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文化自信背景下群众文化与音乐审美的融合
章云燕
浙江省海宁市文化馆 314400
摘要 在文化自信的背景下,推动群众文化与音乐审美的融合已成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策略。音乐作为文化的载体,不仅能够传递情感和思想,还能够促进文化认同感的增强。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如何通过音乐审美提升群众文化的吸引力,成为文化建设的重要课题。通过音乐的形式,可以有效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既保持文化的传承,又适应时代的变革。本文旨在探讨文化自信背景下,如何通过音乐审美促进群众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关键词:文化自信;群众文化;音乐审美;融合策略
文化自信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在全球化背景下对本国传统文化的坚定信心与传承。在此背景下,群众文化的建设需融入音乐审美元素,以增强文化认同感和凝聚力[1]。通过将音乐与群众文化相结合,不仅能拓宽文化表达的形式,还能提升文化传播的效力,推动中华文化的全球传播。
一、群众文化与音乐审美的融合意义
1.丰富文化表达
群众文化与音乐审美的融合能够为传统文化的表达形式增添新的维度。音乐作为一种富有情感的艺术形式,能够通过旋律、节奏和和声等元素,将群众文化中的思想、情感和故事传递得更加生动和深刻。这种融合有助于赋予传统文化更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推动其更广泛地传播和接受。
2.提升群众文化的吸引力
将音乐审美融入群众文化中,可以增强文化活动的吸引力和参与感。音乐具有普遍的魅力,能够打破语言、地域和文化差异,吸引不同群体的参与与关注。通过这种融合,群众文化可以更加接地气,更加贴近大众的审美需求,从而提高其影响力和传播力。
3.促进文化传承与创新
音乐审美的引入有助于推动群众文化的创新与发展。通过对传统文化元素的重新审视与演绎,结合现代音乐的表现手法,可以创造出既有传统根基又符合现代审美的文化产品。这种创新不仅促进了文化的传承,也为群众文化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和动力。
二、文化自信背景下群众文化与音乐审美的融合策略
1.开展丰富的群众文化活动
在文化自信背景下,群众文化与音乐审美的融合需要通过丰富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来实现。群众文化活动不仅为人们提供了参与和体验的机会,还能够通过音乐元素的加入提升活动的吸引力和参与度[2]。这些活动包括节庆庆典、文艺汇演、音乐会等,通过文化活动的组织和传播,可以增强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提升音乐审美的价值。
例如,组织具有地方特色的音乐节庆活动,如传统节日时的民乐演奏、民间歌舞表演等,通过与群众文化深度融合,展现本土文化的独特魅力。在这些活动中,可以邀请当地居民参与表演,增强群众的参与感和归属感。通过线上和线下平台的结合,扩大活动的覆盖面,使更多的人能够体验到音乐与文化的融合。地方文化中心可以依托社区和地方组织策划具有地域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例如,在春节期间,组织“乡土歌舞大联欢”,通过民乐、传统舞蹈等形式传承传统文化,并吸引年轻人参与。通过短视频平台直播这些活动,能够让更广泛的受众看到,并参与其中,增强文化活动的影响力。
2.通过音乐表演提升审美价值
在融合群众文化与音乐审美的过程中,音乐表演是提升审美价值的重要途径。通过精心策划的音乐表演,可以让受众在听觉享受的同时,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化的内涵。音乐表演不仅要注重艺术的表现力,还应结合群众文化的特色,以增强文化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例如,举办“乡村音乐节”等活动,邀请本土音乐人演绎富有地方特色的音乐作品。通过在表演中加入地方特色的乐器、舞蹈和歌曲,能够生动展现地方文化的魅力,并带动更多人关注和参与。此类活动通过演绎传统音乐作品和创新音乐形式的结合,不仅提升了音乐的审美价值,也增强了群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在实际实施中,可以邀请专业艺术家与当地群众音乐团体合作,共同举办定期的音乐表演活动。例如,组织“传统民乐与现代音乐的跨界演出”,让传统的民乐与现代流行元素相融合,为受众提供耳目一新的音乐体验。
3.优化音乐审美的感知方式
在融合群众文化与音乐审美的过程中,优化音乐审美的感知方式至关重要。通过调整受众对音乐的感知方式,可以让他们更深刻地理解和欣赏音乐的内涵。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为受众提供更丰富的音乐体验方式,包括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的运用,使受众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音乐的多维度魅力。
例如,在群众文化活动中,通过音乐表演与VR技术的结合,观众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传统音乐的演绎过程,增强其对音乐审美的感知深度。同时,借助大数据分析,能够根据受众的兴趣和需求,推送个性化的音乐内容,提高受众的参与感和满意度。这种个性化的音乐体验方式,不仅能够提高音乐的传播效果,还能够帮助受众更加深刻地体验和理解音乐的多重价值。在实际实施中,可以与科技公司合作,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音乐VR应用,通过虚拟演唱会、虚拟博物馆等形式展现音乐与文化的融合。通过社交媒体平台进行推广,让更多的受众能够通过新媒体技术进行参与和体验。
4.丰富多种舞台的艺术表演形式
丰富多种舞台的艺术表演形式是推动群众文化与音乐审美融合的关键策略。通过多样化的舞台形式,能够让不同文化背景的受众在多元的表演形式中找到共鸣,从而提高文化活动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例如,组织“文艺大篷车”进乡村活动,让地方文化通过巡演的方式进入到各个社区和乡村。通过歌舞、戏曲、民乐等多种形式的融合演出,能够展示丰富多彩的文化内容,提升艺术的互动性和参与感。同时,可以通过创新的舞台设计和舞美效果,提升观众的视觉享受,进一步增强艺术表演的综合吸引力。在实际实施中,可以与地方文化馆、艺术团体合作,定期组织多元化的艺术演出。比如,可以尝试将传统的戏剧、舞蹈、民乐等形式与现代的数字舞台技术结合,打造创新的舞台效果。通过线上直播、短视频等新媒体方式推广这些艺术表演,使其能够覆盖更广泛的受众群体。
结语
在文化自信的引领下,群众文化与音乐审美的融合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对现代文化创新的回应。通过多元化的文化活动和音乐表现形式,可以更好地激发人民群众的文化自信和审美情感,增强民族凝聚力。未来,应进一步探索音乐与群众文化融合的途径,推动文化自信在全民心中扎根,使其成为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促进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加珍.文化自信背景下群众文化与音乐审美融合研究[J].美化生活, 2023(1):3.
[2]钟先敏.探究文化自信背景下群众文化与音乐审美的融合[J].中国民族博览, 2023(11):171-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