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幼儿园小班劳动教育实施的优化策略

作者

支晓雨

昆山市张浦镇新吴幼儿园

【摘 要】本研究聚焦于优化幼儿园小班幼儿劳动教育的实施策略。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劳动教育受到高度重视,但当前小班幼儿劳动教育存在边缘化、形式化、功利化等问题,缺乏针对性的实施方式。通过对幼儿园小班劳动教育的实施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发现主要以自我服务劳动教育为主,融入一日生活各个环节,包括五大领域中的劳动教育、劳动主题活动和值日生劳动等形式,且组织方式以个别指导为主。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从教师、幼儿园和家庭三个层面提出优化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小班幼儿;劳动教育实施;优化策略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劳动教育。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 劳动是人类生活的基础,渗透于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个体特别是幼儿的成长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本研究通过对幼儿园小班劳动教育的实施现状进行研究,提供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将劳动自然融入孩子的日常生活,丰富劳动活动方式,逐步构建整合型劳动教育实践体系,让幼儿树立正确劳动价值观,主动参与劳动,在劳动中锻炼自我、发展自我,成为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完整儿童。

一、当前小班幼儿劳动教育的实施形式

1.以自我服务劳动教育为主

幼儿园小班幼儿的劳动教育主要以自我服务劳动为主,这是基于幼儿身心发展阶段特点的合理选择。自我服务劳动包括穿衣、吃饭、洗手、整理玩具等基本生活技能。通过这些活动,幼儿不仅能够学会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还能在劳动过程中体验到成就感,增强自信心。

在实践中,教师会结合幼儿的兴趣和年龄特点,设计适宜的自我服务劳动任务,如通过游戏化的方式教授穿衣技巧,或者在餐前引导幼儿参与分发餐具等。这些活动既符合幼儿的发展需求,又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和习惯。

2. 一日生活中的劳动教育

幼儿园小班幼儿的劳动教育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巧妙地融入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形成了多元化的开展形式。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教师都会抓住机会进行劳动教育。例如,在入园时引导幼儿自己整理书包和衣物等。这些看似简单的活动,实际上都是对幼儿劳动能力的培养。

(1)五大领域中的劳动教育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通常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五大领域。在这些领域中,劳动教育也被巧妙地融入其中。如在健康领域,通过体育活动锻炼幼儿的体力和耐力,为劳动打下基础;在社会领域,通过角色扮演游戏让幼儿体验不同职业的工作,理解劳动的价值和意义。

(2)劳动主题活动

幼儿园还会定期举办劳动主题活动,如“小小清洁工”、“种植小能手”等,让幼儿在特定的情境下体验劳动的乐趣和成就感。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幼儿的劳动经验,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环保意识。

(3)值日生劳动

值日生制度是幼儿园小班劳动教育的一大特色。通过轮流担任值日生,幼儿可以参与到班级的日常管理中来,如打扫卫生、整理书架等。这不仅增强了幼儿的责任感,还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了分工合作和相互帮助。

3.组织方式以个别指导为主

由于幼儿园小班幼儿的年龄较小,个体差异较大,因此在劳动教育的组织方式上,教师主要以个别指导为主。

在个别指导过程中,教师会根据每个幼儿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劳动教育计划。对于能力较强的幼儿,教师会给予更多的挑战和机会;对于能力较弱的幼儿,教师则会给予更多的鼓励和支持。这种个性化的指导方式不仅有助于幼儿更好地掌握劳动技能,还能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优化当前小班劳动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一)教师层面

1.树立正确劳动教育观念,提高专业素养

在新时代背景下,教师应持续更新劳动教育观念,全面而准确地理解劳动教育的内涵,避免认知片面化。针对小班幼儿,教师需特别注重培养其劳动兴趣,在设计与组织活动时,要确保活动既能提升幼儿基本的自我服务能力,又能激发其对劳动的内在兴趣,防止因认知偏差导致的行为误导。同时,教师应不断提升个人专业素养,主动汲取劳动教育相关知识,如利用多媒体平台学习典型案例,通过实践探索不断完善自我。

2.结合小班幼儿的特点,完善劳动教育实施

针对小班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教师在开展劳动教育时应贴近幼儿生活实际,从幼儿视角出发,设计符合其身心特征的劳动教育活动。鉴于小班幼儿活泼好动,教师可将劳动融入游戏中,使劳动成为幼儿喜爱的游戏形式,增强活动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此外,教师还应注重劳动教育的多元化,除自我服务劳动外,还应积极组织其他形式的劳动教育,如通过五大领域课程的渗透教育或利用班级现有资源,如自然角、角色扮演区、美工区等,开展多样化的劳动实践活动。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注重示范作用,确保幼儿真正参与,避免形式主义,让幼儿在体验式游戏和生活中体验劳动的乐趣。

3.优化评价方式

教师应重视对幼儿劳动成果的评价,确保评价贯穿劳动全过程,并具有针对性,避免评价语言的泛化。评价内容应涵盖劳动知识、技能、情感及态度等多个方面,以鼓励性评价为主,避免打击幼儿的自信心和积极性。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联动家长共同进行评价,使劳动教育在幼儿园和家庭中一以贯之。

(二)幼儿园层面

1.提高重视程度,建立和完善劳动教育体系

鉴于我国劳动教育起步较晚,尚未形成系统的培养模式,幼儿园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依据相关政策性文件,如《纲要》、《指南》等,结合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规律,构建适合本园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为教师提供科学、合理的劳动教育指导。此外,幼儿园还应为教师提供专业培训,如邀请专家讲座、外派学习等,并定期组织劳动教育研讨会,促进教师间的经验交流,推动幼儿园劳动教育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2.合理利用现有资源,积极开展各类劳动主题活动

在具体实施中,要合理利用现有资源,避免资源浪费。如儿童小厨房,可以定期举办包饺子等烹饪活动,小班拌馅、中班和面、大班包饺子,根据幼儿的发展程度安排不同的分工。除特殊节日以外也要积极组织各类劳动教育主题活动,如整理大比拼、义卖会等,营造园内浓厚的劳动教育氛围。除了园内资源,也可以合理利用家庭、社区资源,拓展劳动教育的广度和深度。

(三)家庭层面

1.增强认知,以身作则

家长应转变传统观念,认识到劳动教育对于低龄幼儿的重要性,它既是基于当前生活的教育,也是为未来生活做准备的教育。因此,家长应避免过度溺爱、包办替代等行为。同时,家长的教养方式对幼儿劳动认知、态度、行为及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影响。家长应以身作则,通过实际行动引导幼儿感知、体会、热爱劳动。

2.积极配合,加强沟通

家长应积极配合教师布置的合理任务,如因时间冲突或工作繁忙等问题无法完成,应及时与教师沟通,避免敷衍了事或弄虚作假等行为对幼儿造成不良影响。如有富余时间,家长可主动向教师反馈幼儿在家中的劳动情况,加强家园沟通与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推动幼儿劳动教育的发展。

综上所述,通过这些优化策略的实施,旨在将劳动自然融入孩子的日常生活,丰富劳动活动方式,构建整合型劳动教育实践体系。这不仅有助于幼儿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主动参与劳动,还能在劳动中锻炼自我、发展自我,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因此,本研究认为,只有教师、幼儿园和家庭三方面共同努力,才能真正推动小班幼儿劳动教育的有效实施,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