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施工现场精细化管理对策
周诗权
浙江和盛交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公路工程建设规模持续扩大,施工环境复杂多变,传统粗放式管理模式已难以满足高质量发展需求。施工现场涉及多工种交叉作业、大型机械协同运作及复杂地质条件应对,任何管理疏漏都可能引发质量缺陷或安全事故。现代信息技术与智能装备的深度应用,为提升管理效能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推动公路工程向精益建造转型升级。基于此,以下对公路工程施工现场精细化管理对策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公路工程;施工现场;精细化管理对策
引言
当前公路工程施工普遍存在问题,制约着工程效益与品质提升。精细化管理强调全过程、全要素的系统管控,通过量化指标分解与动态监测手段,能够有效解决现场组织混乱、材料损耗超标等痛点。将BIM技术与物联网监测系统融入管理流程,可构建可视化管控平台,实现施工进度、质量、安全的协同优化,为打造品质工程提供管理保障。
1公路工程施工现场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
公路工程施工现场精细化管理是提升工程建设质量、保障施工安全、优化资源配置的核心手段。随着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推进,工程规模不断扩大,施工环境日趋复杂,传统粗放型管理模式已难以适应现代工程建设的需求。精细化管理通过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的作业流程,能够有效解决施工现场常见的材料浪费、工序混乱、质量波动等问题。在质量控制方面,精细化管理通过建立全过程质量追溯体系,实施关键工序的标准化作业指导,可将质量缺陷率降低30%以上。在安全管理上,通过危险源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使安全事故发生率显著下降。资源管理方面,运用BIM技术进行施工模拟和材料计划优化,可减少材料损耗15%-20%,提高机械使用效率25%。进度管理上,通过关键线路动态监控和预警机制,确保工程按期交付。实践证明,实施精细化管理的项目,其综合效益比传统管理模式提升40%以上,不仅保证了工程质量,还大幅降低了建设成本,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2公路工程施工现场精细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管理标准体系不完善
公路工程施工现场缺乏统一、细化的管理标准体系,导致各参建单位执行标准不一致。这种情况直接造成施工工艺控制不严,质量验收标准模糊,难以形成有效的质量管控闭环。实际施工中常出现因标准缺失导致的返工现象,既延误工期又增加成本。同时,标准体系缺失还使得新技术、新工艺推广应用受阻,制约了行业技术进步。据统计,因标准不统一导致的质量问题占工程总缺陷的35%以上,严重影响工程整体品质。
2.2信息化管理水平较低
多数施工现场仍采用传统人工记录和纸质文档管理方式,信息化技术应用深度不足。这种落后管理模式导致数据采集不及时、信息传递滞后,难以及时发现和处理施工过程中的问题。特别是在大型复杂项目中,信息孤岛现象严重,各部门数据无法实时共享,造成决策延误。研究显示,信息化水平低的项目其管理效率要比数字化项目低40%,且更容易出现管理漏洞和安全隐患。
2.3专业人才队伍匮乏
施工现场普遍缺乏既懂工程技术又掌握现代管理方法的复合型人才。这种人才短板导致精细化管理措施难以落地,先进管理理念无法有效实施。在实际工作中,管理人员往往沿用经验主义做法,缺乏科学决策依据,造成资源浪费和管理失效。长期来看,人才匮乏还会制约企业创新发展,影响行业整体管理水平提升。调查表明,专业人才不足的项目其管理成本要比人才配备完善的项目高出25%以上。
3公路工程施工现场精细化管理对策
3.1构建标准化管理体系
建立完善的标准化管理体系是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基础保障。需要制定覆盖施工全过程的标准化作业指导文件,明确各工序的质量控制要点和验收标准。重点包括材料进场验收标准、施工工艺标准、质量检测标准等系列规范文件。在标准制定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工程特点和现场实际,确保标准的可操作性。同时要建立标准动态更新机制,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纳入标准体系。标准实施过程中,要配备专业的技术指导人员,通过现场示范、技术交底等方式确保标准执行到位。建立标准执行考核机制,将标准执行情况纳入项目考核体系,与奖惩制度挂钩。通过标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可以实现施工过程的规范化、程序化管理,有效避免人为因素导致的质量波动和管理混乱。
3.2推进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
信息化管理平台是实现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技术支撑。要构建集进度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物资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管理平台。平台应具备数据采集、分析预警、决策支持等功能模块。在进度管理方面,实现关键线路可视化监控和进度偏差自动预警;在质量管理方面,建立质量缺陷数据库和整改跟踪机制;在安全管理方面,实现危险源识别和隐患排查治理的闭环管理。平台建设要注重实用性和易用性,简化操作流程,降低使用门槛。同时要加强数据安全保障,建立完善的数据备份和权限管理制度。通过信息化平台的应用,可以提升管理效率,实现管理过程的透明化和可追溯。
3.3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是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根本保证。要建立系统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包括岗前培训、在岗培训、专项技能培训等多层次培养机制。培训内容要涵盖工程技术、管理方法、信息化应用等多个维度。重点培养既懂施工技术又掌握现代管理方法的复合型人才。建立人才激励机制,通过绩效考核、职称晋升等方式调动人才积极性。同时要注重引进外部专家资源,建立专家咨询机制,为项目管理提供专业支持。在日常管理中,要充分发挥技术骨干的示范带动作用,通过师徒制等方式促进经验传承。通过持续的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可以不断提升管理团队的专业素质,为精细化管理提供人才保障。
3.4强化全过程动态监控机制
建立全过程动态监控机制是确保精细化管理有效实施的关键环节。要构建覆盖施工准备、实施、验收各阶段的监控体系,重点加强对关键工序、重要部位和隐蔽工程的实时监控。在监控手段上,应采用物联网传感设备、无人机航拍、智能视频分析等现代化技术,实现施工过程的可视化、数字化管理。要建立分级预警机制,根据监控数据设置不同级别的预警阈值,对异常情况及时发出预警信号。同时要完善问题处置流程,明确各类问题的响应时限和处置要求,形成"监测-预警-处置-反馈"的闭环管理。监控数据要及时汇总分析,定期形成监控报告,为管理决策提供依据。通过全过程动态监控,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施工过程中的各类问题,有效防范质量安全隐患,确保工程建设的顺利推进。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注重监控系统的实用性和可靠性。监控点的设置要科学合理,既要保证监控覆盖面,又要避免资源浪费。
结束语
实施精细化管理是提升公路工程建造水平的必由之路。未来需进一步深化信息技术应用,完善管理评价机制,推动精细化管理从试点项目向全行业推广。只有将精益理念贯穿建设全过程,才能实现工程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为交通强国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杨剑.公路工程施工现场精细化管理对策[J].汽车周刊,2025,(02):255-257.
[2]章露心.新时期公路工程施工现场精细化管理策略研究[J].运输经理世界,2024,(09):61-63.
[3]韦锦兵.公路工程施工项目的精细化管理模式探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1,24(14):127-128.
[4]赵如飞.公路工程施工现场精细化管理探究[J].黑龙江交通科技,2021,44(05):262-263.
[5]郭春晖.公路工程施工项目的精细化管理对策[J].交通世界,2020,(Z1):22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