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财政税收制度改革与创新对中小企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作者

陈红

重庆社税企服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重庆 400020

摘要:税收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调节经济、组织财政收入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演变和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传统的财政税收模式已难以满足现代经济发展的需求。因此,深化财政税收制度改革,探索创新的财政税收机制,对于激发市场活力、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潜力有时代性意义。本文从财政税收制度的改革与创新角度出发,探讨其对中小企业发展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为中小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和理论指导。

关键词:财政税收制度;中小企业发展;影响

中图分类号:F812.4

0 引言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部署预算制度、税收制度、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等现代财税体制,对中小企业而言,其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有生力量和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国际经济形势错综复杂的背景下,仍面临融资、成本、市场准入等问题,需要持续深化及稳步推进财税制度改革与创新,加强财税支持政策落实,促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1 财政税收制度改革与创新的主要内容

1.1 优化税制结构

近年来,国内财政税收制度改革与创新主要集中在税制结构的调整上,即实施优化税种结构、适当提高直接税比重、降低间接税占比、调整中央和地方税收划分、优化税费结构等,以解决货物和服务税制不统一及重复征税的问题。此外,税制结构的优化也面向增值税立法,即进一步落实税收法定原则、增加经济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保障财政收入稳健增长。个人所得税改革举措始于2018年,税制结构优化的过程也促进个税APP推广、税制透明化以及免征额提额等,从而强化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促进税收公平。

1.2 深化税收征管改革

财政税收制度改革与创新是我国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社会公平和优化经济治理的重要抓手。其中,深化税收征管改革尤为关键,它不仅是财政税收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提升税收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关键环节。改革的核心在于推进税收征管的数字化升级,以发票电子化改革为突破口,构建一个高集成、高安全的智慧税务系统,实现税务执法、服务和监管与大数据智能化应用的深度融合。在此基础上,改革致力于优化税务执法方式,打造“无风险不打扰、有违法要追究、全过程强智控”的执法新体系,同时提供“线下服务无死角、线上服务不打烊、定制服务广覆盖”的税费服务新模式。此外,改革还着重于精准实施税务监管,推动税收监管从“以票管税”向“以数治税”转变,强化“信用+风险”监管,提升监管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1.3 税收优惠政策创新

2024年,税收优惠政策的创新聚焦于降低企业税负、激励科技创新和研发投入,以及支持实体经济和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在增值税优惠政策方面,出台资源回收企业向自然人报废产品出售者“反向开票”政策;延续并更新宣传文化增值税先征后退优惠政策;对特定行业集成电路设计、生产、封测、装备、材料企业,以及先进工业母机、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应纳增值税,允许企业将当期可抵扣的进项税额增加15%来抵减应纳税额;同时,对月销售额不超过10万元(含本数)或季度销售额不超过30万元(含本数)的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对月销售额超过10万元但不超过15万元(或季度销售额超过30万元但不超过45万元)的小规模纳税人,其适用3%征收率的应税销售收入减按1%征收率征收增值税,上述两项免征和减征优惠政策自2023年延续至2027年。

在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方面,小型微利企业可享受最低5%的实际税负,除不适用加计扣除的行业以外的其他行业企业的研发费用能在税前加计扣除或加计摊销,针对集成电路企业和工业母机企业,‌在2023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期间,未形成无形资产的研发费用可再按照实际发生额的120%在税前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研发费用可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220%在税前摊销‌,企业出资用于基础研究的支出可全额加计扣除,科技成果转化收入也能享受税收减免,从而增强其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立足点。此外,针对中小创业投资企业的税收激励政策,其在向初创科技型企业进行投资时,可按照投资额的70%抵扣其应纳税所得额。

2 财政税收制度改革与创新对中小企业的影响分析

2.1 积极影响

财政税收制度改革与创新对中小企业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减轻税收负担、拓宽融资渠道、增强市场竞争力、促进创新发展以及优化政策落实机制等领域。增值税改革和税收优惠政策的实施,中小企业得以享受更低的税率和减免措施,如增值税征收率的合并与降低,以及小微企业所得税减免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财政税收制度改革也拓宽了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政府设立政策性金融机构,提供无息或低息贷款,并通过财政贴息和担保体系,进一步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缓解了融资难题。此外,政府采购政策向中小企业倾斜,在创新发展方面,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激励中小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政府也加强对税收优惠政策的宣传和培训,优化了政策落实机制,提高了政策的执行效率,确保中小企业能够充分了解并享受政策红利,从而增强了企业的获得感。

2.2 消极影响

财政税收制度改革与创新在为中小企业带来积极变化的同时,也存在相关消极影响,尽管政府实施了减税降费政策,但部分中小企业的税收负担仍未实质性减轻。一方面,税收优惠政策主要集中在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对其他税种的支持有限,且部分政策适用范围较窄,导致部分中小企业难以充分享受优惠。另一方面,部分地方政府为弥补财政压力加强税收征管,导致企业所得税和社保费负担增加,使得总体税费负担并未降低。此外,由于融资渠道狭窄、银行贷款门槛高、抵押物要求严格,以及缺乏完善的信用评级体系和融资担保机制,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仍面临诸多障碍,金融机构对其支持力度不足。

财政税收政策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多集中在短期减税和解决就业问题,缺乏对长期发展的规划和针对性支持,普惠式补贴难以满足不同企业的差异化需求,对新兴产业和创新型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也不足。政策落实不到位的问题也较为突出,部分地方政府在执行过程中存在偏差,政策宣传和培训不足,部分中小企业对优惠政策的知晓度较低,难以充分享受政策红利。此外,财政税收制度在支持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发展方面也存在不足,产业集群内的中小企业因缺乏项目支持,难以与其他企业形成稳定合作,制约了其核心竞争力的提升。部分短期优惠政策的到期也给中小企业带来不确定性,增加其经营风险。

3 财政税收制度改革创新下中小企业发展建议

3.1 强化税务风险控制防范意识

税务风险控制防范意识是企业在进行税务筹划和日常运营中,对可能遇到的税务问题和风险的认识、预警和应对措施的总和,要求企业确保税务合规,避免因违反税法而受到法律制裁、财务损失或声誉损害,还要在合理的税务筹划过程中优化税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1]。在当前财政税收制度的改革背景下,中小企业的税务筹划的发展趋势体现出专业化、规范化和精细化的特点,中小企业应在当前的税收征管、优惠环境下,强化税务风险控制的意识,对税务政策的持续关注和及时响应,以及对企业内部税务管理流程的不断优化,明确内部税务管理组织架构,制定切实可行的税务风险内部控制规定,并定期进行自我检查和审计,以确保税务合规性和及时发现潜在问题[2]。在税务筹划的具体实施中,中小企业还应当充分利用国家提供的税收优惠政策(留抵退税、减税降费等),考虑税种之间的关联性,进行统筹规划,以实现整体税负的最小化,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3.2 加强税务合规性管理

目前,国内财税制度改革的相关优惠政策涉及企业所得税优惠、职工教育经费扣除、亏损结转年限延长等。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可按15%的税率享减征收企业所得税,前提是企业须满足相关条件,如在《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内进行研发和技术创新,并形成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在职工教育经费扣除方面,所有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8%的部分,准予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对于亏损结转年限延长,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亏损结转年限自2018年1月1日起延长至10年,允许企业灵活处理经营亏损。此外,对于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税率优惠,经认定的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也可享减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的优惠,企业应从事特定技术先进型服务业务,并且具有一定的技术含量和研发能力。在设备、器具购置税前扣除政策中,2022年10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高新技术企业新购置的设备、器具,允许当年一次性全额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并允许在税前实行100%加计扣除。而高新企业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在2022年10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税前加计扣除比例提高至100%,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

在财税制度改革的背景下,中小企业须应对当前的税务监管环境,加强税务合规性管理。针对税务风险,定期开展合规性审计与风险评估,确保所有税务活动符合当前税法规定,如对税务申报、发票管理、税收优惠政策的利用等进行细致审查、识别潜在的合规风险点,同时建立和完善税务合规性体系,即制定明确的税务合规政策、程序、建立税务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机制。此外,中小企业还应加强与税务机关的沟通与合作,及时了解税法变化和监管动态,加快适应税务政策的更新。

3.3 提升税务风险管理能力

在财税改革创新的大环境下,中小企业的税务管理风险呈现出多维度和深层次特点,其数据透明度显著提高,企业每一项经济活动均能受到税务机关关注。财税制度改革创新的发票管理也愈发严格,表现在技术手段的革新上,现阶段随着税务管理的信息化发展,财税制度改革创新也全面利用先进的数据分析技术,对发票使用的合规性进行全方位的监控,任何虚开发票或不符合规定的发票使用行为都难以遁形。可见,中小企业在收入与成本核算方面的任何不规范行为,如成本费用的虚报或收入的隐瞒,均面临较大风险。财税制度改革创新的系统能够深入分析企业的财务报表、税务申报表、资金流动,在大额现金交易和频繁的公私户转账行为的监管力度显著加强。在违法违规行为的乘法上,财税制度改革创新实施了行政处罚和刑事责任,企业须时刻保持警觉,避免任何触发法律风险的行为。

对于财税制度改革创新的监管环境,中小企业的首要任务是建立健全的风险识别与评估机制,对此应通过先进的数据分析技术,持续监测税务操作中的潜在风险点,并对风险进行系统的评估。如对税务申报的准确性、发票流程的合规性、以及税法遵循的及时性等方面进行全面审查。另外,中小企业还须制定风险预防与应对策略,加强内部培训,确保员工了解最新的税法规定和企业内部的税务操作标准,在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流程基础上,比如审批流程、监督机制和反馈循环,防止税务风险的发生。

3.4 推动财务管理信息化与业务流程融合

在财务管理层面,面对财政税收制度的调整、优惠力度与覆盖内容,中小企业也应在财务管理工作上,加强信息化建设与业财融合力度,确保企业在业务、财务两大维度管理中,能够紧跟财政税收制度的发展变化[4]。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目标是通过自动化和优化财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准确性。与业务流程的融合本质上是使财务管理系统与企业的实际业务环境的无缝连接,以实现财务数据的自动采集、处理和报告,减少人工操作、数据错误和重复工作,提高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处理速度率。如,企业财务管理系统可与采购流程进行融合,实现采购订单的自动记录和付款审核的自动匹配,从而控制采购费用和库存成本。或与销售流程融合,实现对销售数据的自动导入和应收款项的自动核对,加快对销售数据的收集和分析[5]。另外,由于财务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和职能之间的协调和合作,财务管理信息化与业务流程融合,能在协同不同部门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企业内部运营管理效率。企业可将财务管理系统与采购、销售、人力资源等系统进行数据对接,实现财务数据的自动同步和共享,促使各个部门和管理层实时了解相关的财务数据,有效进行决策和规划[6]。

4 结束语

综上,财政税收制度作为影响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其调整、创新对于降低中小企业的成本负担、增强市场竞争力有重要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财政税收制度的改革也使其获得了高质量的政策支持。对于中小企业而言,除了合理运用国内税收政策所给予的优惠与扶持外,自身也应在财务管理、税务管理、发展规划等工作中,逐步提升管理与经营水平,以此适应当前时代发展的总体要求。

参考文献

[1]刘叶容.共同富裕目标下中小微企业税收改革研究——以杭州地区为例[J].商场现代化,2024(03):159-161.

[2]马志东.探讨财政税收制度创新对中小企业的扶持作用[J].全国流通经济,2022(21):153-155.

[3]李莎.加快财政税收制度创新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思考[J].产业创新研究,2022(03):74-76.

[4]刘永军.以财政税收制度创新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策略研究[J].经济管理文摘,2020(24):11-12.

[5]王相力.加快财政税收制度创新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思考[J].财会学习,2020(32):140-141.

[6]蔡超萍.财政税收制度创新对中小企业发展的影响分析[J].大众投资指南,2020(18):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