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促中班幼儿与同伴交往中绘本的有效应用
范燕梅
闽清县城关幼儿园
[摘要]:开学初通过观察发现升入中班后,幼儿随着年龄增长乐意也喜欢交朋友,但由于性格、能力及家庭原因很多幼儿不知如何交朋友。在幼儿园中教师要通过什么途径什么方式让幼儿实现与同伴的交往?通过课题前期实践可以发现绘本是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一个非常好的载体。教师通过阅读大量绘本后筛选出选择合适的绘本,选择的绘本贴近生活,既能反应幼儿近期遇到的问题,又抒发幼儿的真实情感。在活动中,幼儿通过绘本能够理解每个人都需要朋友,知道要怎么样才能交到朋友,明白如何与朋友相处。在本阶段课题实践研究中,教师通过引导幼儿跨出去、张开口、找优点、会包容,从而促进中班幼儿与同伴交往。
[关键词]:绘本 中班 交往
一、朋友是要去找寻的,要大胆地跨出去。
幼儿刚刚升入中班,交往能力正在提升。通过观察发现孩子们都想要交朋友但是不知要如何交朋友,于是教师选择了【英】蕾切尔.夸里绘本《我有友情要出租》。现实中的小朋友和绘本中的大猩猩很像,很想交朋友,却不知如何交朋友。
在组织本次绘本活动中,教师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创设游戏让幼儿在游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让孩子们“石头、剪刀、布”的游戏,了解大猩猩轻轻踩舍不得让小朋友疼的情感,通过合作搭积木的游戏,让幼儿知道想和别人合作游戏需要自己开口,自己往前迈一步就能交到好朋友,如果像小老鼠一样悄悄地躲着,自己不开口,自己不加入就找不到朋友。在活动中教师还发现孩子们无法体会大猩猩轻轻踩舍不得让朋友疼的情感,他们在玩游戏时很开心,但是羸的一方去踩别人脚时很用力,输的一方多被踩几次心情都不好了,所以在绘本中发展幼儿社会性交往能力,最难的就是情感的体验,怎么样让孩子感受、理解这种情感呢?
首先,通过截取绘本的细节引导幼儿进行讨论。
教师截取的是大猩猩被踩后的那一部分图,让孩子进行讨论?大猩猩的动作,表情,心理?引导孩子明白,大猩猩揉着脚指头,脸色痛苦,觉得痛但为了有朋友玩只好说“不疼”这样一个心理过程。
其次,通过换位思考。
让孩子们想一想如果你是那只大猩猩,你的心情会怎么样?会怎么说?怎么做?让孩子们知道朋友之间要勇敢的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朋友才会知道你的真实的想法,才会相处的更融洽。
然后,通过实际游戏感受加深体验。
让孩子们玩“石头、剪刀、布”的游戏,并在玩的时候想一想那只大猩猩,想一想如果你听到了大猩猩的真实想法你在玩游戏时会怎么做?
最后,幼儿心情分享会。
让孩子们说一说,你在游戏时,赢的时候你是怎么做的?输的时候朋友是怎么做的?你的心情是怎么样的?通过这几个阶段的引导后我们发现孩子在玩“石头、剪刀、布”的游戏时,羸的一方轻轻踩,输的一方很愉快。孩子们在游戏中笑声一片。孩子们自然的将社会交往技巧融入到我们的游戏中。
二、正确打招呼,交朋友的第一步。
当你想和别人交朋友时可以说什么?要怎么说才能让大家接受?通过对比大量绘本,教师选择了【日】佐佐木洋子的绘本《你好》。首先角色代入,通过表演让幼儿感受到鳄鱼一个人没有朋友的孤独。然后情感体验,引导幼儿思考“如果你是绘本中的那只小鳄鱼,你的朋友都被你吓跑了?你心情会如何?”让幼儿体会到鳄鱼渴望交朋友的心情。最后通过分享游戏真正学会打招呼。教师通过分享玩具一同游戏,让幼儿主动地和别人打招呼“你好,可以和你一起玩吗?”分享游戏环节是幼儿最爱的,所有孩子对于玩具都有着天生的喜好,通过这一环节,促使幼儿必须要通过交往,才能获得别人的玩具,游戏的机会。
三、学会发现别人的优点,并能自信地展示自己的优点。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同时也有自己的缺点,怎么样让孩子们有自信,大胆地展示自己的优点,不要因为自己与别人的不同而自卑,怎么样让孩子们发现别人的优点,尊重别人。对于中班幼儿来说这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教师找到两个绘本来攻克这个问题。
第一本方素珍的绘本《不会变色又怎样?》,科林与大家平常所见的变色龙完全不一样。他没有变色龙所拥有的变色的本领,但是他非常有爱他愿意为了大家能有丰富的食物。勇敢的面对自己的弱点。他的这份勇敢为他赢得了友谊。
第二本【阿根廷】罗琳娜.斯密诺维奇的绘本《两个好朋友》。不同的种类也能成为好朋友,即使喜好不同、梦想不同。朋友有不一样的地方很正常,只要在一起就会有很多乐趣。
在幼儿园中经常会发现这样的问题:小朋友们不自信,常常会羡慕别人,看见别人画画得好,就很羡慕。看见别人歌唱得好,就很羡慕。 看见别人舞跳得好,就很羡慕。看见别人建构搭得好,就很羡慕。老是觉得自己不好,用自己的缺点去对比别人的优点。因而教师选择的这两个非常符合孩子们的这个心理。绘本《不会变色又怎样?》中的科林,就是一只不会变色的变色龙,但是它勇敢聪明。绘本《两个好朋友》 亚克和露露它们有很多的不一样,但是它们有各自的优点。所以通过这两个绘本让孩子们知道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然后让孩子们找出自己的优点,知道自己也是很棒的!接着找出朋友的优点,表扬朋友也是很棒的!最后学会尊重别人,接纳别人 。
四、学会包容、学习原谅。
每个人都有缺点,当你的朋友有缺点时你会怎么办?你还和他做朋友吗?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选择了两个绘本。
[美]埃里克.罗曼《我的兔子朋友》]这个绘本回过头来看一看。可以发现一只爱帮忙、却总是帮倒忙的兔子,看看像不像班上热心帮助别人却常常手忙脚乱好心办坏事的小朋友。
[英]艾莉森.里奇《鸭子说“不可以”》讲述的是一只鸭子对朋友要求很高,朋友们受不了它的高要求纷纷离开,鸭子失去朋友后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挽回友谊的故事。把目光转回班上,就会发现班上的许多小朋友也和鸭子一样对朋友要求很高,希望朋友能这样做,能那样做。而小伙伴被指挥后常常会不开心,不愿意,影响了友谊。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告诉孩子许多道理但经常发现幼儿言行不一,简单的形容就是会说不会做。道理都明白但就是发生在自己身上时就不会了。为此,教师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尝试:
首先,以绘本为载体,了解作为朋友的两方该怎么做。
这两个绘本正好是作为朋友的两个方面,很形象的告诉我们,作为朋友一方:自己,要学会改变,不能任性不能用自己的观点来要求朋友,当自己做错时要勇于认错及时取得朋友的原谅。就像绘本《鸭子说“不可以”》里的那只鸭子。作为朋友的另一方:接受一个朋友,就要接受并谅解他的缺点。就像绘本《我的兔子朋友》里的那只兔子,老是把事情搞得乱七八糟,但作为它的朋友老鼠始终原谅它。
其次,通过情景表演让幼儿直观的观察了解,讨论分析问题,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比如在活动中通过情景表演幼儿一在做手工拧不开胶水幼儿二帮忙拧盖子太用力了结果胶水倒在幼儿一的手工上,幼儿一很生气,幼儿二也很难过。让幼儿讨论两个好朋友该怎么办?让孩子们知道要宽容好朋友的好心办错事。
然后,通过幼儿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讨论分析。
比如在活动中通过情景表演一幼儿独自玩玩具,另一幼儿想参与一直在旁边央求但幼儿一都没有同意,让幼儿讨论后了解要宽容要分享要不会失去朋友。
最后,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巩固。
在幼儿日常生活中,发生矛盾时,引导幼儿想一想要怎么处理才能不失去朋友。
在课题实践中,通过绘本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能反应幼儿近期遇到的问题,还抒发幼儿的真实情感。为幼儿的交往提供一个学习的榜样,并让幼儿感同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