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及新路径探索
曾静
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城郊中学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全过程,古诗词教学是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需要高度重视当前古诗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或不足,然后在落实问题导向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制定更精准的教学路径和实施方案,从而为促进学生古诗词学习效果的优化和提升提供必要条件。基于此,本文重点探究农村初中语文古诗的教学现状及其新路径等相关内容。
关键词: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古诗词教学;发展现状;创新路径
引言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宝库的璀璨明珠。因此,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对古诗词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感受其中的核心内涵和无穷魅力,在不断积累语言知识,强化语言表达能力的前提下,使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审美情感得到有效培养。同时,教师也要高度重视在农村服务中古诗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所以需要明确各类问题的根源,然后在对症下药前提下,提出和执行创新路径,从而为古诗词教学呈现出根本成效提供必要保障。
1农村初中语文古诗的教学现状分析
1.1教学方法比较单一
在农村初中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某些教师往往在古诗词教学中仍然沿用传统的教育方法,并没有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整个课堂以教师的讲解为主。教师往往在诗词的翻译方面,逐字逐句地进行讲解,或者对于诗词的写作背景、主旨、作者生平等进行挖掘。整个教学过程十分枯燥乏味,并没有互动性和趣味性,学生在课堂的参与度相对较低,不能充分领会和深刻认知古诗词的魅力和核心内涵。这对于学生学习效果的优化和积极性、主动性的激发都会造成严重影响。
1.2教学资源相对匮乏
与城市学校进行对比,农村学校在教学资源、教学软件硬件的匹配方面往往不够充分,资源存在匮乏的情况,往往缺乏高质量的教学辅助工具,例如图书资料、自媒体设备以及人工智能软件等。在古诗的教学环节不能充分利用好视频、音频以及图文呈现等相关媒介,无法创设立体全面的教学情境。由此导致学生在理解古诗词的过程中往往面临不同程度的限制或困境。除此之外,因为没有充分的资源支持和保障,学生的阅读视野受到严重限制,无法进一步深入理解古诗词的根本宗旨和核心内涵。
1.3考试导向影响
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之下,小学教师往往过于关注考试成绩,采取的是终结性的评价模式,将各类古诗词教学和考试直接挂钩。这样的情况导致学生往往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是注意到需要背诵的知识点或解题技巧,在自身的审美能力、文学素养和综合能力方面没有得到切实培养。学生在对古诗词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对相关诗词内容和答案并没有深入了解和充分感受古诗词的内涵。这对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增强都会造成严重影响。
2农村初中古诗词教学新路径探究
2.1创新教育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动能
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要想确保教育教学取得更良好成效,在教学策略教学路径方面要不断创新和切实优化,进而从根本上有效强化农村初中古诗词教学的根本价值,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古诗词描绘的情境中身临其境,流连忘返,对于各类内涵进行深刻理解,把握古诗词的魅力和情境之美,例如在针对《望岳》这首诗歌进行教学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呈现形式对于泰山的壮丽景色和雄伟进行性交呈现,并且匹配鸟、鸣声风声等音效,让学生仿佛在泰山之巅更直观地感受和认识诗人对于泰山的壮志豪情和赞美热情。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想象自身就站在山间,自己有怎样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以此让学生在情境的指向之下,对于古诗词进行更深刻理解,强化自我认知,深化情感体验。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对于叙事性比较强的古诗词进行充分融入,在角色扮演之中,让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得到显著增强。
例如,在针对《木兰诗》内容教学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扮演花木兰、木兰的父母以及战友等等,然后在角色扮演之中进一步融入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情境中,在表演的过程中让学生可以更深刻理解木兰的形象和品质,同时提升其语言表达能力,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在更大程度上激发其学习和探究兴趣。同时也可以充分融入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之中对故事的内涵艺术特色和思想主旨进行探究和合作分析,在小组合作学习之中使学生不断分享和聆听他人的观点和体会。进而在融会贯通各类要素的前提下,使得教师的创新思维和合作意识得到强化。例如,在针对《使至塞上》等内容进行教学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炎”的画面,并且对其艺术特点进行深入分析,让学生在整合相关资料,实现深入探究并且做好课堂汇报的前提下,让学生发挥合力作用,更充分体现出小组合作的根本价值。
2.2整合教育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在农村初中阅读教学中要想体现出古诗词教学的根本价值,教师需要在教学资源方面进行整合融会贯通,要突破农村教学资源比较有限的问题,可以通过网络或者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对于古诗词的关联性图片音频图片等等进行有效整合,形成更富有趣味性和时效性的教学课件。使教学内容不断丰富,且在更大程度上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针对《渔家傲·秋思》内容进行教学环节,教师可以播放与边塞风光相关联的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边塞的艰苦和荒凉,同时也匹配相对应的配乐朗诵,让学生可以在优美的旋律之中更深刻理解和认知诗词的韵律之美。除此之外。也需要在阅读资源方面不断拓展,要切实开展课外阅读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理解,可以推荐与初中学生认知相关联的古诗词书籍,例如《宋词三百首》以及《唐诗三百首》内容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之中进一步,实现融会贯通。教师可以开展古诗词阅读分享,让学生分享自身的阅读心得,从而在更大程度上激发和调动其探究兴趣,培养古诗词核心素养。
2.3淡化考试导向,关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
在整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在教学评价方面进行不断优化,要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和评价认知,充分认识到古诗词教学的根本目标,并不是让学生应对考试,培养其文学欣赏和审美能力,使其在感知和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有相对应的探究热情和融入兴趣。例如在《洞庭湖赠张丞相》内容进行教学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古诗词内容深入理解实融朗诵和背诵,同时分析其语言特色把握洞庭湖的诗词篇章,在比较之中使学生的古诗词感受和认知能力的强化。评价环节要评价学生古诗词学习环节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及学习效果,然后再分析其课堂表现和各类指标的优化方面进行评价和完善,从而激励学生成长和进步。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农村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环节教师要明确当前存在的问题,要在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方面进行充分完善与有效创新融合,同时也要在教学评价方面进行切实改进,从而让农村初中学生具备古诗词认知能力和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李春芬.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创新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2023(32):45 - 47.
[2]刘伟奇.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35):60 - 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