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如何运用道德与法治课程对农村初中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作者

范小琴

宜宾市叙州区樟海学校古柏初中校区

【摘要】在飞速发展的今天,农村初中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备受关注,教师能准确、高效利用身边资源对农村初中学生进行德育教学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细致剖析农村初中学生的特性和德育需求,紧密结合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特质与教学实况,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教学策略和方法,涵盖了联系农村生活实际以丰富教学内容、开展多元化教学活动以激发学习兴趣、强化情感教育以增强德育效果、加强家校合作以形成教育合力等方面,融入具体事例加以详细阐释。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程;农村初中学生;德育教育

【正文】

在当今教育领域中,农村初中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备受关注。由于其所处的环境和所享有的教育条件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德育教育对于他们实现全面发展的意义显得尤为关键。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依托,承担着塑造学生优良品德和树立正确法治观念的重大使命。

一、农村初中学生的特点及德育需求

(一)生活环境相对单一

农村初中学生大多身处相对封闭的环境,他们与外界的接触和信息交流相对有限。这种状况使得他们的视野较为狭窄,对外部世界的认知不够丰富。因此,迫切需要通过有效的教育手段来拓展他们的视野,培育积极乐观、向上进取的人生态度。例如,部分农村学生对城市的现代化设施和多元文化缺乏了解,容易产生自卑或迷茫的心理。

(二)家庭教育相对薄弱

在农村地区,一部分家长受教育程度较低,文化水平有限,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和关注力度不足。这导致学生在道德规范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方面缺乏科学、正确的引导。比如,一些家长自身可能存在不文明的言行举止,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不良影响,而又无人及时纠正。

(三)法律意识相对淡薄

由于获取法律知识的途径较少,农村初中学生对法律的了解相对匮乏。这就需要加强法治教育,增强他们守法用法的意识,提高其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比如,在面对消费纠纷或校园欺凌等问题时,不少学生因不懂法律而不知如何应对。

二、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农村初中德育中的重要性

(一)培养正确价值观

道德与法治课程能够引导农村初中学生树立诸如诚信、友善、公正等核心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如同灯塔,为他们的成长之路指明方向,奠定坚实良好的思想基础,帮助他们在面对复杂的社会现象和人生抉择时,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二)增强法律意识

通过系统地普及法律知识,让学生深入了解法律的内涵、作用和权威性。使他们明白法律不仅是约束行为的准则,更是维护自身权益的有力武器。从而促使他们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形成对法律的敬畏之心和尊重之情。

(三)促进社会适应能力

该课程还能助力学生学会妥善处理人际关系,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和冲突解决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理解社会规则,提升社会责任感,成为积极融入社会、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的合格公民。

三、运用道德与法治课程进行农村初中德育教育的策略

(一)联系农村生活实际,丰富教学内容

在讲解八年级上册第四课第三框“诚实守信”主题时,我例举了我们街道上一位水果商贩王老板,他始终坚持售卖新鲜水果,从不缺斤少两,久而久之,赢得了众多顾客的信赖和支持,生意越做越好这样一个事例。通过讲述农村集市中商贩诚信经营从而赢得好口碑、生意日益兴隆的真实故事,让学生直观、深刻地理解诚信的重要性和价值所在。

当讲解八年级上册第十课第二框“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中“劳动的价值和意义”时,我紧密联系农村的农业劳动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参加“种油菜”研学活动。学生高高兴兴地去参加劳动实践研学,满脸泥巴加汗水回来。他们通过翻土、种菜、浇水等一系列具体活动,深刻体会到了菜籽油的来之不易,明白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真正含义,从而达到体会“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培养他们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爱护粮食的优良品质的目的。

(二)开展多样化教学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针对农村常见的道德问题,如邻里纠纷的处理,我组织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各抒己见,积极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这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还能锻炼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如: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在“善用法律”这一框的教学中,我选取一起青少年盗窃案件,让学生分别扮演法官、检察官、律师、被告等角色,按照法律程序进行模拟审判。通过角色扮演,模拟法庭审判的全过程,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法律程序和法律责任,增强学生对法律的敬畏感和尊重意识。

(三)强化情感教育,增强德育效果

关爱特殊学生也是农村教育中重要的一个板块。对于农村的留守儿童、贫困生等特殊群体,我们应给予更多的关心、爱护和支持。我们可以通过走访谈心、家访了解等方式,知道他们的生活困难和心理需求,让他们切实感受到温暖和关爱。比如,有一次家访,我们来到张同学的家里,她情况特殊,父母离异后父亲因故离世,母亲改嫁他人,张同学只有与奶奶相依为命。他们家家徒四壁,七十多岁的奶奶拖着病体还在挣钱供孙女读书。看到这样的情况,我们一行人纷纷解囊帮助他们。有人为张某带来了换季的衣服,有人给她带来了必备的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大家对张某极尽关爱,让她真切地感受到来自老师的温情。

(四)加强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全面宣传德育的重要性和深远意义,也是农村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农村学生的家长,大多读书不多,但是他们望子成龙心切。因此,为家长提供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和建议,指导他们在家庭环境中对孩子进行正确的道德引导和行为规范教育尤为重要。比如,在家长会上分享如何培养孩子诚实守信、尊老爱幼等良好品德的经验和方法,教给家长教育孩子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

家长会还可以精心组织亲子活动,比如你问我答、亲子道德故事分享会等。在增进亲子关系的同时,有效提高家庭的责任意识、法治意识和道德水平。例如,通过亲子共同参与法治知识你问我答活动,既可以增强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与合作,还能达到共同学习和进步的目的。

综上所述,运用道德与法治课程对农村初中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一项任重道远且意义非凡的工作。这需要教师充分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勇于创新教学方法,时刻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持续加强家校合作。唯有如此,方能切实提升德育教育的实际效果,成功培育出具备良好道德品质和强烈法治观念的农村初中学生。他们将成为推动农村社会进步、促进家乡发展的有生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参考文献】:

[1] 李镇西. 做最好的老师[M]. 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

[2]余文森.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M].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7.

[3]钟启泉. 核心素养十讲[M]. 福建教育出版社, 2018.

[4]徐素琴. 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德育渗透研究[J]. 新课程导学, 2020(17): 91.

[5]王清平. 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J]. 新课程研究, 2022(12): 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