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多重视角下的习近平人民主体思想
王瀚雪
济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济南,250000
摘要:习近平人民主体思想是在新时代背景下形成的重要理论成果,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意义。本文从历史逻辑、理论来源、制度逻辑和时代主题四个视角出发,对习近平人民主体思想进行深入剖析。文章认为,习近平人民主体思想超越了传统民本主义,以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延续并革新了治理理论,同时弘扬了革命精神。这一思想对于指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人民主体思想;历史逻辑;唯物史观;制度逻辑;革命精神
一、历史逻辑:民本主义的超越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习近平的人民主体思想贯穿其著作之中,充分彰显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一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民本主义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思想,强调以民为本、重视民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天,中国人民拥有的一切,凝聚着中国人的聪明才智,浸透着中国人的辛勤汗水,蕴涵着中国人的巨大牺牲。”中国人回顾中国历史,民本思想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政治范畴内核心思想,指民众为国家的根本。它发源于商周交替之时。《尚书》曰:“天视自我民视,天视听自我民听。”“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民本主义思想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源远流长,正如《孟子·尽心章句下》中提到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梁惠王上》:“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然而,传统民本主义往往局限于封建王朝的治国理念,其本质是为维护封建统治服务。习近平人民主体思想则是对传统民本主义的超越,它不再局限于维护某一特定政权的需要,而是将人民放在国家发展的核心位置,强调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是历史的创造者。
习近平多次引用古代民本思想来阐述其人民群众观,如老子的“以百姓心为心”。但习近平人民主体思想并非简单复古,而是在继承传统民本思想精华的基础上,结合新时代中国发展的实际,赋予了民本思想新的时代内涵。这一思想强调人民的主体地位,主张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体现了对人民权利的尊重和对人民利益的维护。
从历史逻辑的角度看,习近平人民主体思想是对传统民本主义的扬弃和超越,它超越了封建王朝的治国理念,将人民利益置于国家发展的核心位置,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二、理论来源:唯物史观的视角
任何一个新思想引入之后都需要与引入国家的文化、现实等基本国情相结合,简单地全盘照抄是行不通的,马克思群众观思想亦是如此。在引进马克思群众观及其他西方民主思想时,必须积极探索其与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契合之处。历史证明,中国传统民本思想为马克思群众观在中国的快速传播提供了理论基础。
唯物史观则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从而确认作为物质生产和阶级斗争的主体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马克思群众观与中国传统民本思想是两种不同的政治观念,他们形成的时间不同,时代背景不同,但都是面向的人民群众这一社会底层群体。马克思群众观传入中国之后,之所以能够迅速的传播,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与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存在着诸多契合,在两种观念的主张中有很多相同之处。
习近平人民主体思想吸收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关于人民群众的观点,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这一思想强调要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的首创精神,依靠人民的力量推动社会进步。同时,习近平人民主体思想还借鉴了中国共产党历届领导集体的人民观,继承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形成的以人民为主体的理念。这些理念为习近平人民主体思想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来源和实践基础。
从唯物史观的视角看,习近平人民主体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坚持和发展,它强调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历史作用,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制度逻辑:治理理论的延续与革新
习近平人民主体思想不仅体现在理论层面,还贯穿于国家治理的实践中,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思想在治理理论上的延续与革新,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习近平人民主体思想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人民的需求和利益作为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一思想要求政府在工作中要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关注民生福祉,积极回应人民的关切和期待。其次,习近平人民主体思想注重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鼓励人民积极参与社会治理。这一思想强调要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让人民成为社会治理的主体和受益者。最后,习近平人民主体思想推动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这一思想要求政府要不断创新治理理念和方式,提高治理效能和服务水平,构建更加科学、高效、民主、法治的国家治理体系。
从制度逻辑的角度看,习近平人民主体思想在治理理论上的延续与革新,体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理论的发展和创新。这一思想不仅强调了人民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还推动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四、时代主题:革命精神的弘扬
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它激励着无数共产党人为了人民的利益而英勇奋斗。习近平人民主体思想正是对革命精神的弘扬和传承,它强调了人民的主体地位和历史作用,与革命精神中的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利益的核心价值相契合。
习近平曾多次赴各个革命圣地考察,反复强调让红色的革命精神闪耀新的时代光芒。他提及并加以论述的革命精神包括“红船精神”“苏区精神”“遵义会议精神”等,这些精神都蕴含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为人民谋利益的价值追求。习近平人民主体思想将革命精神中的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利益的核心价值融入新时代国家治理的实践中,强调要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关注民生福祉,积极回应人民的关切和期待。这一思想不仅弘扬了革命精神的核心价值,还推动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同时,习近平人民主体思想还鼓励人民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这一思想强调要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让人民成为社会治理的主体和受益者。这种强调人民主体地位和作用的理念,与革命精神中的依靠人民群众、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的思想相契合,进一步弘扬了革命精神。
从时代主题的角度看,习近平人民主体思想是对革命精神的弘扬和传承,它强调了人民的主体地位和历史作用,与革命精神中的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利益的核心价值相契合。这一思想不仅推动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还进一步弘扬了革命精神,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参考文献
[1]周明明.习近平人民主体思想研究的省视与展望[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09):151-155.
[2]白茂峰,傅慧芳.习近平人民主体思想的内在逻辑理路研究[J].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0,(01):67-72.
[3]原魁社.习近平人民主体性思想的价值哲学意蕴[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41(02):3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