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初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教学法的运用研究

作者

张柏宏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湖北 武汉 430205

摘要:问题教学法是以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为基础设计问题,由问题引导其深入探究学科知识的教学方法。初中物理知识的抽象性和逻辑性使化学学习具有一定的难度,而运用问题教学法开展化学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扫清学习障碍,提高课堂教学活力,为学生综合能力和学科素养的提升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初中物理教学;应用

引言

问题教学法是指把教材中的知识用问题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指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加强他们的学习能力,提高其学习水平。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对学习问题进行合理的设计,让学生的思想得到充分的激活,让课堂真正地回到学生的手中,从而使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逐渐得到提高。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为充分发挥问题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教师要合理创设问题情境,以此吸引学生的参与兴趣。具体而言,问题情境的创设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或已有知识相关,以此激发学生好奇心,指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中抽象出物理概念,从而更好地理解物理原理。

例如,“光的色彩”一课时,首先,在教学活动开始前,教师鼓励学生搜集生活中光的色彩,如彩虹、霓虹灯、日光灯下的物体颜色等,并将这些生活现象以图片或视频的形式带到课堂。随后,教师利用学生提供的素材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提出如下问题:为什么人们会看到彩虹的七彩色?为什么在不同的光源下,物体的颜色会有所不同?教师借助问题情境将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与课堂内容紧密联系起来,迅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其次,在问题情境的支持下,教师可以运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你们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与光的色彩有关的现象?你们对这些现象有什么疑问?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参与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过程,进一步加深对光的色彩的理解,提高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例如,学生产生如下几点疑惑:为什么有些物体在阳光下会显得特别鲜艳?光线通过三棱镜后为什么会形成彩虹?为什么夜晚的霓虹灯会发出五彩斑斓的光?如此,学生在问题情境的支持下积极思考,有效提升自身的问题意识和探究精神。最后,在问题情境的指引下,教师鼓励学生将课内所学知识延伸到课外,与课前预习环节有机结合,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确保教学活动的完整性。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些课外拓展任务,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光现象,尝试用所学知识解释这些现象,或者设计一些与光的色彩相关的实验,如用三棱镜制作简易的彩虹等,以此引导学生通过课外实践,深化对光的色彩有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升自身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2.设计递进问题,促进主动思考

递进问题是问题教学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引导学生从简单到复杂、从已知到未知,步步深入地进行思考。初中物理教学中递进问题的设计,能帮助学生逐步建立物理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教学问题时,教师要注重问题的层次性和递进性,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实现知识的有效迁移和应用。

例如,“光的折射”一课时,首先,在课前预习阶段,教师可以围绕教材知识设计一些基础性问题,帮助学生对教材知识形成初步了解,活跃学生的学习思维,保障其课堂学习效果。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什么是光的折射?光的折射特点是什么?光的折射和反射有什么区别或联系?通过这些问题的引导,让学生在预习阶段对光的折射相关知识形成初步了解,为后续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其次,在课堂学习阶段,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教师可以提出如下问题:为什么我们在游泳池中看到的水深和实际深度不一样?光的折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如何利用光的折射原理制作简易的折射实验装置?以上问题的解答不仅需要学生掌握光的折射定律,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此类问题的提出能切实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实现知识的有效迁移和应用。

最后,在课后复习阶段,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拓展性和开放性的问题,在巩固学生课堂所学知识的同时,达到拓宽学生视野和思维的目的。教师可以提出如下问题:你能想到哪些与光的折射原理有关的趣味实验或是利用这一原理制作而成的小玩具?光的折射现象在科学技术领域有哪些重要的应用?你认为光的折射现象在未来的科技发展中会有哪些新的应用前景?如此,学生可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拓宽视野和思维,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解答问题时,教师要考虑班级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引导学生完成适合自己的问题,避免难度过高或过低的问题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或信心。此外,递进问题的合理设计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促使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设计实验问题,培养创新意识

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验操作中,学生能更加直观地理解物理原理,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因此,在问题教学法支持下的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实验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物理原理,实现知识的有效迁移和应用。

例如,“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一课时,首先,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电路连接相关的实验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验探究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如,教师可提出以下问题:如何连接电路才能使灯泡亮起?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有什么区别?请通过实验进行验证。在一个电路中,如果同时有多个灯泡,应该如何连接才能让它们同时亮起?如此,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逐步了解了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并通过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加深了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理解。

其次,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行设计电路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如,教师可以设置以下任务:请自主设计一个电路,当按下开关时,灯泡会闪烁。请利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自动控制的电路,如,根据光线强弱自动开关的路灯。完成这些任务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在自主设计和搭建电路的过程中,学生能更加深入地理解电路连接的原理,同时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实验问题时,教师要注意问题的层次性和递进性,引导学生从简单到复杂,从基础到深入地开展实验探究。同时,教师要在实验过程中给予学生充分的指导和帮助,确保实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最后,在实验结束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和反思实验结果,分析实验过程中的得与失,并提出改进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原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为其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物理课堂上,有效地运用问题教学法,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激活,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从而使其知识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全面发展。教师要以学生所熟知的要素为起点,构建问题情境,主动地设计递进问题、实验问题,给学生带来丰富多彩的学习经验和宽广的思维空间,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芳.浅析问题教学法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当代家庭教育,2022,(23):88-90.

[2]莫晶.问题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22.