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技术在工业制造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

叶天立

汉口学院 湖北 武汉 430212

摘要:在工业制造迈向智能化、数字化的进程中,传统生产模式逐渐暴露出效率低、精度差、柔性不足等弊端。随着工业4.0理念的深化,制造业对自动化、智能化技术的需求愈发迫切。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技术作为实现智能制造的核心支撑,通过模拟人类视觉感知与分析能力,将工业场景中的图像信息转化为可执行数据,有效弥补了传统技术的短板。基于此,本文章对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技术在工业制造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技术;工业制造;应用

引言

在全球制造业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工业制造的智能化升级已成为提升国家产业竞争力的核心战略。从精密零部件的微米级缺陷检测,到复杂产品的自动化装配,计算机视觉技术以其高效、精准、智能的特性,为工业制造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成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行业创新发展的关键要素。

一、工业制造传统技术的局限性

(一)生产效率与灵活性受限

传统工业制造技术依赖固定的生产设备与工艺流程,设备的刚性结构使得生产布局难以快速调整。当产品需求发生变化时,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资金重新配置生产线,机械加工领域的专用机床,更换模具或调整参数往往需要数小时甚至数天,严重影响生产进度。传统技术通常采用批量生产模式,难以实现小批量、多品种产品的高效制造,在面对个性化定制需求时不仅生产效率低下,还会造成资源浪费,无法快速响应市场变化,难以满足多样化的客户需求。

(二)质量控制与精度保障不足

人工操作的稳定性受工人技能水平、疲劳程度等因素影响较大,容易产生不可控的误差,焊接作业中焊工的操作熟练度和当天的状态会直接影响焊缝质量。抽样检测则无法覆盖全部产品,遗漏不合格品,且检测多在生产完成后进行,难以在加工过程中实时修正问题。传统加工技术在精度上存在物理限制,对于微米级甚至纳米级的精密制造需求,难以达到现代高端产品的质量标准,在航空航天、半导体等对精度要求极高的领域,传统技术的局限性尤为突出。

二、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技术在工业制造中的优势

(一)实现高精度质量检测与缺陷识别

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技术通过深度学习算法,能够对工业产品进行高精度的质量检测与缺陷识别。计算机视觉可利用图像识别与分析技术,以微米级精度捕捉产品表面划痕、裂纹等缺陷,甚至能检测肉眼不可见的内部结构异常。在半导体芯片制造中,其可快速识别纳米级电路缺陷;在汽车零部件生产线上,能实时扫描并剔除尺寸偏差的零件。计算机视觉系统可24小时不间断工作,检测效率远超人工,大幅提升产品质量一致性与检测效率,降低次品率。

(二)提升生产流程自动化与柔性制造能力

通过对生产场景的实时图像采集与分析,系统可精确识别物料位置、形状及状态,引导机械臂等自动化设备完成精准抓取、装配等复杂操作,避免人工干预导致的误差。在3C产品组装环节,计算机视觉能快速识别不同型号零部件,自动调整装配参数,实现多品种产品的混线生产。该技术可实时监测生产设备运行状态,通过分析设备表面温度、振动等视觉特征,提前预判故障风险,减少停机时间,提升生产线的智能化与柔性化水平,助力企业灵活应对多变的市场需求。

三、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技术在工业制造中的应用场景

(一)精密零部件质量检测

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技术凭借高分辨率图像采集与深度学习算法,构建起精密的检测体系。以航空发动机叶片制造为例,其表面存在复杂曲面与微小结构,传统检测手段难以发现微米级的裂纹、砂眼等缺陷。计算机视觉系统通过多角度高清摄像头采集叶片图像,利用卷积神经网络对图像进行特征提取与分析,能够精准识别出肉眼无法察觉的细微瑕疵,检测精度可达微米级别。在汽车发动机活塞生产中,该技术不仅可以检测活塞表面的划痕、气孔,还能对活塞的尺寸精度进行测量,将测量数据与标准参数进行实时比对,一旦发现偏差立即发出警报并剔除不合格产品。

(二)自动化智能装配

电子产品的组装过程中零部件尺寸微小且装配精度要求极高,计算机视觉系统通过对装配环境进行实时图像采集,利用视觉定位算法准确识别零部件的位置和姿态,引导机械臂进行精准抓取与装配。在智能工厂的汽车座椅组装线上,计算机视觉技术可以识别不同型号座椅的零部件,根据生产计划自动调整装配流程,实现多品种产品的柔性化生产。系统还能在装配过程中实时监测零部件的安装情况,如螺丝是否拧紧、连接器是否插好等,一旦发现装配错误,立即停止生产线并反馈错误信息,避免后续工序的浪费,显著提高了装配效率和产品质量,减少了人工干预带来的不确定性。

(三)生产设备状态监测

在冶金行业的高炉设备运行过程中,计算机视觉系统通过耐高温、防尘的摄像头,实时采集设备表面图像,利用图像识别与分析技术,监测设备的温度分布、振动情况以及零部件的磨损程度。通过分析设备表面的热成像图像及时发现因局部过热引发的故障隐患;通过对设备振动产生的图像模糊程度进行分析,判断设备的振动异常。在化工生产线上计算机视觉可以监测管道阀门的开闭状态、液位高度等参数,一旦出现异常立即报警,实现对设备的24小时不间断监测。

(四)物流仓储智能管理

在大型自动化仓库中,计算机视觉系统通过安装在仓库顶部和货架周围的摄像头,对货物的存储位置、数量进行实时监控。当货物出入库时系统自动识别货物的条形码或二维码,结合图像分析技术确认货物的种类和数量,实现自动化的库存盘点,大大提高了盘点效率和准确性。在货物分拣过程中,计算机视觉可以识别包裹的尺寸、重量和目的地信息,引导分拣机器人将包裹准确地输送到相应的通道。通过对仓库内人员和设备的行为进行分析,系统能够识别违规操作和安全隐患及时发出预警,保障仓库作业安全。计算机视觉技术让物流仓储管理更加高效、精准,降低了人工管理成本和出错率。

结束语

总之,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技术在工业制造领域的广泛应用,标志着制造业向智能化时代迈进的重要跨越。其不仅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更推动了生产模式从粗放型向精细化、从固定化向柔性化的转变。随着算法的不断优化、硬件性能的持续提升以及与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深度融合,计算机视觉技术将在工业制造领域释放更大潜力,助力行业实现更高水平的智能化发展,为全球制造业的变革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

参考文献

[1]卞跃超,高蕾娜,郭兴华,等.机器视觉技术在汽车冲压件缺陷检测领域的应用[J].汽车测试报告,2023,(19):86-88.

[2]裴柏淞.机器视觉技术在工业4.0中的应用[J].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2023,7(09):62-65.

[3]王洪亮.智能机器人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2023,52(09):382-383.

[4]王冬娇,马翔宇.传感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实践应用[J].中国新通信,2023,25(18):74-76.

[5]陈一铭,李世宁,刘长庆,等.机器视觉技术在制造企业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23,13(08):178-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