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人工智能辅助初中教师家校沟通的实践研究
高敏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第六中学 256600
一、引言
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基于人类通过思维符号系统输入的提示,自主生成创新性内容。 与传统数字技术仅对己有网页进行搜索排序或内容重组不同,生成式人工智能具备创造全新内容的能力,体现了人工智能技术从信息处理向内容创造的重要跨越 [1]。随着人工智能对各行各业的快速渗透,2022 年教育部印发的《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中明确要求:深入实施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行动,探索人工智能助推教师管理优化、教师教育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创新、教育精准帮扶的新路径和新模式,总结试点经验,提炼创新模式,逐步在全国推广使用,进一步挖掘和发挥教师在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中的作用。
2025 年 5 月,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发布《中小学生成式人工智能使用指南(2025 年版)》,文件指出:“生成式人工智能合理融入中小学教育,……是激发学生创造潜能、提升教育品质的关键路径,是锻造面向未来的创新能力、推动教育与科技融合发展的核心支撑。”由此可见,生成式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发展是时代趋势。面对正值青春期的初中生,家校沟通既是教育的重要一环,也是每位一线教师必须直面的挑战,如何用生成式人工智能辅助家校沟通是亟需研究的问题。
二、生成式人工智能辅助家校沟通应用实践举隅
(一)便捷获取信息表格
在班级管理或者家校沟通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对信息的收集,目前教师使用最多的就是 excel 在线文档、班级小管家或者微信群接龙等。在任务比较紧急,获取的信息又比较繁杂时,我们可以借助人工智能进行操作。例如,我们需要统计八年级一班 35 名学生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联系电话、家庭住址、学籍号、身份证号。我们可以对 deepseek 发送语音指令:“制作一个学生信息统计表格,收集35 人的信息,内容包括姓名、性别、联系电话、家庭住址、学籍号、身份证号。表头名称为八年级一班信息表。所有内容放在html 文件中,并在页面中支持 excel 下载功能。”代码生成后,点击运行即可生成一个符合要求的表格,并且deepseek 会自动设置表头的单元格合并以及增加序号列。点击“导出 excel 表格”选项即可保存在电脑上,再根据自身需求调整格式即可。
(二)生成家校沟通方案
由于家长在文化背景、教育观念和自身需求等方面的不同,且初中生正值青春期,自我意识强,普遍缺乏与家长的深度沟通,因此教师在和家长沟通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有研究显示“目前,班主任家校沟通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家校沟通效果,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单向化的倾向,形式多是告状式、责问式、说教式等,即教师向家长反映问题,指责家长没有教育好学生,继而向家长输出各种‘大道理’。”[2] 基于此,我们可以借助人工智能需求更有效的沟通方案,就可以解决很多老师的沟通障碍。如在豆包的指令框中输入“李某某同学上课走神,家庭作业完成质量不高,请提供一份和家长面对面沟通的方案”。当然对于一些新任教师来说,也可以将一些难以回复的信息交给人工智能进行处理,借鉴更合适的答复思路。
也有很多研究者也将非暴力沟通融合进了教育领域,因此我们可以在输入指令的时候进一步明确要求,还是以李某某同学为例,我们只需要在后面细化要求,例如:按照描述客观事实——关注家长感受—聚焦谈话目的——提出家校合作需求,就可以得到一份更加实用的沟通方案。
(三)输出家访内容记录
家访是家校沟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于日常的家长与老师的零散沟通,家访更具有集中性和针对性,但是无论是线上家访还是线下家访,其中最需要攻克的难关是对于访谈内容的记录和整理。传统手动记录的方式不仅效率低,有时还会出现信息遗漏的情况,事后的整理也是一项非常繁重的任务,因此我们可以借助信息化工具进行处理。例如使用科大讯飞录音笔将访谈内容进行语音录制,也可以进行语音与文字的转换。使用ChatAI 聊天机器人将对话进行整理分析,比如生成思维导图,生成谈话概要,包括家访主题,家长提议,家访目的等[3];输入聊天内容ChatAI 聊天机器人还可以对家访内容引导补充,给教师提供高质量、有感染力的语料,拉进与家长的关系,提升家访质量。
三、生成式人工智能辅助家校沟通的策略
(一)转变沟通观念,提升技术水平
教师个人首先要积极转变观念,要充分意识到人工智能技术对家校沟通的积极影响。与传统的家校沟通方式相比,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辅助下,教师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更具有针对性、指导性和高效性。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对交流内容的加工处理,教师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更精确的初中生情况分析和与家长的应对方案。同时,借助这一技术,还可以帮助家长全面、精准的了解学生的在校表现和应对策略。在行动上,教师要充分进行数字化技术的学习和提升,关注最新科研方向,积极参加学校或者教育部门组织的各类培训课程,努力提升数字化水平,在坚持“以人为本”这一原则下,灵活应用人工智能手段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形成个人或者区域化典型范式。
(二)审慎处理信息,建立个性档案
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在实际操作中会因输入信息、算法等多种因素导致误判,因此教师应意识到这一技术在这一层面存在的局限性,并且保持审慎和理性的态度,要意识到数字化技术只能是教育教学过程中一个辅助性的手段,而不能一味地依赖,在具体的操作和使用时应结合学生和家长的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和处理。为了确保信息的精准性,教师应结合与该生的家校沟通的以往经验,建立个性化的家校沟通的方案以及档案,以弥补数字化技术在情感认同领域的缺失。同时还需要对方案和档案适时调整和补充,提高适配度。
四、结语
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在方方面面的结合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研究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对家校沟通的推动作用,这只是非常小的一个方面,我们还需要用开放的眼界和积极探索的行动去拓展更多的可能性。在保障学生和家长个人信息安全的前提下,我们还需要意识到,教育不仅仅是数据处理和算法运作,更是心与心的靠近与温暖,在沟通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个人的教育情怀,体现对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对家长的真诚交流。
参考文献
[1] 苗逢春 . 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原理及其教育适用性考证 [J].现代教育技术 ,2023,33(11):5-18.
[2] 刘怡 . 非暴力沟通技巧在班主任家校沟通中的应用 [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4,(21):75-77.
[3] 邓硕 , 任文艳 , 隗靖轩 , 等 . 人工智能赋能班主任家访的探索与实践 [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24,(08):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