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三式循环:基于联盟视导提升乡村教师师幼互动能力

作者

姚翠

淳安县文昌镇中心幼儿园 311700

摘要:本研究聚焦乡村学前教育中教师师幼互动能力提升问题,鉴于乡村教师受地域、资源局限,师幼互动存在方式僵化、引导浅表等困境,创新性提出 “三式循环:基于联盟视导提升乡村教师师幼互动能力” 模式。该模式含观摩学习、实践打磨、优化提升三环节,形成持续进阶闭环。联盟视导团队深入乡村园所,先行精准摸底,引导教师学习先进理念与技巧;教师据此实践,个人与团队协同发力,探索适宜互动策略;再经专家指导、反思沉淀优化互动细节。实践案例表明,此模式有效改善乡村师幼互动状况,提升教育质量,为乡村学前教育发展提供新思路,助力其迈向振兴之路。

关键词:联盟视导;乡村教师;师幼互动能力;三式循环

本文系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 2024年度一般规划课题“全域视导:山区幼儿园保教质量托底共富教研新机制研究”的阶段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24S0029

在乡村学前教育领域,师幼互动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成长与发展,然而当前乡村教师师幼互动能力不足成为制约乡村学前教育提升的关键瓶颈。乡村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偏远、培训资源匮乏等因素,教师在与幼儿互动过程中,往往存在互动方式单一、缺乏深度引导等问题,难以满足幼儿多元发展需求。

为突破这一困境,“三式循环:基于联盟视导提升乡村教师师幼互动能力” 模式应运而生。此模式构建起观摩学习、实践打磨、优化提升的闭环体系,借助联盟之力,整合城乡学前教育资源。通过视导团队深入乡村幼儿园精准探底,助力乡村教师开启从理论学习到实践运用,再到反思优化的成长之旅。

一、联盟视导模式概述

(一)联盟视导的定义与特点

联盟视导是指在教育联盟内部,由联盟成员或相关管理机构对成员学校进行的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指导和评价活动。其特点是注重联盟成员之间的资源共享、经验交流和合作发展,旨在通过外部监督机制推动成员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育质量。

(二)联盟视导在乡村幼儿教育中的应用价值

联盟视导能够促进乡村幼儿园与城市或优质幼儿园之间的资源共享,如教学材料、师资力量、教育理念等,为乡村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资源支持。

通过联盟视导,乡村教师可以与其他幼儿园的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分享教学经验,借鉴优秀做法,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二、三式循环策略:提升乡村教师师幼互动能力的路径

(一)观摩学习,开启试导前奏

1.多元园所观摩

组织乡村教师前往联盟内不同层次、特色的幼儿园进行观摩。不仅包括城镇优质示范园,展现前沿的师幼互动模式与丰富教学资源利用方式;还有同区域发展稍好的乡村中心园,其经验更贴合乡村实际,易于借鉴。观摩涵盖各类教学场景,如科学探索活动中教师如何巧妙提问激发幼儿好奇心,艺术创作环节怎样引导幼儿自由表达,让乡村教师拓宽视野[1]。

2.线上案例研习

搭建线上资源平台,收集各地优秀师幼互动案例视频、教学实录等。教师利用业余时间观看,在平台交流区分享心得,引导教师关注细节,像教师蹲下与幼儿平视交流的肢体语言、用故事引导幼儿解决冲突的言语技巧,为后续试导阶段积累间接经验[2]。

(二)实践打磨,落地师幼互动变革

1.个人实践探索

教师依据前期观摩学习所得,结合本班幼儿个性特点,制定个人实践计划。选择如绘本阅读、区域游戏等环节重点突破,尝试运用新互动策略,如开放式提问、鼓励幼儿自主发起活动等。每周至少进行三次实践尝试,详细记录幼儿参与度、专注时长、情绪变化等,形成个人实践档案,方便自我反思与后续对比[3]。

2.团队协同实践

园内教师分组协作,共同设计教学活动与游戏方案,融合多种互动技巧。一组教师负责组织活动,其他组观察记录,重点关注师幼互动环节。课后团队复盘,交流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如幼儿兴趣转移时教师如何灵活引导,不同性格幼儿对互动方式的反馈差异,集思广益优化方案,提升团队整体师幼互动水平。

(三)优化提升,雕琢互动品质

1.专家入园精修

视导团队定期邀请学前教育专家入园。专家针对乡村教师实践中的共性难题,开展工作坊式培训,如 “个性化师幼互动策略构建”。结合园内真实案例,专家现场示范纠错,指导教师精准把握幼儿需求,优化互动回应方式,提升互动深度与质量,让教师获得专业理论与实操技能的双重滋养。

2.反思迭代推进

教师建立日常反思机制,每日撰写简短反思笔记,回顾当天师幼互动亮点与不足;每月开展园内反思分享会,教师展示实践成果、剖析问题,共同研讨解决方案,梳理出适合本园的师幼互动优化策略清单。视导团队依据清单跟踪教师后续实践,确保优化落地,开启新一轮更高质量的三式循环,持续提升乡村教师师幼互动能力,为乡村学前教育注入活力。

三、案例分析:基于联盟视导的乡村教师师幼互动能力提升实践

(一)试导探底,明确问题

联盟视导团队初次入园,通过一周的密集观察发现诸多问题。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多采用灌输式教学,提问简单直接,如 “3 + 2 等于几”,幼儿参与积极性低,举手者寥寥无几;游戏时间,教师常站在一旁,仅在幼儿发生冲突时才介入制止,未引导幼儿自主解决问题。视导团队将这些问题详细记录,并与教师开展研讨,引导教师反思日常互动行为,教师们开始意识到自身不足。

(二)实践改进,初显成效

1.个人行动

教师张老师依据前期问题反馈,选择绘本阅读课作为实践重点。她一改往日逐字朗读的方式,运用开放式提问,如 “故事里的小动物如果换一种做法,会发生什么”,激发幼儿想象力。记录显示,幼儿专注时长从平均 10 分钟提升至 18 分钟,参与讨论的热情高涨。

2.团队协作

园内教师分组开展 “建构游戏中的师幼互动” 实践。一组教师组织游戏,其他组观察记录。在搭建城堡游戏中,教师尝试适时引导幼儿分工合作,当幼儿遇到材料不够的问题,不再直接提供,而是启发他们思考替代材料。经过多次尝试,游戏中师幼互动更加流畅,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增强。

(三)优化升级,持续成长

1.专家助力

专家入园开展 “提升师幼互动有效性” 工作坊。针对教师回应幼儿答案较笼统的问题,专家现场示范,如幼儿回答后,教师用 “你观察得很仔细,从颜色上发现了不同,还有别的发现吗” 来拓展幼儿思维。教师们领悟后,在后续教学中运用,幼儿思维活跃度显著提升。

2.反思沉淀

教师们坚持每日反思、每月分享。在一次分享会上,总结出 “鼓励幼儿自主表达的 5 种策略”“游戏冲突引导三步法” 等实用清单。视导团队持续跟踪,确保教师将优化策略融入日常,该园师幼互动能力不断提升,为乡村学前教育质量提升提供了可行范例。

四、结论与展望

通过对该乡村幼儿园基于联盟视导的三式循环实践案例深入剖析,清晰可见这一模式对提升乡村教师师幼互动能力成效斐然。试导阶段精准诊断问题,为后续改进指明方向;实践环节促使教师将理论转化为行动,个人与团队实践双管齐下,显著改善师幼互动现状;优化阶段借助专家引领与教师反思沉淀,持续提升互动质量,切实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为乡村学前教育注入活力。

参考文献

[1] 张洵. 师幼互动质量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来自元分析的证据[J]. 早期儿童发展, 2024, (04): 65-79.

[2] 孟庆玲, 严仲连, 王洪芳. 幼儿园高质量师幼互动的理论框架与实践路径[J]. 早期教育, 2024, (48): 2-6.

[3] 沈丹. 师幼互动中的教师角色[J]. 教育视界, 2024, (46): 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