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声音的高与低》教学设计

作者

梁立兵 吴孟君

合肥市跃进小学

[摘要]本教学设计以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的高与低》一课为基础,旨在帮助学生理解音高与振动频率的关系[1],区分音高与响度。课程通过科学实验(钢尺振动)、音乐感知(听音辨高)和信息技术工具(Audacity软件),将抽象的音高概念转化为直观的现象,突破学生的学习难点。教学设计以“实验探究→信息技术验证→音乐感知”为主线,融合科学、音乐与信息技术,打造沉浸式学习体验[2],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跨学科思维和实践能力[3]。

[关键词]音高;振动频率;音乐感知;信息技术;跨学科融合;Audacity软件

一、教材分析

本课以“声音的高与低”为核心,通过科学实验、音乐感知和信息技术工具,帮助学生理解音高与振动频率的关系[4]。课程融合多学科资源,突破学生理解难点,培养跨学科思维与实践能力。

二、学情分析

1.已有认知

学生已有认知能区分声音的大小(响度),但对音高概念模糊,往往不能正确区分声音的“高”和“低”,同时对音高和物体振动频率的关系缺乏科学概念。

2.学习兴趣

学生对敲击乐器、音乐游戏兴趣浓厚。

信息技术工具(Audacity软件)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3.学习难点

抽象概念理解:音高与振动频率的关系较为抽象,学生难以直接感知,且难以观察到振动频率的变化。

三、教学目标

1. 科学概念

声音不仅有大小不同,也有高低之分。

知道音高与物体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 科学探究

通过实验观察不同物体的振动频率与音高的关系。

使用信息技术工具分析声音的频率特征。

3. 科学态度

培养细致观察、合作交流的习惯。

体验科学与音乐结合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4. STSE目标

认识声音在音乐、通信等领域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探究音高与振动频率的关系。

难点:理解音高的抽象概念,将物体振动频率可视化、直观化。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音乐游戏“听音辨高”

1. 情境激趣(2分钟)

教师活动:播放两段音频(高音鸟鸣、低音鼓声),提问:“这两段声音有什么不同?”

学生听后回答(如“一段声音尖细,一段声音低沉。”)

教师引导:“声音不仅有大小,还有高低。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声音高低的秘密!”

板书:《声音的高低》。

2. 初步感知 (5分钟)

教师活动:敲击高音音叉和低音音叉,让学生听辨音高。提问:“哪个音叉的声音更高?哪个更低?”

学生活动:仔细听辨音高,尝试描述声音特点(如“高音清脆,低音浑厚”)。

教师引导:“这两个音叉发出的声音高低不同,也叫‘音高’不同。我们用‘音高’这个词表示声音的高低。”

板书:音高。

(二)探索1:振动频率与音高的关系(10分钟)

实验1:钢尺振动实验

教师提问:“音高究竟和什么有关呢?今天,我们就用钢尺来当‘小科学家’探索一下吧,钢尺伸出5厘米、10厘米和20厘米,拨动后猜一猜:哪次振动更快?声音更高?”

学生活动:仔细思考,作出猜想(钢尺伸出短时,振动快,发出声音高;钢尺伸出长时,振动慢,发出声音低)。

教师介绍:“实验步骤:(1)将钢尺一端固定在桌边,另一端伸出不同长度(5厘米、10厘米、20厘米)。(2)拨动钢尺,观察振动快慢与音高的关系。”

学生实验并填写记录单。

师生研讨总结:“音高和钢尺振动快慢有关,振动快慢也称振动频率,钢尺伸出短时,振动快,发出声音高;钢尺伸出长时,振动慢,发出声音低。”

板书:与振动频率有关。

(三)探索2:信息技术分析音高(15分钟)

教师介绍:“通过实验,我们发现音高与振动频率有关。接下来,我们用信息技术工具进一步验证!”

1.音频分析

教师介绍:“Audacity软件能录制声音并生成声波波形图,直观展示声音的振动特征[5],通过对比波形图,我们可以观察不同长度钢尺的振动差异。”

教师展示:(1)使用音频分析软件Audacity录制钢尺振动声音。( 2)观察波形图,比较不同长度钢尺的振动频率。

教师引导:“波形图中,振动频率高的声音有什么特征?”

学生讨论并汇报(“波形密集,振动频率高,声音高”)。

教师小结:振动频率越高,波形越密集,音调越高。

2. 音乐感知

教师提问:“你们想不想感受 Audacity软件的魅力?”拿出吉他和口风琴,“谁会弹奏吉他和吹口风琴,想请他们上来表演。”

学生活动1:一位学生用吉他弹奏高低不同的音符,另一位学生用Audacity软件录制声音,分析波形。

学生活动2:一位学生由短到长吹奏口风琴,另一位学生用Audacity软件录制声音,分析波形。

教师小结:“科学与信息技术、音乐相结合,我们可以更直观地理解音高!”

(四)研讨与拓展(8分钟)

1. 知识梳理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振动频率和音高的关系。

2.拓展

利用家中物品(如杯子、瓶子)制作简易乐器,演奏高低不同的音调。

参考文献:

1.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材. (2020). 《声音的高和低》.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 李明. (2021). 《跨学科教学在小学科学中的应用》. 教育研究, 42(3), 56-62.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17).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4. 刘伟. (2022). 《声音现象的科学探究与教学设计》. 科学教学研究, 43(4), 33-40.

5. Audacity Team. (2023). Audacity音频编辑软件用户手册. [在线] 可访问: https://www.audacityteam.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