏叹调《绿树成荫》是并列单二部曲式结构,全曲一共63 个小节,A乐段由宣叙调开始,至B乐段转为咏叹调。A乐段节奏为4/4 拍、A大调,经过间奏后变为 3/4 拍、G 大调。这首咏叹调结构虽然简单,但与人物形象把握不同的是,这首歌在演唱时也会运用到很多声乐方面的技巧。这一部分笔者根据自己的亲身演唱实践对演唱这首男中音咏叹调进行分析。
首先是歌词的发音,意大利语由元音和辅音组成,元音占字词的比例较大,容易拉长音,有着其他语言无法达到的流畅性与乐感性,所以一定要注意元音和辅音的演唱。由于意大利语和汉语的发音规律有根本上的区别,所以我们不了解它的咬字吐字方法以及字词上的含义时,非但不能规范声音,还会形成提喉头、挤嗓子等一些不良的习惯。笔者认为在这首作品中需要注意的是大舌音的练习,大舌音也就是平时说到的弹舌音,是舌头在放松的状态下,通过气流的冲击使舌头震动而产生的声音。在意大利语中,通常是用“r”来体现大舌音的,而在这首咏叹调中也有一些这种发音,比如第1 小节的“Fron”和第3 小节的“per”等等。所以,演唱意大利语歌曲不可避免的需要学习大舌音,在平时要多加练习,熟练掌握大舌音,并将其带入到演唱当中。
其次就是演唱时气息的运用,气息是支撑整个演唱的关键,需要演唱者具备良好的气息支持,以保证演唱时声音更加持续清晰。这部作品中的弱起很多,而且乐句之间衔接紧密,所以在演唱时应注意气口的控制和把握,短促的吸气训练是很重要的。这首作品的咏叹调部分多采用长乐句,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每一个气口,确保每个乐句在演唱之前都吸足气,从而有足够的气息支撑乐句演唱时的完整性,以及力度的变化。如咏叹调乐段的第一句“Om-bramaifu”,第一个发出的音“o”要在拖够六拍的基础上做渐强处理,如果气息不足,就会出现乐句演唱不完整以及歌词唱虚的现象。在这之后,出现了多次八分休止弱起,后面紧跟“so-a-vepiu”,即便这部作品的速度是“慢板”,但八分休止在曲中相对来说还是较短,这时就需要采用短促快呼吸的方式,确保气息充足,演唱流畅,而不会出现气不够用或乱加气口的问题。所以我们在练习的过程当中,也要加强气息训练,从而更好地演唱作品。
有正确的演唱技巧固然重要,但是更离不开个人的努力练习,只有在平时练习的过程中,多听、多看、多唱、多思考,体会作品所要表达的内容,才能够深入地理解作品,更好地将作品演绎出来。
结语
《绿树成荫》是亨德尔歌剧《塞尔斯》中的咏叹调,塞尔斯这一角色在亨德尔的创作下更是栩栩如生。笔者通过对咏叹调《绿树成荫》的人物形象以及演唱技巧的分析研究,对西方歌剧咏叹调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在学习和演唱咏叹调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演唱者具有扎实的演唱技巧,还需要演唱者不断提高个人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修养,只有经过不断的练习,观看和体会,才能够把剧中角色更好的进行演绎,将这首经典的作品更好的呈现给观众。
参考文献
1. 白明辉 . 咏叹调《绿树成荫》的艺术特征与演唱分析 [J]. 艺术家 ,2023,(07):44-46.2. 严浩 . 浅析亨德尔《绿树成荫》中的巴洛克风格 [J]. 艺术家 ,2023,(06):44-46.3. 刘佳彬 . 声乐演唱分析——以歌曲《绿树成荫》为例 [J]. 戏剧之家 ,2020,(21):83-84.4. 曹石 . 论歌剧选段《绿树成荫》的演唱技巧及情感表达 [D]. 吉林艺术学院 ,2016.5. 刘庆华 . 基于亨德尔《绿树成荫》巴洛克美学特征分析 [J]. 北方音乐 ,2015,35(17): 35+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